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体性事件:从政治概念到法律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社会形态、表现形式、名称及其内涵和外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群体性事件的语词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对群体性事件的不同表述,反映了一定社会历史时期人们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不断深化,也反映出我国政府从重视群体性事件传统意义的政治属性向重视以法律规范处理群体性事件的观念的转变。应正确区分群体性事件与骚乱事件、暴乱事件和社会泄愤事件,依法妥善处置,防止和避免主张正当利益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升级甚至恶化。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3.
梳理群体性事件表述的历史脉络,正确认识和区分群体性活动、骚乱事件、暴乱事件、泄愤事件、群众运动、群体性案件、集体上访、社会运动等与群体性事件及其关系,为合理定位、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群体性治安事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当前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群体性治安事件,进行了扩展性的研究,对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定义进行了辨析,总结了当前群体性治安事件的特点、社会成因,提出了预防和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6.
黄丹 《人民论坛》2012,(17):34-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显现,并形成多种利益群体,群体性事件多发、频发,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在新形势下,了解群体性事件的法律属性、树立法律视野下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新思维、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对于各级政府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预警指标体系是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建立的基础条件。基于群体性事件预警原理,可从社会发展风险、社会环境扰动、社会安全状况和社会控制能力四个方面,构建三级群体性事件预警指标体系。通过建立重点指标阈值预警模型和宏观状态预警模型,实现群体性事件预警的自动化、智能化,为超前预控、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因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国企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公民维权引起的以集体上访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因转业或复员军人待遇引起的集体上访或游行示威、因民办教师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引发的集体上访、因腐败现象或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往往会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9.
公民社会作为公民的自组织体系,在政治层面的公共交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公共交易平等、充分、合理地进行,这就是公民社会的公共交易功能.公民社会公共交易功能的有效发挥能够化解群体性事件,这是因为公民社会交易功能能够降低群体性事件数量、降低群体性事件对抗性、促进公权力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促进公民形成和谐的行为习惯以及通过调试价值分配巩固社会和谐的基础等原因.政府应引导公民社会有序发挥其公共交易功能,促进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类型上看,当前中国群体性事件大致可分为集体性维权群体性事件、无利益相关群体性事件、因族际关系和宗教而成的群体性事件三种。从成因角度看,引发和造成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可从社会心理、利益矛盾、社会政策、政府行政等角度分析,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张力平衡。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对策,本文从构建服务型政府,培育公民意识,建立健全预防和应急机制,实现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的合作治理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叶宏  张琳 《人民论坛》2014,(10):161-163
群体性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我国社会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也给我国国家形象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要维护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是一项重要课题。文章探讨了群体性事件的概念,并分析了群体性事件基本现状和特点,从外部环境、从众心态等方面探究群体性事件的衍生原因。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热点问题的涌现,网络群体性事件在我国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然而对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阻碍着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深入研究。文章在探讨网络群体性事件词语的褒贬性之后,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体、客体、行为方式及政府的规制性方面加以考量,提出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是网民就具有不确定性的社会热点问题在网络环境中发表看法、交换意见、集聚思想并需要政府予以规制的事件。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体性事件借助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组织和动员,网络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的突出社会问题。公安机关应当对此予以高度重视,正确认识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尽快建立健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切实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同时要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顾建红 《前沿》2010,(1):159-162
群体性事件是当前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群体性事件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而每种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又都有着自身的不同成因。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是我国目前群体性事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从社会利益失衡、社会不公平、心理上的相对剥夺感和失衡感、权利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与民主诉求渠道缺失、社会控制机制弱化、直接诱发因素等六个方面对我国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体性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以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突发型群体性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由社会稳定状态的预测系统、社会矛盾监控与预警信息系统、社会矛盾的教育调解系统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系统构成.群体性事件突发后,对其处置主要包括了解事件真相、判断事件性质、分析事件责任、表明政府态度、采取相应处置措施等环节.群体性事件的处置要坚持争取大多数、防止扩大化、谨慎出警、公正执法、掌握重点人员、及时取证等一些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严茂丰 《公安研究》2014,(4):31-36,83
近年来,因社会不公、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社会转型期问题的存在,我国群体性事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并对政治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同时,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自然而然地与群体性事件结合在一起,并对群体性事件的产生、发展和扩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健全和发展的今天,如何依法、科学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和维护稳定部门不得不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但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影响相比,无论是在法律、政策层面,还是认识层面,公安机关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均缺乏充分的准备。针对当前公安机关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法处置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措施,加强处置工作的依法性和科学性,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5,(6)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社会背景下,群体性事件仍可能呈攀升的态势,"燃点"会降低,"社会泄愤"型群体事件有可能持续增长,农村群体性事件有可能会成为"重灾区",由腐败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可能会激增,总体呈主体多元、领域拓宽和烈度加剧的发展趋向。因此,深入探析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向,可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后群体性事件的处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群体性事件的高发态势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现象,群体性事件认识有逐渐深化和广义与狭义两种理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大多是基于人民内部矛盾的群体利益诉求,群体性事件发展有两极分化态势。公安传播在群体性事件处置中应坚持公安机关政治社会责任与处置群体性事件角色定位的统一;法、理、情的统一;闻警而动与全程舆论引导的统一;通报事态、澄清实事、说明政策与及时处置和问责、有错必纠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利益矛盾冲突的外化表现,具有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预防出发把群体性事件化解在萌芽状态的社会价值意义远胜于处置的效果。大多数群体性事件是针对政府及政府部门,因此从平衡社会心态、缓和公众关系、协调社会利益的角度出发创新社会管理,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调整行政运行机制,完善行政管理体制,强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过...  相似文献   

20.
用科学发展观探寻驾驭战略机遇期群体性事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各种社会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猛增,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最大隐忧。本文试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群体性事件,提出坚持统筹兼顾原则,立足当前,切实解决好群体性事件;坚持以人为本,放眼长远,建立解决群体性事件长效之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