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5,(4):28-30
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淞沪会战历时3个月,中国军队先后调集70余个师抗击日军,10月26日晚,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  相似文献   

2.
《黄埔》2007,(5)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  相似文献   

3.
《黄埔》2007,(5):22-23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相似文献   

4.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者在上海发动军事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自8月13日起,至11月12日结束,双方百万大军(日军约30万,中国军队约70万)激战近三个月。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前仆后继,奋勇苦战,以英勇顽强之精神,同仇敌忾之气概,血洗国耻之决心,在战场上筑起了一道道血肉长城,顽强地阻击着太阳旗的蠕动,表现出无比的牺牲精神,为组织有效的战略退却赢得了时间,进一步推动了全国大规模抗战的展开,赢得了国外军事观察家对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高度评价。在上海点燃战火,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重要步骤。上海是当时远东第…  相似文献   

5.
蒲元  薛刚 《黄埔》2023,(5):67-73
<正>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的战幕在上海八字桥揭开。会战爆发后,中国军队英勇奋战,给日军沉重打击,但因装备落后等原因,战况并不顺利。10月26日,大场镇被日军攻占。大场失守使我中央作战军侧背受到严重威胁,第三战区不得已命令部队向沪西苏州河南岸撤退。  相似文献   

6.
平型关战役,从军事意义上说,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历时10天的小规模战役.中国军队参战部队主要是山西阎锡山(时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所辖的7个军和中共领导的第8路军第115师.   “七七事变“后,中国国民政府中央系统与国内各派军事系统达成了团结抗战的共识.在华北地区军事系统长官的同意下,中央系统军队才向华北地区增援.但7月底平津即告失守,中央系统军队没有来得及与日军交战.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北调的中央系统主力大部南调,参加会战.中国军队主力在上海一线集结,中日战争的主战场南移上海一一南京一线.……  相似文献   

7.
太原会战(1937年8月—11月)是抗日战争中中国第二战区部队(阎锡山晋绥军和蒋介石中央军)同日本华北方面军和关东军在山西北部、东部和中部等地进行的大规模战略性防御战役。与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称为抗战前期的四大会战。会战历时三个多月,由南口战役,平型关战役,忻口、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组成。此战创华北战场大举歼敌之纪录,中国军队取得消耗敌人、扩大战场、分散敌力、使其速战速决企图不能得逞的效果。一、南口战役日军占领平津地区后,继续增兵中国,以便扩大战争,实施速战速决的华北作战计划。为吞并华北,日军编成以寺…  相似文献   

8.
忻口会战     
《黄埔》2015,(2):10-17
忻口会战是平津失陷和淞沪会战开始之后中国军队组织的一次以保卫太原为目的的大会战。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18集团军)。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朱德、卫立煌、黄绍竑为副司令)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  相似文献   

9.
胡松涛 《黄埔》2012,(6):32-34
家父胡金通早年在宁波的浙江保安团服役,驻扎在奉化县溪口镇。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的序幕拉开了。父亲所在的部队随宁波防守司令部开赴上海前线,在张发奎将军所指挥的右翼军阵地上与日寇进行战斗。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很落后,他们用的步枪是“汉阳造”,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07,(5)
(2007年8月14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同学、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暨"八·一三"淞沪会战70周年。我受李运昌会长的委托,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出席今天会  相似文献   

11.
1932年1月28日至3月3日,中国军队在上海英勇抗击日军进犯,史称“一·二八”淞沪抗战。此役是自甲午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军队首次对日本侵略军的沉重一击。爱国人士章太炎在当时即称赞:“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以十九路军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与上海民众同仇敌忾,奋勇抵抗,迫使日军在三十多天的攻势中屡战屡败,是全国抗战的一首悲壮序曲。川岛芳子雇佣打手日本和尚制造事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为掩护炮制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阴谋,由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串通上海公使馆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蓄谋在上…  相似文献   

12.
李建新 《黄埔》2023,(5):55-58
<正>任之(1907-1937),别号剑青,湖南省南县人,中央军校洛阳分校军训班4期毕业。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任之任18军98师292旅583团3营7连上尉连长;9月在上海宝山守卫战中,任之与营长姚子青及全营600将士一起,为抗击日本侵略者而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13.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短短三个月内,中日双方均投入重兵,拼死血战于淞沪三角地带。它以国民政府战略防御方向变华北为华中而告终。为何在此短暂的时间内,国民政府会改变战略防御方向?导致战略防御方向变化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李宗仁认为“第一可能是意气用事,不惜和日本军阀一拼,以争一日之短长;第二可能是他对国际局势判断的错误……第三便是蒋先生不知兵,以匹夫之勇,来从事国际大规模战争。”①我国史学界一般看法认为,出于外交因素的考虑,在上海这个帝国主义在华大本营大举增兵,引起各国重视,是国民政府急骤增兵上海,导致战略防御方向转变的根本原因,它集中体现了国民党政  相似文献   

14.
正一环巢湖,李鸿章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曾经叱咤一时的淮军。到了抗战时期,对日作战的战场上,国共两党出现了环巢湖一带走出的一批杰出将领。我把他们称之为"新淮军"。他们是:李克农、冯玉祥、张治中、卫立煌、戴安澜、蔡炳炎、孙立人、徐庭瑶等。蔡炳炎在八一三淞沪会战  相似文献   

15.
《春秋》2021,(2)
1938年春,中国军队以临沂为中心,在沂河两岸与日军进行了一场长达近50天的殊死搏斗。这场以保卫临沂为目标的作战,成为台儿庄战役的外围战以及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此揭开了台儿庄战役的序幕。战役中,中国军队以劣势武器装备,创造了连续3次挫败日寇号称"钢军"的板垣师团的进攻,将其主力迟滞于临沂防线,从而为台儿庄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黄埔》2017,(2)
正2015年10月,淮安乡下,102岁的徐寿山缓缓地讲述着留在他记忆最深处的武汉会战。1938年6月12日,日军攻下安庆,历时4个多月的武汉会战拉开了序幕。8月,南浔线,日军106师团攻下五台岭,直扑蜈蚣山、杨梅山中国军队的防线;日军27师团进至南义、虬津;日军101师团从星子方向杀过来。日军用意很明显,围歼德安的中国军队,再取南昌。南浔战事紧张,薛岳将指挥所移至德安,并对各军布防作了部署。薛岳决定:王敬  相似文献   

17.
正80年前的1938年5月20日,徐州沦陷,第五战区主打的徐州会战以全军跳出日军包围圈转移而结束。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上,大家都知道的台儿庄大捷,这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一次战役,歼敌万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也因此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扬威不屈之地"。台儿庄大战正是徐州会战最精彩的部分,而发生在台儿庄大战后的大撤退,其意义也丝毫不比敦刻尔克大撤退差,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一页。  相似文献   

18.
吴昌华 《黄埔》2007,(5):38-41
第二十三章 淞沪抗战 张治中请缨杀敌   1937年8月13日,侵占平津之敌又从东海向上海发动大规模军事侵略,史称“八·一三事变”。8月9日,日军两人乘军用汽车向虹桥飞机场猛冲,因枪杀中国士兵一人,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晨,日军即以此为借口,从日租界和黄浦江的军舰上,向闸北一带进行炮击,  相似文献   

19.
南京保卫战     
《黄埔》2016,(1)
正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我军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  相似文献   

20.
《黄埔》2015,(1):22-23
陆镇华,1916年2月生于广西邑宁县,1935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抗战时期是陆军21集团军16兵团的副营长,1937年10月中旬到淞沪战场。以下是陆镇华讲述的淞沪会战和他的抗战经历。我在1935年(民国24年)进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学习,1937年4月4日分配到21集团军司令部管内务后勤工作,后开赴淞沪战场,在常熟参与战争。当时天不亮吃早饭,晚饭要等到天黑才吃,因为白天不能做饭,做饭烟火会马上引来日寇军机的轰炸。当时战况很激烈,耳边是连续不停的炮火声。头上的飞机,3架、9架、12架的飞过。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受到中国守军沉重打击后,又依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