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埔》2016,(1)
正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其中以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大战最为著名,因围歼日军1万余人,史称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我军伤亡10余万人,歼灭日军3.2万余人。取得了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一次胜利,重创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打破了日本法西斯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中国人民抗战必  相似文献   

2.
1938年春,为打通津浦线,歼灭陇海路中国守军,华北日军沿津浦路南下;华东日军在攻占南京后,渡江北上,企图沟通南北战场,占领战略要地徐州,并最终会师武汉。国民政府鉴于战场安危,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力防守徐州,把日军主力钳制在津浦线北段,任命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沿线作战。1938年1月到5月,中日双方先后集结百万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路广阔地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会战,史称“徐州会战”。整个会战历时五个多月。中国军队浴血奋战,为部署下一阶段武汉会战赢得了充分时间。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击败日军两个精锐师团,…  相似文献   

3.
《春秋》2021,(2)
1938年春,中国军队以临沂为中心,在沂河两岸与日军进行了一场长达近50天的殊死搏斗。这场以保卫临沂为目标的作战,成为台儿庄战役的外围战以及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役中,中国军队以劣势武器装备,创造了连续3次挫败日寇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的进攻,将其主力迟滞于临沂防线,从而为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抗战初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在徐州地区,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打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大胜仗。台儿庄一役,使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第十、第五师团,几乎全军覆没,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大灭了侵略者的威风。但是,人们却不大知道,中国共产党人也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贡献之一,就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台儿庄大战爆发前,为了狠揍日本侵略军,保卫大中华,曾经三劝李宗仁,促使李宗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建议,作出在徐州台儿庄地区与日军决战的重要决策。1937年7月7日,在中…  相似文献   

5.
《传承》1995,(2)
1938年3月23日:台儿庄会战开始台儿庄位于苏鲁西省边境,扼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重要门户。日军为夺取战略要冲徐州,于1938年3月中旬,调集其第五(坂垣)第十(矶谷)两个精锐师团分两路进犯台儿庄。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在白崇禧、刘斐等襄助下...  相似文献   

6.
李海流 《春秋》2015,(2):15-19
李宗仁就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在徐州城内巡视李宗仁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将领,台儿庄战役的主要指挥者。1938年2月至5月,他指挥了中国抗战史上著名的徐州会战.其中台儿庄大捷是他一生辉煌的顶点。台儿庄会战作为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首次大捷,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对团结全民族抗战具有强烈的振奋意义。  相似文献   

7.
台儿庄大捷     
《传承》2006,(Z1)
1938年3月23日至4月8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击溃侵华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日军一万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严重挫伤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日胜利的信念。对于台儿庄会战的前景及其战法,当时的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想听听周恩来的意见。他吩咐秘书尽快安排与周恩来见面。周恩来分析“:板垣和矶谷的企图很明显,是要从两个方向夹击第五战区的大本营徐州。他们会师的目标是台儿庄,然后再策应津浦路南段的敌军,共同向徐州合击。临沂一仗中国军队虽然获胜,但不容乐观,因为整个战局没有根本的转变。板垣的…  相似文献   

8.
血战台儿庄     
<正>战死的士兵大多血肉模糊,只能靠衣服分辨哪个是鬼子,哪个是战友,"在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啥是害怕。"1937年,河南新乡人王清松还是一名小学教员,教书识字。七七事变、淞沪会战,日军侵北平、占南京,18岁的王清松把手中的笔换成一杆中正式步枪。他告诉自己的团长,誓死要把鬼子赶走,让孩子好好念书。当时,王清松驻守河南孟津,负责黄河防务,3月上旬晚上9时多,部队接到命令,拔营开往徐州。目标:台儿庄。尸山血海,力战而死台儿庄,一个濒临京杭大运河、有着上千年历史的鲁南小镇,方圆两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正1938年春,纪录电影之父尤里斯伊文思和著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站在徐州火车站的站台上,望着眼前匆忙过往的中国军人,伊文思对朋友说:"我们正好准时到达。中国军队正在集结,准备在台儿庄附近围困日军。"后来,卡帕在给美国著名杂志《LIFE》的报道中写道:"历史上作为转折点的名字有很多——滑铁卢、凡尔登,今天又增加了一个新的名字——台儿庄,一次胜利已使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村庄。"  相似文献   

10.
抗战记事     
仵德厚 《黄埔》2007,(2):31-32
1938年3月,日本军队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陇海线,以华北、华东两路力量扑向中原腹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坚决死守鲁南地区的台儿庄,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中国守军顽强抵抗。3月下旬,我们营所在的部队奉命驰援,划归三十一师池逢城将军领导,在运河以南的一个桥底下待命。台儿庄正靠着运河。  相似文献   

11.
半个世纪前,卢沟桥的狮子亲耳聆听了中国军人抵抗侵略的第一声枪响,台儿庄的焦土、平型关和沪淞的鲜血见证了中国军民那些荡气回肠的保家卫国的历史真实。"中国人的胜利,就来自这血光闪烁的枪炮声里……"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将军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  相似文献   

12.
李海流 《春秋》2012,(3):7-9
1938年3月下旬.日军的坂垣征四郎和矶谷廉介两个精锐师团30000多人在鲁南从临沂、滕县两路夹击.企图向战略要地徐州逼近.抗日军队在鲁南重镇台儿庄筑起了“血肉长城”。台儿庄。一个当时方圆不足十公里的鲁南运河小镇.上演了一场中国军队和日军的殊死决战。日军精锐的矶谷第十师团和李宗仁指挥的第五战区孙连仲、汤恩伯的部队在10...  相似文献   

13.
王彦平 《黄埔》2013,(2):24-25
1938年3月,日本军队为打通津浦铁路,连接陇海线,以华北、华东两路力量扑向中原腹地。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坚决死守鲁南地区的台儿庄,为徐州会战争取时间。台儿庄是徐州门户,中国守军顽强抵抗。3月下旬,我们营所在的部队奉命驰援,划归三十一师池峰城将军领导,在运河以南的一个  相似文献   

14.
浙赣战役是1942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会战,衢州会战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历史地位。会战虽然由于种种原因而最终失利,但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衢州会战粉碎了日军的主要侵略企图,保留了有生力量;歼灭日军18000余人,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予敌以重创;广大爱国将士和衢州人民谱写了一曲民族正气歌,竖起了民族的脊梁。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5,(6)
义旗初张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战后,国民党军队南撤,其县、区政府亦随之撤退,徐州陷入敌手,日军占领了铁路沿线的重要城镇。在一个短时间内,鲁南枣台一带,曾出现过政权的真空时期。台儿庄惨烈的一战,战场上丢弃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在那「有枪便是草头王」的年代,各方面的武装力量,便都打着「抗日」的旗号,蜂拥而起。请看当时的民谣:又抢又夺的黄司令(黄禧棠),偷鸡摸狗的刘毅生,保家害民的孙丹庭(孙茂墀),真正抗战的还是邵世澄(邵剑秋)。大学毕业当土匪,滕县出了个褚汉峰。  相似文献   

16.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日军迅速席卷了华北和江南,中国近百万精锐兵力损失在淞沪会战和南京保卫战中。此时,日军从南北两个方向像一把巨大的钳子沿津浦铁路收拢,地处津浦线与陇海线交叉点的徐州成为战略焦点。如果日军拿下了津浦线,其南北两个战场连成一片,日军"西进郑州、南攻武汉"的战略企图也将得以实现。当日军在淮河一线受阻以后,就改变津浦路作战战略为南守北攻。因此,历来有"山东南  相似文献   

17.
《黄埔》2013,(2):22-23
1937年八年抗战开始,家父一直参战其中,马不停蹄地率领部队转战多个主要战场,参与多个重大战役,包括台儿庄大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最令家父刻骨铭心、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场大仗,便是台儿庄大战,家父每每想起众多将士的英勇作战、壮烈牺牲,便不禁黯然落泪。1938年3月中,日军占领滕县后,即派出最强悍和装备精良的  相似文献   

18.
宋胜健 《黄埔》2013,(2):37-38
孙连仲.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抗日战争中立下了颇多汗马功劳.1938年3月在徐州会战时.任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率部坚守台儿庄.在台儿庄给日军以重创,打了漂亮的一仗;  相似文献   

19.
本期导读     
《春秋》2020,(4)
正1937年10月,日军侵入山东境内,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畏缩撤退,中共山东省委勇敢地担当起武装抵抗强敌的历史重任,从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5月,在全省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数十起,对日作战百余次,收复县城15座,于徐州会战期间有力支持了津浦线正面战场的作战,同时迅速打开了山东的抗战局面,为此后发展山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武汉会战之后,中国正面战场曾经一度沉寂了下来。但是战争双方都很清楚,这只不过是下一场大战之前的序幕。果不其然,保卫南昌的枪声很快打破了这沉寂的局面。几乎在南昌保卫战进行之时,一场粉碎日军企图打击中国第五战区主力图谋的会战,就在大别山脚下的随县—枣阳地区铺展开来。这次的会战虽然没有武汉会战的规模,但是,对于中国正面战场而言,尽管这场前后持续时间不足3周的会战让中国方面第五战区的主力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却也使日军死伤达1.3万人。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场后人称之为“随枣会战”的战役是一场让日军得不偿失的会战,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