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权力的构成及运作方式是政法理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在以君主统治样态存在的政制关系中,作为权力系统的承载者与运作者的君主,是不同政法维度的关系的连接者.本文以韩非的君主权力及其运作方式为切入点,围绕君主得以集权独断的理论基础,分析韩非以君主独治为目标的制度设计中各种规范的具体应对,从君臣之维、君民之维、君国之维、君法之维及君主的人格与位格之维等不同角度揭示其君主理论的内在对应;法要求君主的公正开明与术要求君主的诡谲莫测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张力,两者对于君主的形象是互相排斥的,两者的统一只能在于圣人一身,即以反制度的术达成制度化的法,而因君主不受法的约束且高居于法之上,在法与术的运用中,君主不能保证法的公开性与明确性不受术的破坏,法的规则之治屈从于君主的权力权威.经由法术势的结合达到的君主独治状态,基于势而形成的中主之治与运用法术所要求的圣人之治的偏差,不但在君法维度,而且在君主的人格与位格维度上出现了难以调和的冲突.此种冲突使其理论未能在实践中达到其预设的“明主之国”的明主之治,“至治之国”与“至安之世”无从实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君国层面上的政权存续问题,韩非在应对封建之天下与大一统之专制这两个面相的国家时所产生的内在冲突,更彰显了其理论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雄 《政府法制》2011,(18):14-15
历史上迷倒君主的女人不计其数,然而,历经多次改朝换代,却还能让美女成群的君主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女人,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寥若晨星、屈指可数。萧皇后就是这样一位奇女子,一举摘下了历史上最抢手女人的桂冠。萧皇后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语言可能根本无法描述,从她年近五十仍让李世民看得丢了三魂六魄来看,  相似文献   

3.
(一)君主集权韩非生当战国后期,作为他的法律学就的法治主义的理论,正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并转而影响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社会实际.在奴隶主和封建领主统治的时代,实质上君主不是大权独揽的,他只不过是奴隶主或封建领主中间最大的一个.君权的扩大是新兴的地主阶级起来以后,为了自己的阶级利益,要求削弱领主贵族的特权而产生的结果.君主集权便是韩非法治主义的中心内容.韩非主张君主不仅是名义上的元首,而必须在实质上操持统治权力,决定国家政策.统治权力是统一地集中在君主的手上,由他一个人来掌握,绝  相似文献   

4.
佚名 《政府法制》2012,(23):42-42
乾隆是清代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康乾盛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文教发展、保持稳定方面,有一定贡献。然而,作为专制君主,长期被阿谀奉承所包围,难免自视甚高,身处笑话中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5.
画中有话     
所罗门与包青天相传,3000多年前,以色列出了一位伟大君主——所罗门王。有一天,两个妇女带着一个婴儿来找所罗门,她们都说这个孩子是自己的,让所罗门断案。两人在所罗门面前激烈争吵,所罗门也无法听出谁说的是真话。于是,他灵机一动,让人拿来一把宝剑:"你们别  相似文献   

6.
杜童节 《法制与社会》2010,(36):288-288
作为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为了帮助意大利君主巩固政权,实现统一祖国的愿望,基于人性恶的理论假设,提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权力,并以此为逻辑起点建立了非道德政治观。非道德政治观的提出,使得他成为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我们应当从《君主论》写作的时代背景出发,探讨马基雅维利的非道德政治观,并对他的非道德政治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从前,有位年轻的阿拉伯国王在一位赫赫有名的君主之后即位。他想向臣民们表明,他像被人们爱戴的自己的父亲一样关心他们,所以,他偶尔会乔装打扮,溜出宫殿,混入到他们当中。他的臣民们发现后感到很好奇。有些人说,国王行为不正常;有些人说,好一个人民的国王……这绝不是什么童话故事,这是约旦首都安曼的每日新闻。在那里,国王阿卜杜拉二世  相似文献   

8.
沈淦 《政府法制》2014,(1):49-49
晏婴是夷维(今山东高密)人。公元前556年,其父晏桓子死后,他继任齐国卿相,先后辅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任君主,辅政长达五十余年,不但是齐国名相,也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与外交家。  相似文献   

9.
詹伟明 《政府法制》2009,(11):23-23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郭子仪担任中书令时,一直、深得皇上的器重:他权倾天下而不被朝廷所猜忌,功劳盖世而不被君主怀疑,享尽了荣华富贵而不被君主所责怪,这在唐朝历史上是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一、法律是保障权力正确行使的有效手段 在古代君主专制社会,统治者也要运用一些社会规范来治理国家,但到底是用法律还是用道德却有过激烈的争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儒家和法家关于重视法律还是重视道德的争论,但到了汉代以后儒家的思想便占据了主导地位,道德成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即所谓的“德主刑辅”,法律处于辅助地位,道德成为立法及适用法律的灵魂。但道德与法律从其本身来讲并无主次之分,关键是看哪一个更能迎合统治者的口味。在“人冶”社会,君主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从形式上看是不爱任何制约的,君主往往把自己美化成品行高尚、从不犯错误的完人形象。君主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北宋特殊的政治环境,"畏天"成为君德的重要内容,其核心意义是敬慎。"畏天"在诏令中的使用语境,包括新皇即位、发生灾异、群臣上尊号三种,一方面表现出对天的敬畏之意,一方面表达了建立在天命基础上的皇位合法性诉求。"畏天"也是北宋士大夫对君主德行的期望。他们通过上书、撰写专门论证文章的形式,阐发"畏天"是约束君主的手段之一,以此说明君主的"畏天"之德不仅仅只是道德领域的事,还具备了政治上的重要作用。既能表明其为君之合法性,又能教化百姓,有利于形成修德、立身、听命的社会之风,稳定其统治。  相似文献   

13.
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人们的精神世界为迷信所笼罩。神权主义、禁欲主义、来世主义等等,驱使人们忍受非人的生活。国家政权为专制的封建君主所控制,封建君主的御用学者们宣传说,君权是神授的,法是按神的意志制定,并用来维护君主的至高无上的权利的。广大人民群众只是有无穷的沉重的义务,没有作人的权利。当时,人的聪明才智被窒息,社会的生产力停滞不前,人类经历了一段黑暗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
<正> 在封建社会,人治主义表现在治理国家的方法上,就是公开实行个人意志凌驾于社会之上、法律之上。个人决定一切意味着皇帝对于国家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宫庭的宰辅臣僚们以及州郡县府的各级官员,权力是皇帝“赐予”的,对人民来说,他们是集大权于一身的主宰,而对赐给他们权力的人来说,又是附庸和奴仆。虽然历代封建王朝也有法律,但“法律仅仅是君主的意志而已,即使君主是英明的,官吏们也无法遵从一个他们所不知道的意志,那末,官吏当然只有遵从自己的意志  相似文献   

15.
法家的政治理论,包括法、术、势三大方面。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到重"势",韩非作了批判总结,提出了君、势、法、术相结合的系统理论。势,指君主的权势、权力;法,指由君主统一公布施行的法律、法令;术,指君主的统治术。三者虽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价值,但"皆帝王之具也",都是君主权力的表现,也是维护君主权力的工具。在法家的价值体系中,"君主"是"神圣"的化身,"权势"是"胜众"的资本,"法制"是治世的法宝,"术数"是御臣的工具。君主处于最高的价值层次,居于主体地位,而作为"帝王之具"的势、法、术则属于较低的价值层次。或者说,君主是"目的性"价值,势、法、术是"工具性"价值。法家价值体系的逻辑结构为:君←势(权)←法←术。  相似文献   

16.
权术和道德被认为是政治实践和政治理想两者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千百年来,思想家们致力于两者关系的研究与分析,大致形成了两大阵营,大多数人都崇德贬术,但也出现了因《君主论》所表达的政治权术思想而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的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无道德”论,他提出“一位君主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就应该完全摒弃道德,利用权术,采取软硬兼施、背信弃义的手段双管齐下”.本文通过对马基雅维利“政治无道德”论的分析,提出了政治权术与政治道德的相互融合应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将对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的政治道德建设具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历史起源,主要有外交特权与豁免、外国君主的个人豁免以及一些国家中存在的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外交使节的管辖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的最初表现形态;国家君主个人的豁免是国家管辖豁免概念的基础;国内主权豁免制度对形成国际法上国家管辖豁免原则的影响,集中体现在英美两国国内法院的有关判例上.  相似文献   

18.
论法治     
一对于“人治”的理解,不能望文生义,认为是指人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实际上,人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具有特定的含义。在我国历史上,人治是儒家倡导的一种治理国家的方法。儒家的始祖孔子说过: “为政在人。”①“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②这就是说,国家的兴衰取决于人,取决于有无贤明的君主。至于人与法的关系,虽然儒家从未完全否  相似文献   

19.
监察制度在中国的起源时期是比较早的,其设立的目的是服务于君主对国家的统治,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其本质是为君主利益而服务,为的是保证既有的君主统治秩序,同时为的也是维持国家秩序的正常运作二设立的带有司法性质的国家监督检察性制度。  相似文献   

20.
明朝皇帝较之其他朝代的皇帝们,显得政治上无所作为,生活上放荡不羁,完全表现出与君主身份不相吻合的行为,我们将之视为"问题"皇帝。其"问题"的出现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来浅析皇帝"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家庭教育、在学宫教育上、社会教育上来分析君主角色失范"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