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00元,今年村里要干个啥子项目,让大家能赚钱呢?”“准备引导村民种植花椒和红苕,就地增加收入。”“村里党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村里将有计划地发展有文化、懂技术的年轻人加入党组织。”……  相似文献   

2.
《天津支部生活》2012,(10):42-42
2012年7月,宝坻区大学生“村官”白艳华被选为宝坻区钰华街道后槐树村党支部副书记,实现了从助理到参政的转变,她说:“原来工作主要是帮助村里搞搞会议记录,干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不同了,不但要参加村“两委”班子会议,还要积极为全村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路。”这只是宝坻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个缩影,伴随着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接近尾声.宝坻区村“两委”班子中又增添了一支新生力量——大学生“村官”。  相似文献   

3.
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结束之后,许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问题。不少当选的农村干部,不是作为组织和服务的承担者管理村务,而是以管理人的工作姿态对待群众,具体讲,主要有以下五方面的表现。1.经商办厂是“能人”,管理村务是“庸人”。在这次换届选举工作中,不少经商办厂的“能人”被推到村委主任的岗位上,但殊不知经济管理同行政管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管理一个企业和一个村完全是两码事,因而,上任后,任你“磨破嘴”、“跑断腿”,村里的事就是管不好,工作就是推不开。别说“三统两筹”,就连起码的水电费也收…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嵩山脚下的登封市白坪乡有40多个煤矿,是远近闻名的煤炭之乡?近年来,全乡12个行政村中,有4个村的七八名干部先后搬进登封城。他们有的自己开煤矿,有的在矿上兼职,还有的城里有生意。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这些村干部居然配上了“秘书”,他们不在村里的时候,日常事务就由“秘书”代理,遇大事再打电话请示。  相似文献   

5.
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后,一些地方的村干部“位”未坐暖,便提出辞职。出现此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一些“村官”缺乏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缺少奉献精神,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就会产生辞职不干的心理。二是一些村经济困难,村干部待遇偏低。少数村干部觉得当“村官”吃苦受累划不来,于是,主动要求脱离村干部队伍。三是一些村缺少经济发展优势,想为农民办事却拿不出钱和项目来,村干部无法施展才华,无奈只好辞职另谋出路。四是管理体制不够规范和完善,上级单位经常插手村里的工作,使村干部多头受命,可谓“上面千条线,…  相似文献   

6.
近日读报,看到了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的事迹,从他为村民兴办的一件件实事中,我看到了一名农村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也看到了农村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和一心为民的精神境界,深深感到他是我们每个党员和农村基层干部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活一天就要为老百姓办一天实事”,这是李鸿海作为党员干部的信念。由于为村里的事积劳成疾,他得了晚期贲门癌,胃、食道、肝都做了部分切除手术。就是这样一位重病在身的人,一边与病魔作斗争,一边为村里和村民的事操心。在近几年里,他带领着村里一班人及千名群众,修路、架活水…  相似文献   

7.
《党建》2008,(10)
"自打红兵来了以后,村里形势稳定了,人心重新聚起来了,经济发展也有了很大起色。"一提起村党支部书记王红兵给村里带来的变化,毛寨村村民脸上就乐开了花,群众都争着抢着夸奖他们的硕士"村官"王红兵。  相似文献   

8.
戴着一顶草帽,骑着一辆自行车,车筐里一个黑色的布包,乐呵呵地与村民打着招呼,这是我到定陶县杜堂镇贾庄村担任大学生村官报到时看到的一幕,是我对"第一书记"徐继珍的第一印象。40多岁的他,不能称得上"老",可由于与村里的"两委"  相似文献   

9.
我出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里,父亲一肩挑起一家七口人的生活重担。为减轻父亲压力和维持全家生计,我早早辍学南下打工。在外打工时,看到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我想回家也会有番作为。刚回到家不久,村里的老支书陈照坤就找到我,问我有什么打算。我提出了想承包村里的荒山种果树的想法。没想到一个星期后,村支两委就将200多亩荒山承包给我,让我好好发展生产。就在这时,我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0.
范富文 《先锋队》2014,(7):38-41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小老鼠仅仅偷灯台里的油就下不了台,何况魏田双等4人跳进"油"海里偷"油",虽然喝饱了"油",但上不了岸,终于难逃灭顶之灾。他们是中国最小的官——村官。他们能捞大钱,仅村里征地拆迁中,就利用职权,虚报冒领,合伙贪污了263万元拆迁款,在小村里放了一颗贪腐"卫星"。他们是何方神圣,竟有如此神通?掀开盖头,  相似文献   

11.
近日下乡,发现一些村庄自从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后,村里便逐渐热闹起来。除了媒体记者经常光顾以外,更多的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检查指导,慕名参观学习的兄弟单位也接踵而至,忙得村支书和村主任几乎找不到“北”了。有个村的村民说:“你检查来我参观,村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村官”创业四部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久前,胡锦涛总书记批示称赞了十佳大学生“村官”的创业激情和奉献精神,并建议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笔者认为,大学生“村官”要真正融入农村,当好“村官”,必须通过带领创业、带头致富、带动发展,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司马龙 《党课》2007,(2):73-76
“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虽然称不上“大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因为我国共有68万个行政村、9亿农民,有500万名包括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在内的村官——这个庞大的干部群体掌控着农村政务乃至村民生活的大事小情。而近年来屡屡爆出的很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贪污大案,令社会震惊。“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村官”——一个最贴近老百姓的舒导群体,他们的腐败直接关系民心的向背,严重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要完成这个重大历史任务,遏制“村官”腐败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初,由群众点将、党委拍板的李永海被推向了前台,当上了翁牛特旗哈日敖包嘎查党支部书记。面对一个缺路、缺水、无村部、无集体经济、无个体工商户的“两缺三无”嘎查,李永海没有畏难,而是果敢地燃起了“三把火”。他上任烧出的“第一把火”顿时令苏木领导觉得不同凡响。他向苏木党委提出了在支部班子配备中要坚持“六不用”的刚性条件:一是工作没能力、没魄力、长期打不开局面的“无能”干部不用;二是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维持”干部不用;三是没有奉献精神、不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懒汉”干部不用;四是作风不民主、办…  相似文献   

15.
马明刚 《党建》2012,(10):44-44
最近,笔者随当地干部下乡与多位老乡唠嗑。老乡反映说,一开始村里来了一位大学生村官,大家很高兴,可村官很少在村里"露脸",农民的希望变成了失望。因为县乡镇一些机关工作多、人手缺,于是很多村官被政府借调,成了部门办事员。有些地方,自村官上任之日起,就被截留安排到乡镇,只是村上有重大的事情,才和驻村干部一同下村。  相似文献   

16.
衡洁 《廉政瞭望》2011,(10):23-25
他是“监督员”,常常“放炮”,却被村干部奉为座上宾;他加入了“议事团”,整天忙里忙外做乡邻的思想工作;他是前任村支书,对20年来村里的“廉情”感受最是切身……他们说,村里的事,普通人也有了话语权。文中的点滴记录,正是资阳创新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加强组织、制度、教育、民主、监管基础建设的一个个缩影和片段——  相似文献   

17.
1998年2月16日,经全村党员大会民主选举,43岁的赵福臣从亲哥哥手中接过了村党支部书记的职务,成为辉南县团林镇兴安村的又一任“村官”。当时,全村2200口人都在议论这样一件事──“哥哥没干好,弟弟能整明白?”转眼两年过去了,他干得怎样?老百姓的评价是最准、最公正的。村民说── 他真“傻” 说赵福臣“傻”,他确实“傻”得可以。他先是把稳稳当当就可以到手的钱拱手让给了别人。没当“村官”前,他每年都承包3公顷水田耕种,当上“村官”后,为能一门心思干好工作,他干脆将这些水田全包给了别人,仅此一项,他每…  相似文献   

18.
一段时间以来,铁法市大明镇小刘荒地村的村民们谈论最多的,就是村里在“三个代表” 学习教育活动中建立“民主活动日” 的事。大伙觉得这既是一件新鲜事,又的确是加强干群联系的好办法。 2001年12月28日,外边寒风凛冽,但小刘荒地村会议室里却暖意浓浓。村里的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聚集一堂,在“民主活动日”里,认真听取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凤山报告村里全年的工作情况,以及搞好村级学教活动整改工作的想法。张凤山用了一个多小时,对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税减免、村集体年收入和支出、农民负担、确定贫困户和青苗补偿等重大问题,一  相似文献   

19.
作为村里的“一把手”,村党支部书记应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做好工作。要善于当“班长”。农村党支部书记是一班人的“班长”,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好“班长”,首先要处理好与“一班人”的关系。有的支部书记对村里的重大问题不是提交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决定,而是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这是不正确的,必须在工作中予以纠正和  相似文献   

20.
《天津支部生活》2009,(6):33-33
在西青区张家窝镇,提起闫庄子村的“红白理事会”,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人家那村儿可好了,谁家有个红事、白事,村里都有专人给免费张罗,自己省心又省钱,镇里还给不少奖励呢!”闫庄子村的村民们言谈话语中更是充满了自豪:“说起我们村的理事会,还有一段‘顺口溜’呢——理事会、理事会,专管村里红白事,村民之事没小事,移风易俗是大事,勤俭节约管好事,方便群众办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