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一达 《西部法苑》2003,(10):49-49
从整体上讲,宪法具有限制公共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两个基本功能。公共权力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社会管理的职能,公民权利是指公民所享有宪法确定的广泛权利和各种利益。公共权力和公民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轴心,这两者是以法为核心的两个方面。公民  相似文献   

2.
(83)所谓民主是腐化的天敌“民主是腐化的天敌。社会越民主,权与钱的运用就越清正,腐败现象就难以滋生和易于抑制。这是因为,不受制约的权力是导致贪污腐败的病根,而民主则是制约与监督权力的良药。民主的意义在于广泛分配权力与权利,并以权利制约权力,以公民权利监督公共权利。”(第478页)首先,“民主是腐化的天敌”中的民主是哪个阶级的民主,是剥削阶级的民主还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是剥削阶级民主,它可能也反腐败,但它同时产生腐败,产生腐败在前,反腐败在后,是永远反不完的。这在前一个问题中已经谈过了。当然,…  相似文献   

3.
根据监督活动不同的力量来源,法律监督可以分为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本文分析了权力监督和权利监督的种类、特性及原则,提出要以公民权利制约国家权力,再以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廉政机制。  相似文献   

4.
腐败,通常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我们将公共权力的行使者分为个体和集体两类,同时将私人利益的“私”分为个体和集体、小团体两种,那么我们可以看出腐败行为的主体有两种:个人腐败和集体腐败。集体腐败是指拥有一定公共权力的机构中的一些人或集体成员,共同利用本机构的公共权利谋取本单位成员私利的行为。集体腐  相似文献   

5.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6.
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质上就是一种监督制度。“有了国家组织,便有了公共权力,有了公共权力,便有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在存在国家组织的政治时代里,监督是人类社会的不朽主题”。犤1犦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人民监督员制度从一面世起,就引起各方的关注,有赞扬,也有尖锐质疑,人民监督员制度所设定的监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监督,成为理论争论的中心,为此,有必要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监督特征进行探讨,以求该项制度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笔者认为,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种来自检察系统外部的、以特定的检察权为监督对象、以民主性和权利性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司法独立涵盖司法权独立、法院独立与法官独立三层含义;新闻监督是媒体所享有的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舆论监督的权利和自由,新闻监督的对象主要集中于社会公共领域尤其是公共权力所涉及与延伸的范围;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的内在统一源于其价值取向的一致性,司法独立与新闻监督的实质冲突是公民权利冲突的外在表现;秉持现代司法理念、加快新闻立法与坚持法律至上是平衡二者关系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8.
江苏:探索用权与控权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说到底就是权力的滥用。怎样规范权力、界定权力、监督权力、制约权力?江苏省各级党政机关根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精神,通过寻找释放经济社会发展最大能量的权力运行线路图、分析权力行使的边界,并提出有效预防权力滥用的措施,点线面结合寻找不同的试验样本等,积极探索和建立权力运行的监控机制,以保证公共权力的正确行使。实践证明,公共权力既要受人民的监督和控制,也要受法律和制度的监督和控制,前者彰显民主,  相似文献   

9.
与改革开放三十年相伴随的反腐防腐斗争,始终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当然是复杂的,但其根本症结还在于我们的政治体制中所存在的种种弊端构成了一个极易侵害公众利益和公民权利、阻碍公众对公共权力的监督、掩护腐败行为的"机制黑洞".在此基础上所构建的现行的所谓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反腐防腐机制,难以抵御"官官相护"的体制性屏障.破解这道难题、消除这一"黑洞"的突破口,就要在全面深入的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起一套严密有效的勤政机制,拓展公众监督的权利和渠道,并努力实现二者的有机对接.  相似文献   

10.
论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力──从人民与人大的法权关系谈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我国,人民和人大都是国家权力的所有者。人民是国家权力的原始所有者,人大的权力来自于人民的授予;人民是国家权力的至高无上的主体,人大是第二个层次的主体,它要对人民负责。人民的权力只能通过代表人民、为了人民的统治阶级中的少数人来实际地掌握与行使。人民为了“保护自己免受自己国家的侵犯”,遏制权力的扩张与腐败,保证国家权力运行的人民意志性,就不仅要以“权利制衡权力”,而且还必须以“社会权力制衡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1.
郝占敏 《中国监察》2010,(21):42-43
网络监控行政权力运行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使权力行使在网上运行,并对其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它是行政权力监控机制建设的深化,对于提高反腐倡廉科技含量,提升预防腐败效能,实现对权力运行多角度、全覆盖、经常化监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从腐败、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主体之间的关系角度探讨腐败的成因,认为腐败并非是公共权力的腐败,而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腐败。公共权力不可能自发导致腐败,腐败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公共权力主体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从根源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就要从教育、法制、监督的配套机制中加强对公共权力主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腐败,简言之就是以权谋私,即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从各种腐败现象可以归纳出,腐败行为的产生至少需要四个条件,即公共权力、个人私欲、制约失效、惩罚不力。四个条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首先,让我们来考察一下公共权力的问题。公共权力是指作用于公共领域,涉及公共事务的权力。公共权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公共权力以公共利益为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手段,作为公共的而非私人的工具而存在,具有公益性;另一方面,公共权力的行使掌握在具体的人手中,常常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具有个人性。这种双重属性构成了公共权力的…  相似文献   

14.
民主法制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建立法治政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法治政府要求以法律制约权力,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公共权力的自主性与保护人民权利之间的内在张力,建立一个职权有限、责任明确,服务民众的政府,以能够更好的维护和实现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5.
国家通过立法形式规定或认可公民的私权利,使公民获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法定权利。公民权利的行使以不妨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国家的公共利益为限度。相对于公民的私权利,国家的公权力显然更强大和更权威,而且更容易导致公权力的行使主体有滥用权力、超越权力、权力腐败等不良倾向。因此,法治社会需要设置有效机制对公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从而保护公民的私权利。  相似文献   

16.
商红日 《中国监察》2009,(14):41-41
启示一:必须通过制度创新途径,将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落到实处。这里的制度创新,是指对反腐倡廉制度向实际运行和操作方向作出的进一步程序化、规范化、测评化安排,也是非法律制度解决反腐倡廉问题的制度安排,其具体体现在:权力运行被纳入风险控制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具体制度安排,使可能发生腐败的领域、环节等明示出来,便于警醒,也便于监督,有助于权力行使者的自律和他律紧密结合,大大降低了权力腐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在民主政治中,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权力的所有主体;人民委托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公务员成为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人民作为国家权力的所有主体坚持权利本位是人民享有权利的内在逻辑.公务员作为国家权力的行使主体必须切实为人民服务,坚持义务本位是公务员行使权力的必然要求.公务员的义务本位与人民的权利本位是统一的,人民权利本位是公务员义务本位的理论基础,公务员义务本位是公民权利本位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腐败,其原初的含义是有机物的腐烂、变质。在社会生活中,腐败一般指的是公共权力与经济财富之间的一种交换关系。国家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其所掌握的公共权力,通过不正当手段,牟取私人利益,进而危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就是权力腐败。在经济领域,常常表现为公共权力与私人经济行为相结合,排斥压制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机制,从而获得超额的市场利润。因此,腐败总是与权力、利益相联系的。权力腐败的过程,也就是公共权力异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王洪民 《中国监察》2008,(17):36-36
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推动预防腐败工作深入开展,必须认真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按照“三个更加注重”的要求,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要自觉把部门工作融人大局工作之中,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排查权力运行中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查找导致公共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等腐败问题的人为因素,进一步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权力倾向于腐败,绝对的权力倾向于绝对的腐败。"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必须按照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本文在对公共权力本质与特性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公共权力制约与监督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