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彩红 《人民论坛》2010,(5):262-263
高校艺术教育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均衡、模式单一、体制不完善、专业艺术教育和业余艺术教育难以融合等方面问题。高校艺术教育要科学发展,既要针对以往教育的不足和失误总结经验,改变高校艺术教育薄弱面貌,又要结合当今全球多元文化的教育新趋势,促进中国特色的高校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桂荣 《求索》2008,(8):57-59
视觉文化的到来以及视觉性的在场成为人类现世生存的表征,在这种生存境域中,艺术与科技的联袂共舞营建着艺术王国的辉煌,制造着种种视觉的狂欢。但现代科技的膜拜性、传统艺术的疏离、新媒体传播的流变性与精神审美的缺失又严重威胁着和谐的建构,因此需要人文生态理念的奠定、艺术批评精神的置入、视觉素养的培育和数字艺术产业中的和谐共建来使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得以和谐建构。  相似文献   

3.
朱庆财 《前沿》2012,(3):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图像文明的时代,异彩纷呈的影像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影像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已经在人类生活中蔓延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调平心态,明辨取舍,从视觉影像艺术中获悉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学习因素,努力克服不良影响,抵制低俗文化,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4.
杨清 《求索》2014,(3):186-190
我国后现代文化的产生发展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改造力,也使我国的后现代艺术摆脱了西方艺术的某些负面色彩。本文旨在从艺术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力图全面厘清后现代文化的本来面目,为我国当代艺术发展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也为后现代艺术的健康发展创设一个客观、积极的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5.
赵红梅 《前沿》2008,(4):95-96
艺术教育按着素质教育思想要求,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艺术教育的地位不能正确的定位;二是艺术教育的功能被扭曲和异化,不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所以,艺术教育必须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影响下,艺术教育的过程目标取向,教学方式和策略分析提供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理论支撑。改革艺术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应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一是正确的定位艺术教育课程地位;二是转变观念;三是实行教学的目标、方式等一系列改革,致力于管理制度的重建等。  相似文献   

6.
论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艺术教育从历史上就着眼于人的发展,艺术教育和艺术对于当代人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们满足全面发展需要的有效途径,而宗白华和朱光潜都曾提倡的艺术化的生存方式则是艺术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合理契合,艺术教育以其对于情感体验、感知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审美,使人获得健全的人格、超脱的精神和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最终走向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晓玲  吴新颖 《求索》2008,(5):76-77
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概念由席勒于1793年提出,席勒希望通过审美教育来解放被压抑的本性,因此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着深刻的人文关怀。艺术审美教育,是社会弘扬人文精神,培育人文情怀,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艺术审美教育使受教育者增强了关感和审美观念,为健康人格发展,构建了一定的情感基础,因此,全社会有必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学生的艺术审美教育,强化其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民歌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地域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会泽县人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特别是流传于会泽民间的民歌,具有深远的历史源流,蕴藏着极丰富的遗产。  相似文献   

9.
两型社会语境下的湖北艺术产业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艺术与经济、政治、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艺术文化和艺术创意正日益成为构建"两型社会"的朝阳产业。湖北地区艺术产业化发展处在起步阶段,可谓"小荷才露尖尖角",要进一步推动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需在全社会达成共识,需要艺术家、艺术中介、艺术受众和公共媒体的广泛参与,更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以及行业的自律规范。  相似文献   

10.
毛迪 《创造》2008,(4):68-97
拍摄制作云南当代青年艺术家专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心愿了。作为昆明或者说云南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三个据点——创库、麻园、翠湖,正如和丽斌所言:“他们像一颗颗明珠,点缀着昆明的东西南北,代表着昆明文化不同的倾向和方向,构成了昆明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串接着昆明艺术发展历史的文脉。”因此,用心记录他们,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而我的突破点,就是我熟悉的麻园。  相似文献   

11.
2007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大型彝族风情歌舞《太阳女》的演出引起轰动,登上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竞技台的《太阳女》,向世人展示了彝族艺术的魅力。《太阳女》是楚雄州近年来涌现出的众多文化精品之一,是楚雄州文化事业不断走向繁荣的一个缩影。从自治州建立到如今,彝州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发展血脉相连,文化事业的繁荣,为50岁的彝州书写了无尽的辉煌。特别是近年来,一批批艺术精品不断登上国家乃至世界的舞台,彝州基层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等,无不诠释着全州文化事业发展的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加强公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党和国家对公安院校的迫切要求和交给公安院校的重要任务,艺术社团在公安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安院校艺术社团建设应将民主管理与制度规范相结合,提升学生能力素质;坚持"双百"方针,全面加强艺术社团的创新发展;与时俱进,以科技引领艺术社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郝彦杰 《新东方》2007,(8):50-52
数码版画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版画大家庭中新的成员。木版、石版、铜版、丝网以及综合版等,每一次新版种的诞生都与科技的创  相似文献   

14.
赵健磊 《前沿》2012,(20):171-172
公共艺术既承担着公共环境的美化功能,同时更兼具着引导教化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民主程度,大众参与、大众共享才是公共艺术的内在实质,只有被大众认可和关注的艺术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李平 《前沿》2012,(2):171-172
由于高科技的发展及在艺术中的应用,电脑和网络成为艺术重要的载体和创作手段,对于这些多元性、交叉性、创新性的新艺术形式的界定,存在争议。电脑、网络等高科技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艺术形式,可否称之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观点不一。作者认为,"电脑艺术""网络艺术"与以往的艺术形式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更存在较大的区别。电脑艺术是电脑技术与各种艺术形式综合形成的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实现了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自动化、微机化。网络艺术是建立在电脑艺术之上的通过互联网形成的新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网站、数据库等手段,建构起规模最大、水准最高、传播最快的新的艺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美术事业伴随着时代巨大变革蓬勃发展。中国美术界,人才辈出。他们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借鉴了世界文化艺术发展进程中的精华,丰富自己的创作语言,创造出了一大批有较高水准的作品。  21世纪的东方文化将更为世界瞩目,东方美术这股澎湃的艺术潮流必将汇入世界文化艺术的长河。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陆续介绍一些美术家,将他们不断求索的足迹展示在读者面前,以唤起人们对当代美术家及其作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解读了图像的发展以及当今图像化时代的形成原因.认为在图像化的背景下,高校艺术教育面临着艰难的境遇——图像化的视觉霸权导致大学生艺术感受力下降、大学生的想象力下降、大学生审美娱乐化和通俗化.基于这样的境遇,艺术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权威角色,拓宽艺术视野,应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元教学形式,注重艺术教育的可行性和参与性,从流行图像中挖掘优秀艺术.  相似文献   

18.
马兴越  马英霞 《前沿》2013,(1):111-113
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已被提到了战略高度,如何真正实现文化产业大发展要靠很多方面的努力,其中应重视文化艺术管理的作用。我国在营利性文化产业的生产中从观念到实践都没有重视这一生产力要素的作用,文化艺术企业管理者的任用没有走职业经理人市场的道路,管理者任用不规范,导致文化艺术企业难出精、优品牌,难以形成国际竞争力,难以做大做强。新时期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需要突破传统的做法,消解转轨遗留下来的领导人员安排的问题,改变家族式管理模式,变粗放型生产经营为集约型模式,通过高端管理人才运用专业、规范的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9.
韩枫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16-119
纵观近年来民族影视作品的发展,可以看出,民族影视作品往往受经典叙事模式的影响和限制,在作品开发过程中也不重视商业性,最终导致作品往往缺乏市场价值,艺术消费能力难以有效提升。随着我国影视产业化进程的加快,少数民族影视作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因此,必须思考如何实现创作内涵的深度构建,使其艺术消费潜能得到激发,从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深远意义。思考如何通过影视这种艺术形式促进民族文化资本向符号经济转变,从而使民族文化活力得到更深层次地挖掘。  相似文献   

20.
藏族锅庄舞是流传于藏族古老的民间艺术,是藏族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锅庄舞成为藏族群众生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历经漫长的发展、演变,锅庄舞成为藏族舞蹈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藏族锅庄舞展示了藏族人民的热情、淳朴和奔放,呈现出浓郁的藏族舞蹈艺术风格。伴随时间的沉淀,承载着深厚藏族民族历史文化价值的锅庄舞,因其广泛的群众基础、精湛的技艺与鲜明的艺术形式,时至今日,依旧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为此,研究藏族锅庄舞的艺术底蕴及未来发展,有利于提高锅庄舞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