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谢芬芳 《传承》2009,(14):28-29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及改革开放的深入,大量农民工进城,使村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呈现一系列新格局:家庭模式多样化,"反哺养老模式"日渐解体,"女主外、男主内"新格局初步凸显,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社会道德失范、政治意识淡薄现象蔓延,高中文化在农村悄然"断层",市、乡村的边缘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2.
对农民工犯罪情况的调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昌言  周猛 《传承》2011,(13):70-72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三农"问题解决得好坏关系到党、国家、人民利益能否得到保障,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成败。"农业、农村、农民"历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农民工是"三农"问题的重要要素。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而又离开农村,常期在城镇工作,主要以非农业工作来维持生活的产业工人。农民工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为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与此同时,在各种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农民工犯罪情况  相似文献   

3.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加强返乡农民工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代表建议,为农民工返乡创业争取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和政府支持,通过启动农民工创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转型、农村稳定。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中国农村改革发展问题。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今天,统筹城乡,科学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新格局,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主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湖州模式"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5.
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既没有土地保障,又无法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社会保障,"无地农民工"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怎样?近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就此组织开展了深入调研,探寻城乡二元结构下破解"无地农民工"难题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6.
新版《村组法》赋予了农民工在流入地的民主选举权利,然而在江苏苏南农村的实证调查发现,赋权并没有带来农民工流入地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这对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农民工民主政治权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探究其因,农村"三权"以及福利保障分享模式所造成的利益壁垒和利益疏离成为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制度和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以及对农民工实行有限保障并进行积极动员是促进农民工政治参与、加强流入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李静 《传承》2012,(8):40-41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劳动效率大大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进入城市,获得了新的身份"农民工"。但随着农民工群体的自身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农民工进城不再仅仅是为了生存,他们开始思考"发展"的问题。留在城市,获得市民身份,是农民工的新追求。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提出,"要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的开放合作新格局;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要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三点具体要求。河池作为广西乃至全国的扶贫主战场,近年来,特别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实施以来,河池人民艰苦奋斗,创新模式,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162万下降到  相似文献   

10.
《松州》2014,(1)
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转型过程当中,"三农问题"(农业、农村、农民)迅速升级为"四农问题"(新加农民工问题),并已成为目前备受关注的社会焦点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三农(或四农)问题的改革究竟面临着什么样的困境,潜力又在何方?现有政策和制度对农业、农村(尤其是农地)、农民和农民工是否有利,城镇化是否会加剧农村的颓败化和空壳化?本刊编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的一篇报告,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三农问题的改革决定,主要从城镇化和土地制度改革等角度展开探讨,聚焦"城镇化与现代化下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初春南国,寒冷依然。然而,一场意在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创业就业能力的"春风行动"却让八桂百姓如沐春风,"春风过处",八桂大地春意盎然。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及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小容  王征兵 《求索》2012,(1):61-63
新生代农民工是中国经济转型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农民工个体能力缺失等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市民化自觉意识缺乏群体,在融入城市和安守农村之间面临的尴尬境地。固化且备受争议的城乡二元结构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应充分考虑农民工个体及家庭的特殊性,构建覆盖新生代农民工的"四条保障线",关注并发展惠及农民工家庭的农村社会"四条保障线",以"一体化"理念改善城乡就业环境。对当下化解新生代农民工"双重边缘化"危机,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社会必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半城镇化"是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输送的不完整状态的呈现。解决农民工"半城镇化"问题,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施农民工市民化待遇政策以及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退而不出"已经成为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土地制度是农民工退出农村市民化的核心因素,而畅通的农村人口退出机制,必须以尊重农民工的权益和意愿为前提。本文以春节农民工返乡探亲为契机,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了解农民工退出意愿,分析退出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他们对土地制度改革相关政策需求,得出退出补偿因素是农民工退出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农民工退出存在土地自由退出权、土地资产化收益实现、土地市场化流转等制度需求,提出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庭退出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山东省高密市坚持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以农村社区为载体、以居民自治为核心、以服务群众为根本,不断强化措施、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在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迈出新步伐。创新建设模式,构建农村社区发展新格局。一是探索"以大带小"  相似文献   

16.
编者的话:据统计,全国约有2千万农民工因金融危机失业。这究竟会缓解农村治安现状,还是会给当地政府带来更严峻的治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青壮年赴城市打工,这一群体被称为"农民工"。农民工作为宝  相似文献   

17.
是否需要取消"农民工"称谓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应当取消;而另一些人认为没有必要;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必然存在的社会等级标志,"农民工"的存在也是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因而完全没必要取消。应当注意的是,"农民工"称谓的社会身份标识意义与社会歧视含义表现得非常突出,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制度基础正在消失,其使用在实际工作中也遇到了许多矛盾。因此,取消"农民工"称谓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18.
谢芬芳 《传承》2011,(21):24-25
随着我国农村大量男性劳动力外出务工,妇女留守在家,夫妻两地分居给婚姻带来很多消极后果,大量农村留守妇女面临婚姻危机。但由于农村留守妇女婚姻解体预后不良、传统观念束缚及子女成长等多种因素,使得处于婚姻危机中的农村留守妇女正面临着离婚难的"囚徒困境"。促进本地就业、实行农民工探亲假制、破除旧有的婚姻观及推行多元化婚居模式是走出困境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西部农村的田野调查发现,与上一代农民工“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研究发现,之所以形成“夫妻共进退”的家计模式,主要是由于农村青年男性面临的婚姻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出于保卫婚姻的考虑,选择夫妻捆绑在一起的生活方式。同时,随着教育观念与教育环境的变化,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于带着孩子一起流动,最终实现“全家共进退”。新生代农民工的家计模式虽然实现了核心家庭的生活完整,但是由于劳动力的次优配置、家庭资源配置生活化,减弱了家庭资源积累,最终导致家庭发展能力弱化。新生代农民工家计模式转变的背后是青年农民婚姻性质的变化与核心家庭形成原因的改变。  相似文献   

20.
<正>他是从河南省驻马店市走出来的农民工,连续两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被誉为"农民工司令"。他,就是河南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全收。从打工仔到"农民工司令"1997年春,张全收怀揣梦想来到深圳,在平湖租房开了一家餐厅,经营一段时间渐渐有了收获。1999年,他开办了深圳全顺玩具加工厂。办厂成功后,张全收注册了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为企业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范围遍及外资、合资及当地民营企业。在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的过程中,张全收逐步摸索出一套输入地管理农村劳动力的"全顺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