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民之间有矛盾吗? 记者:所以说,通过个案可以推动法治进步,赵作海案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件。中国的法治进步,不管到将来进步到什么程度,但是赵作海案件绝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符号。  相似文献   

2.
李娜  余翔 《新东方》2010,(1):43-47
一、国家赔偿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现行的国家赔偿法于1995年正式实施。十余年来,在一些世人关注的案件当中,我们的确不断看到国家赔偿法的身影。2000年,深圳市一家企业因为深圳市国土房产局重复发放房屋产权证致使本单位的房产被不法分子抵押获得了800多万元的国家赔偿。2003年发生在广州的孙志刚事件,无辜冤死在广州市收容所的孙志刚家人最终获得了国家赔偿。2005年曝光的湖北荆门的佘祥林案件,佘被认定为杀妻犯,一审被判处死刑。  相似文献   

3.
《政策瞭望》2004,(6):39
颁布实施了10年的《国家赔偿法》目前已列入全国人大法律修改规划。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介绍,从1995年1月1日国家赔偿法实施至2003 年年底,全国法院共受理人民法院作为赔偿义务机关的赔偿案件以及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依法审理的国家赔偿案件共15867件, 审结15315件,其中决定赔偿的案件5442 件,占全部受理案件的1/3。但同时,《国家赔偿法》实施10年来也暴露了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对国家赔偿该确认的不确认、该赔的不赔、该执行的不执行等现象时有发生。除了国家法治环境尚不完善,公民、法人及赔偿义务机关法治意识不高等原因外,国家赔偿法本身的缺陷是直  相似文献   

4.
陈明 《民主与法制》2008,(10):43-43
1994年出台的《国家赔偿法》,曾被坊间称为“人权法”,并被视为民主法治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然而该法实施十多年来,社会质疑始终不断。近期,有关课题组的调查就指出:“该法实施十多年来,法院受理和处理的国家赔偿案件少得可怜,当事人提出赔偿少得可怜,实际获得赔偿金额少得可怜。”其调查结论是:“《国家赔偿法》是实施效果较差的一部法律。”  相似文献   

5.
试析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制度是一项较年轻的法律制度,自1873年2月8日法国发生的布朗戈案件作为世界上第一例国家赔偿案件以来,仅125年历史。我国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6.
——1995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国家赔偿法》在公民、法人追究国家责任方面可以说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实施六年来,国家赔偿案件之少,赔偿金额之低,甚至有的地方的赔偿金至今无人动用的情况,致使该法成为口惠而实不至,可望而不可及的摆设和花瓶,甚至被人称为“国家不赔法”。《国家赔偿法》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7.
《国家赔偿法》大幅修改后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新法”背景下,审查逮捕刑事赔偿风险加大,因此,改变赔偿观念,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刑事执法,不断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是审查逮捕工作面临的新的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8.
《国家赔偿法》大幅修改后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新法背景下,审查逮捕赔偿风险加大,审查逮捕工作面临新的更高的标准,审查逮捕部门要纠正赔偿观念,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不断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9.
司法     
《人民政坛》2014,(1):5-5
<正>最高法院出台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司法解释据新华网2013年12月25日电,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的规定》,该司法解释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这个规定根据国家赔偿法,结合人民法院国家赔偿工作实际,针对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理国家赔偿案件作出统一规范。规定共二十六条,涵盖赔偿委员会适用质证程序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大》2011,(21):36-36
2010年5月9日,河南高级人民法院认定赵作海故意杀人案系一起错案。“杀害”同村人在监狱已服刑多年的赵作海,因“被害人”赵振裳的突然回家,被宣告无罪释放。这就是引发全国震惊的“赵作海案”。该如何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云龙说,逮捕作为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能有效控制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1.
公有公共设施是行政公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陆法系国家一般由国家赔偿法对其致害的情况进行调整。我国并未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只是将其中一部分作为民事侵权案件来处理,这样做致使大部分公有公共设施致害赔偿案件无法可依,也不符合对受害人权益的保护和我国公共行政的发展。考虑到公有公共设施的行政公产属性,需要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致害纳入国家赔偿法范围。  相似文献   

12.
国家赔偿法规定,构成国家赔偿的要件之一是职权行为违法。在处理公安赔偿案件时,必须正确区分公安职权行为和非公安职权行为。界定公安职权行为的基本要件是:公安职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人员;公安机关和公安人员行使的是公安职权行为而不乏非职权行为。界定职权行为时应注意区分公安职权行为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行为;职务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无直接因果关系,不能构成国家赔偿的职权要件,公安机关不承担赔偿责任。在公安赔偿中,除了确认属于行使公安职权违法侵权外,还应区分是行政职权侵权还是司法职权侵权,以利于正确实施国家赔偿法。区分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有:依据职权行为确定赔偿案件性质的原则;在规避法律行为侵权案件中,依据所规避问题的性质,确认赔偿案件性质;自由选择原则。另外,在联合执法中赔偿义务机关应是联合执法检查中的具体职权单位。  相似文献   

13.
张作农 《台声》2011,(1):38-39
2010年10月中旬,受热带风暴的影响,台湾苏花公路发生土石崩塌。赴台旅游的大陆旅行团中19名大陆游客、1名台湾导游和1名台湾司机不幸罹难。台湾“交通部次长”叶匡时指出,这次苏花公路塌方遇难的台湾民众可以申请“国家赔偿”,至于死亡的大陆游客是否适用台湾“国家赔偿法”,还需要研究法律的适用问题。但是,绿营人士却借口“于法无据”而不同意实施“国家赔偿”。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法》大幅修改后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新法背景下,审查逮捕刑事赔偿风险加大,因此,改变赔偿观念,完善工作机制,规范刑事执法,不断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是审查逮捕工作面临的新的更高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先天不足,后天缺“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赔偿法》实施六年来,实际引发的公安机关国家赔偿案件却为数不多。笔者认为,这主要是法律本身先天不足 (规定过于笼统 )和后天缺“养” (配套制度不健全 )所致。   第一,关于确认。《国家赔偿法》对于确认 (主要是指事实行为 )的程序、主体、期限未做明确、统一、具体的规定,这导致赔偿义务机关如何进行确认无所适从,赔偿义务机关内部在受理赔偿申请上亦相互推诿,即便是受理后,由于没有明确的程序规定和期限要求,操作起来也相对困难,答复亦是遥遥无期。这导致相当一部分赔偿请求人自己感到申诉无门,等待无边。丧失了对国…  相似文献   

16.
张瀮元 《传承》2011,(2):85-87
最近,赵作海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重点。11年的牢狱之灾,65万的国家赔偿,数字是苍白无力的,数字背后的事实却是引人深思的。刑讯逼供、骗供诱供、非法证据……这一切"毒树之果"从源头污染了司法程序。面对"砍树弃果"和"砍树食果"两种争论,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这种"亡者归来"?如何进行取舍从而做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选择?如何真正做到司法的公平正义?从赵作海身上,我们看到了我国司法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法律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心中法治的天平。  相似文献   

17.
《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已经2014年4月1日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6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国家赔偿法》大幅修改后于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在新法背景下,审查逮捕赔偿风险加大,审查逮捕工作面临新的更高的标准,审查逮捕部门要纠正赔偿观念,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不断提高审查逮捕案件质量。  相似文献   

19.
《国家赔偿法》实施后,江苏省公安机关陆续发生了一些行政和刑事赔偿案件,部分案件已经理赔结案。在有关赔偿法的司法解释及具体操作程序出台之前,公安机关办理赔偿案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边实践、边探索、边熟悉、边总结的过程。既有成功的经  相似文献   

20.
今年两会刚过,一起本该是普通案件的宣判却引起了所有法律人乃至全社会的关注与反思。连同近年来爆出的余祥林、赵作海、杜培武等案件,这起被称为“张高平叔侄案”。再一次吸引了国人的目光,也让国人对冤假错案的预防与纠正给予了更多的期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