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大而长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荒诞的,它是人们同自然、同社会各种关系虚幻的、歪曲的、颠倒的反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宗教给予系统的、科学的说明,揭露其本质,指出它的根源,具体分析它的起源、发展和消亡的历史过程与规律,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方面的研究往往需要对原始宗教进行科学的考察。现今世界上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世界性宗教,但是对于形成这些宗教之前,产生在极为漫长的原始社会里的原始宗教,可能显得陌生或不太容易为人们所了解。在考察当代宗教时,倘若不具备有关原始宗教的知识,我们就不可能取得对宗教的历史概念和科学认识。原始宗教是原始社会中人们精神活动的产物,曾经是各氏族、部落集团全体成员恪守的信仰,也是原始人类世界观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2.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普遍而又古老的一种文化现象,至今仍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宗教广义上把人们对神的信与爱奉为最高的善,认为它是最大的真理。而原始宗教则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并在这种“意识”和“感觉”的支配下,用自身的思维与自身的生产实践活动间的关系特点跟自然界作比较,因而是最初的宗教形式。  相似文献   

3.
北室南苑 《友声》2006,(1):48-48,9
在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里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孕育了人和人间世界,天支配着人与自然,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同样,这种信仰也植根于日本社会。日本人也敬畏自然的力量,尊重自然之灵。这种中国的自然哲学在某一时期与深深植根于古代日本人心中的基本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人们把火、水、方位等看作神圣的东西。基于这种信仰,制定选择祭神的地点和时间的规则,决定如何建造及扩建部落和家园。人们认为,自然界的活动现象左右着人类和世界。以这种意识为基础将其宗教化并称之为信仰。这就是日本的原始信仰。其后从五世纪到六世纪,它创造了日本独有的…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历史现象,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马克思、恩格斯说:“非常明显,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这就是说,人们的宗教观念也要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七卷第240页)在阶级社会里,宗教存在和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马秀明 《前沿》2001,1(11):35-37
“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源于鲁迅的小说《阿 Q正传》,从“精神胜利法”这一名词的提出到现在还不到 1 0 0年的历史 ,但这一心理现象的产生可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 ,可以说它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本文试从“精神胜利法”的萌芽、产生、发展说明“精神胜利法”这种心理现象的实质。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心理活动无疑也是一种意识 ,任何一种意识和心理的产生都源于人们的物质和社会存在。列宁精辟地指出 ,人的心理是“头脑的机能 ,是外部世界的反映”(1 ) 所以 ,研究精神胜利法首先要探讨自古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马克思说 :“自然…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宗教意识乃是整个社会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当社会存在由此过程向它过程转化后,社会意识也必然或迟或早地发生与变化了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转化。精神现象与物质现象适者存,不适者亡,这是一切社会精神现象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当然也是宗教意识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必然。一、从原始宗教的功能看,它是与原始社会实践相适应,随原始社会发展而递进发展的过程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所面临的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靠自然界的“馈赠”以维持生存,因此决定了先民们的崇拜意识主要以反映人…  相似文献   

7.
宗教本质及其社会作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宗教这一社会现象,已经存在很长很长的时间了。如果从图腾崇拜这个最早的形式算起,几乎可以说,有了人类社会,人脑和劳动器官逐渐发达,具有抽象思维能力以后,也就产生了朦胧的神的观念和宗教意识;其后由原始(自发)宗教发展为人为宗教,直至现在。围绕宗教问题,就根本分歧来说,历来分为有神论与无神论两大营垒,在哲学上则表现为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分野。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产生与发展、本质与社会作用、以及未来的消亡问题作了科学的阐述,其基本原理至今仍是我们研究宗教的指导思想。但是,社会在前进,人们认识不断在发  相似文献   

8.
一宗教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宗教世界观是宗教对现实世界的根本看法。从本质上说,它是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统治着人们的自然力量和社会力量在人们主观意识里的反映。但是,这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虚幻的、颠倒的反映。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这样,宗教意识就不能不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虚构。依其崇拜偶像的性质,它虽然有拜物教和拜神教之分,但并不改变观念背离现实这一唯心主义特点。哲学也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学说。唯心主义哲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是同唯物主义哲学互相对立的思想体系。它是由于错误地回答了物质和精  相似文献   

9.
图腾信仰又称图腾主义或图腾崇拜,是一种原始的宗教意识形态。它产生在早期氏族制度时代。那时,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劳动未曾充分发展,人们对于大自然的依赖性特别大。对自然界的软弱无力使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本身的自然和周围的外部自然,因此,他们错误地认为,某一人类集团(如氏族)与某一种动物或某一种植物或某一种无生物或某一种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血统亲属关系;他们把其中的某种东西称作自己氏族的图腾,而且以它来作为自己集团的名称和标记,禁止食用或杀害它。他们把它的形象常常雕刻在自己的住处或自己的身上,而且崇拜它,相信  相似文献   

10.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马克思)。神话一旦被创造加工出来,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就受到人类其它意识形态的影响、渗透。它里面有宗教的内容,有历史的影子,也有哲学的因素,甚至里面也包含着原始科学的萌芽等等。今天的神话学者们,宗教学者们,历史学者们,哲学家们,都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需要去利用它们,去解释它们,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我们这里要着重强调的是,神话首先是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学艺术而存在。它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文学艺术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认识论问题美国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意在列宁反映论的基础上研究认识论问题。他们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的属性,是对客观现在观念上的再生产,是对它们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形象。(参阅乌尔斯:《精神分析学的破产》,1957年俄文版)伯尔索斯在分析意识的本质时指出,意识虽然不存在于个体的人们之外,但按其本质它具有社会性质。思维活动是整个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界相互作用并在社会历史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他说:“我们把理性活动看作为物质力量,  相似文献   

12.
一 19世纪末,西方人类学界在研究宗教起源的问题时,有一种“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认为所有的宗教最初起源于“原始至上神”(Primitive supreme being)观念。较早持此观点者是苏格兰学者A·兰格(1844~1912年)。他根据当时的民族志资料,在其《宗教的形成》(1898年)一书中指出,在澳洲东南部的土著、菲律宾丛林中的小黑人、马来半岛的塞芒人、印度洋的南安达曼人、亚洲东北部的爱努人以及非洲腹地身材矮小的人种当中,皆信奉一位造物主的至上天神,而且这类天神具有明显的道德属性。它们不是从基督教世界传来的上帝,也不同万物有灵或祖灵观念发生联系,因为在这些原始民族中既没有发现外来基督教的因素,也没有发现对万物之灵魂的精灵和祖先亡魂的崇拜现象。他称这种唯一被崇信的天神为“原始至上神”。他的所谓“原始一神论”的观点能否成立,可以探讨,但被他指出原始民族信奉一位至上的天神这一现象,确是事实。他认为原始至上神的观念非常古老亦颇高级,它不是从进化论学者所主张的万物有灵或祖灵等观念演进而来的,也不是低级神发展的产物,而是有其独立的来源,即原始民族有制造东西的观念。他们将这类观念投射到一位具有非凡力量的世界造物者身上,并赋予它们原始伦理道德的种种属性。他说:“人类最早的宗教  相似文献   

13.
试论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在其他民族的心目中,苗族历来信鬼好巫,乾隆《贵州通志》卷七中就直言不讳地说:苗族俗尚巫鬼,大部落有大鬼主,有家则有小鬼主。原始宗教虽然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不象传言那样影响广泛,但苗族民间普遍信仰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同世界其他民族一样,苗族信仰也经历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魂崇拜以及英雄崇拜的阶段。在历史长河的演进中,苗族创造了自己颇具特色的原始宗教体系。 苗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佛教、道教等成熟的人为宗教相比,具有信仰的自发性、崇拜的多元性、无组织和教派之分、无固定活动场所、以不脱产的巫师为核心开展宗教活动等特点。 一提到苗族原始宗教,在现代人的意识中就把它与“装神弄鬼”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其发展初期来看并不尽然。恩格斯曾经指出:“事情很清楚,自发的宗教,如黑人对偶像的膜拜或雅利安人共有的原始宗教,在它产生的时候,并没有欺骗的成分,但在以后的发展中,很快地免不了有僧侣的欺骗和伪造历史……”苗族原始宗教亦如此,在其发展初期是一朴实的信仰,并曾在苗族社会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时至今日,它在苗族社会生活中仍保留有一定的市场。 因此,正确认识苗族原始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对于我们今天妥善对待苗族宗教信仰及其习俗,迅速加快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原始的游群时代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为有限,因而在人们意识中产生了一种幻觉,这种幻觉逐渐成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它反过来控制着人们的思想意识,才产生了原始宗教。贵州少数民族解放前普遍存在着氏族组织的遗迹和较多的婚姻习俗中的原始遗迹。  相似文献   

15.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由于人们在大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于是便想象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暗中支配。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只有拜倒在这种超自然力的面前,乞求其怜悯宽恕,这便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观念。所以马克思说,宗教乃是人们对现实的虚幻的、抽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一、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1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社会实体宗教是人类社会最早产生的意识形态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必定要通过一定的外在形式表达其信仰和感情的内容。因此,在现实社会中,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实体。它是具有社会组织(宗教团体),社会设施(寺观教堂)和社会生活(有广大信仰群众参与的宗教活动或其它活动)的一种社会实体。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场所,要与社会各方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活动作为一种具有群众性的社会活动,也存在…  相似文献   

17.
宗教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页)列宁于1909年把“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点提升为马克思主义在宗教问题上的理论基石,在《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中明确指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马克思的这  相似文献   

18.
江河流水,雷电风云,花草禽兽,日月星辰,这是自然现象。然而,在荒远的古代,这些自然界存在的种种现象,却成了原始人类崇拜的对象,并形成五彩斑烂的神话故事。《傣族古歌谣》是通过“歌谣”的形式,来记载傣族先民的童年生活的,它是一部历史书,也是一部文学著作。难怪有人说它是“傣族诗歌的童年”,这话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9.
傩戏是起源于原始宗教的一种民间戏剧艺术,被称为当今戏剧的“活化石”。它的起源或形成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它的发展更是有其特定的社会因素掺杂在里面。从宗教蜕变成为戏剧,显示出傩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生命力。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探讨傩戏这一特有的文化剧种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宗教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原始宗教是宗教的早期形式,是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之一。考古学、人类学等资料表明,原始宗教是与氏族同时产生的,随着氏族公社的形成和发展,先后产生了与社会基础相适应的诸宗教形式,如图腾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等。诸形式所崇拜或控制的对象不同,目的和手段也各异,其社会功能也不一,分别成为氏族部落一定发展阶段的中心信仰,构成原始宗教的各种类型。所以,原始宗教在漫长的原始社会中是一个多层次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