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十年代东盟国家出口贸易以年均增长26.7%的高速度发展,并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新加坡跨入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之列,其他国家也被称为“准新兴工业化国家”。八十年代以来,东盟国家出口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贸易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1980—85年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仅为0.5%,与七十年代的高速增长形成强烈的对比,成为八十年代东盟出口贸易中十分突出的特点。东盟国家出口贸易骤然减缓,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外部国际经济环境恶化的直接影响外,还  相似文献   

2.
后冷战时期东盟国家对外政策上的“新民族主义”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控制战后世界战略格局几十年的冷战体制宣告结束,国际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后冷战时期。在新形势下,世界各主要政治力量进行重新组合,“一超多强,竞争共处”的世界新战略格局正在形成。在国际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同时,东盟国家的内部环境也在经历独立后的政治与经济动荡后,国内政治保持基本稳定,国民生产总值保持较高速的增长,本地区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有活力的地区之一。东盟国家中的新加坡已进入新兴工业国家之列,马来西亚和泰国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被预测为未来…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实现经济“起飞”后,开始向亚洲“四小龙”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后者转向资本密集型产业后,又将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东盟国家,并以此形成了以日本为雁首、“四小龙”为雁翼、东盟为雁尾的所谓“雁阵模式”,成功实现了本国产业升级,同时也使东亚地区形成了以日本为中心的产业分工体系.“雁阵模式”的形成主要得益于特殊的国际环境和日本在东亚的产业领先优势,但日本政府所起的助推作用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4.
战后以来,东盟国家[1]外贸的发展从战略指向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出口导向阶段和调整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由于国际经济环境的不同、政策的差异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发展也相应有不同的表现。一、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二战以后,东盟各国先后获得政治独立。在独立初期,旧的单一经济结构使东盟国家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这种倚重于初级产品出口的经济易受外界影响和制约是十分突出的。为了发展民族经济,60年代起东盟国家均制定了以加速工业化来带动经济多元化和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战略。在…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功 ,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和东盟在互信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 ,良好的周边环境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巨大的市场对东盟国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20世纪90年代初东盟已把目光投向中国 ,1996年中国正式成为东盟的对话伙伴国。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给东盟国家造成严重的破坏 ,为了跟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步伐 ,东盟国家需要搭上中国的经济快车 ,以重现昔日的繁荣。世纪之交 ,中国与东盟领导人构建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6.
冷战结束后,已基本形成了“一超四强”的格局,即美国、日本、俄罗斯、东盟及中国五大力量相互作用。印度作为南亚大国和区域性强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积极、主动地采取了“向东看”的政策,同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东盟国家也非常重视发展与印度的关系。本文拟就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主要举措和发展前景以及对我国安全的影响作一简要阐述。一、印度与东盟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战略考虑首先,印度是世界上第四大军事强国,与东盟国家形成军事上的互补性。目…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东盟国家的旅游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一省 《东南亚》2000,(1):34-39
7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旅游业进入大发展时期。进入80年代,东盟国家旅游业更以高于世界平均增长率的速度发展。从1980年到1990年,东盟国家接待国际游客的人数从680万增至2100多万,旅游收入从318亿美元增加到40多亿美元。90年代后,东盟国家旅游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1991年到1995年,东盟国家的国际游客人数从2120万人增至2782万人,旅游收入也从1991年的150多亿美元增加到266亿美元。1996年,东盟国家国际游客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343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跃升到307亿美元。东盟国家旅游业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然而,1997年7…  相似文献   

8.
国家始终面临着如何实现国际安全的难题,因而也向来偏好于获得地区与国际环境中的“确定性”。不过,这通常会面临地区与国际形势演进“常态性”及由此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而在“不确定”时代,这则会体现得更为明显。“不确定”时代的“不确定”实际上表现为全球治理的“失序”,主要呈现在国际经济层面的保护主义、国际政治层面的保守主义、社会层面的民粹主义与国际安全制度性安排的“滞后”等诸方面。这些“不确定”因素深刻作用于国际安全的“确定性”本质,在影响国家实现国际安全的“自助性”和国家间安全关系的同时,更使国际体系的“确定性”难有保证。因此,重塑国际安全并不能囿于哪一个范式的解释,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国际战略议程,在重塑国际安全进程中依赖于经济领域开放、互惠互利的地区与全球秩序的建立,依托于全球范围内“积极有为”国际安全理念的共享,依靠于国际安全治理制度的“与时俱进”。而在国际安全实践中,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安全进程中所体现的安全实现路径则为在“不确定”时代重塑国际安全“确定性”提供了一个经验性验证。  相似文献   

9.
创建孔子学院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合作领域的特殊形式。近年来,孔子学院的建设在东盟国家发展迅速,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东盟国家和中国的地缘相近、东南亚华人华侨众多、东南亚国家人民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等。孔子学院在东盟国家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师资和教材问题是其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东盟国家的“文化威胁论”以及孔子学院激起周边国家的软实力竞争的反应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一)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的历史进程东盟十国是中国的近邻,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商贸关系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是,中国与东盟开展广泛、密切的经济贸易合作却是近10年的事。国际经济合作通常离不开国际政治大环境。没有一个良好的国际政治环境,很难进行国际经济合作,各方也难以产生经济合作的需求。东盟成立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1.
东盟国家为了对付经济衰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同时也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由于国际和国内因素的影响,近期东盟国家经济将仅能实现低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东盟国家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较快的地区之一,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继亚洲“四小”之后,从80年代中期开始经济迅速发展,被认为是亚洲经济发展的新“四小龙”。然而,近年来东盟国家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降至近10年来的最低点,并于1997年7月爆发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东盟国家经济为什么会在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后步入深重的经济危机?本文试图从经济模式方面作些探讨。一、东盟国家经济模式的特点东盟国家的经济模式是在战后各国摆脱外国殖民统治,在加速本国经济发展步伐,赶超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新冠疫情和经济动荡叠加的背景下,2022年东盟国家经济仍保持了持续复苏的态势,一些国家经济增速超出官方的预期。为加快促进国内经济复苏,东盟国家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实行了扩张性财政政策,提高利率以减缓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产业和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中小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同时,近年来东盟国家纷纷推出数字经济转型战略与政策,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各国经济复苏提供了新动能。2023年,世界经济面临着“滞胀”的风险,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处于下行通道,东盟国家经济仍将保持持续复苏的态势,但也存在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近年,由于美国同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摩擦日趋激化等原因,日本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出现了某些新变化。日本在对东盟国家增加投资的同时,又提出“回流资金”等援助措施;东盟国家对日出口不仅总额有所增长,且制成品比重也在上升。根据目前双方经济上互有需要,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双边经济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又不断翻新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构想并采取一系列外交行动,改善与东盟国家的关系,以推进实现太平洋经济合作。1988年5月大阪太平洋经济合作会议召开前后,日本政界、经济界和学术界人士就太平洋合作提出了各种设想,并把东盟国家置于重要地位。例如,通产省提出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设想,外务省提出“亚太地区合作展望与综合战略”,中曾根提出“太平洋经济文化合作论坛”设想。而  相似文献   

16.
邢瑞利 《和平与发展》2023,(6):105-133+158
东盟在美国“印太经济框架”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美国开展对华战略竞争重点争取和拉拢的对象之一。东盟国家对“印太经济框架”总体上持积极认知,并采用了“借力”与“平衡”的双重应对策略,东盟与美国在该框架下围绕数字经济、供应链韧性、清洁能源等核心议题领域的合作呈明显升温态势。美国“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形成了分化双方关系的压力,但由于该框架与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在本质上存在竞争,因此也为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鉴于此,中国应理性看待东盟国家与美国的经济合作,通过加强战略对接和提升制度合作来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尽可能降低“印太经济框架”对中国—东盟关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东盟国家间领土边界争端与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生态安全等因素密切相关。资源储量丰富的区域、文化古迹和无国界的生态体系都成为引发东盟国家间领土边界争端的因素。从安全角度讲,建构东盟“安全共同体”是一条解决东盟国家间领土边界争端有效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中,提高一国的储蓄率和引进外资是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的两大手段。东盟国家基本实行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它们本身具有一定数量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以及一定的基础设施和科技水平,对外资的吸收能力较强。跨国公司能够、也愿意在投资过程中转移成熟的,有时也是过时的非核心技术和工艺,这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东盟国家来说,无疑是提升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竞争力的捷径。  相似文献   

19.
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创下经济快速成长奇迹之后,被誉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东盟地区意欲在本世纪交替之际再显身手。增强“世纪意识”、紧迫感和自信心,大力加强自身综合国力,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合作,乃东盟因应当代世界经济挑战之道。 (一)增强“世纪意识”,把握历史的机遇。冷战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剧变促使东盟国家加紧调整其战略目标,而“世纪意识”是方方面面达成共识的基础。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纳吉布·拉扎克指出,我们正处在历史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经济安全从原来的低级政治转变为高级政治。东盟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强调综合安全,尤其将军事和政治安全置于最重要地位,随着地区传统安全威胁的消除,东盟国家将经济安全视为新时期的焦点。经济发展是东盟一些威权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因此经济安全是维护其政治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各国经济安全,东盟国家一方面采取经济自由化改革参与全球化进程以便提高自身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行开放地区主义策略,既依靠本地区的集体力量增强经济实力,又充分利用地区外的市场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