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建飞 《法学家》2004,(1):91-93
一、研究概况 <劳动法>实施近十年,与时俱进地完善<劳动法>成为2003年自两会以后的话题.对<劳动法>的修改与建议、<劳动法>修改的必要性、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劳动法>的修改等论述频繁地出现在报刊中.在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的理论探讨中,学者们关注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中的法制规范建设,讨论灵活就业在劳动保障中的积极意义,对工作场所的性骚扰进行劳动法层面的思考,分析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力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2.
<劳动合同法>对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条款进行了若干修改,用人单位对此存在着一些误解.本文在对比<劳动合同法>与<劳动法>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用人单位的几点认识误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3.
关怀 《法学家》2005,1(5):1-6
1994年7月5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是建国以来我国的第一部<劳动法>.这部法律的贯彻、实施,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是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十年来<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果,为调整劳动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突破和疑点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全兴  黄昆 《法学论坛》2008,23(2):22-29
基于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的特殊性以及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生效及其要件、劳动合同无效事由和后果的规定,对<合同法>和<劳动法>的突破及其引发的疑点主要在于:书面劳动合同生效与口头(推定)劳动合同生效的相对分离;劳动合同有效要件与无效事由的不尽相同;劳动合同无效后果的分阶段处理.这也是解读和完善劳动合同效力制度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高昂的学费负担,增加社会实践能力,在校大学生纷纷利用课余和假期打工.这段时期的大学生的身份是在校学生还是劳动者?他们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由于<劳动法>中并没有关于在校大学生打工、实习、就业维权的规定,使得他们在诸如拖欠工资、工伤、劳动安全等方面难以得到全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张照东 《河北法学》2006,24(11):88-95
对弱势群体的关注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我国<劳动法>从颁布实行至今,已经走过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但现在看来,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对于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已经显露出很多弊端与不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必须对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进行深入的反思与批判,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重构一个更加合理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真正体现<劳动法>的价值取向,确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无单放货现象大量发生严重危害了我国的航运秩序、贸易秩序和提单制度,而我国长期以来对此缺乏专门的法律进行规制.为此,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2月出台了专门针对无单放货的司法解释,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无单放货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本文对<规定>关于承运人无单放货责任性质,<规定>关于承运人无单放货抗辩事由,<规定>关于无单放货行为归责原则,<规定>关于无单放货赔偿范围和责任限制丧失,<规定>关于无单放货诉讼时效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评析.文章既分析和肯定了<规定>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又指出了<规定>所存在的一些疏漏,进而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完善建议,从而期望为我国海上贸易事业的发展就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8.
彭雪元 《证据科学》2002,9(2):76-77
国务院最近通过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在原<医疗事故处理办 法>的基础上,几经修改,终于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 称<证据规定>)实施后出台了.经粗略比较研究后,笔者以为,<条例>的规定意义重大 ,却又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与<票据法>对票据质权的规定存在冲突,前者规定背书记载"质押"字样为票据质权成立的对抗要件,后者规定为生效要件;前者规定质权人可以转质,后者并无明确规定.<物权法>是关于票据质权的一般规定,<票据法>对质权设定方式设有专门规定,票据质权应依<票据法>规定以背书方式记载"质押"字样才能有效设定;承认票据转质缺乏制度基础,各国票据立法均不予承认,因此,票据质权人不得享有转质权.  相似文献   

10.
许勇 《中国律师》2006,(3):85-85
如果单从法律的角度出发,农民工应当与城市职工平等地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既然《劳动法》对适用的主体已规定的如此明确,既然《劳动法》并没有以身份区别劳动者,为何我们在适用《劳动法》时对来自农村的劳动者仍然区别对待?显然问题不在《劳动法》本身。《劳动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具体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宪法》中应享有的劳动方面的权利。《宪法》的规定中我们找不到以身份或地域划分劳动者的规定。我们在《宪法》中是以公民的概念规定相关的权益。《宪法》对公民劳动权利的规定,从1982年修订的《宪法》到2004年的《宪法》规定都是相同的。但是,  相似文献   

11.
马强 《中国公证》2003,(1):46-48
现如今,民事欺诈的词汇用得很普遍,但究竟何为"欺诈",<民法通则>、<合同法>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虽有规定,但对该行为的具体内容"三法"均未规定.  相似文献   

12.
贾淑英 《证据科学》2002,9(3):152-153
本人从2001年8月24日的中国消费网看到一篇题为<患者受欺诈,获得双倍赔>的报道.该报道介绍说:发生在辽宁省某市的两起医疗纠纷案件,经由人民法院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的规定,判决医院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同时依据<消法>第 49条的规定判决医院双倍返还手术费.这两个案件的判决在当地开了医疗过失双倍赔偿的先河,被消费者保护团体认为是一种创新,"既拓宽了<消法>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范围,加大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力度,也为解决医疗纠纷提供了新的渠道,值得提倡." 本人认为, 虽然医疗过失责任能否适用<消法>尚存争议,但根据<消法>第49条规定的适用条件,医疗过失责任不能适用<消法>第49条规定却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法院适用<消法>第49条判决医院双倍返还手术费是错误的.本文将结合上述两个案例,具体阐明医疗过失责任不能适用<消法>第49条规定的法理.  相似文献   

13.
胎儿生命权:一个欧洲人权法院裁而未决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人权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2条规定:"每个人的生命权都应受法律保护".但是这一规定中的"每个人"是否包括未出生的胎儿,<公约>并未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4.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法定赔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永明 《中国法学》2002,(5):176-178
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法定赔偿是修改后的<著作权法>、<商标法>中确立的一项全新制度.<著作权法>第48条第2款规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的违法所得不能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商标法>第56条第2款规定,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50万元以下的赔偿.专利法中并没有类似的规定,但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中,有与<著作权法>及<商标法>相似的规定.鉴于司法解释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可以认为我国已经全面确立了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法定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专利法>的第3次修改备受业界关注.修改后的<专利法>第一章总则部分中的在中国完成的发明创造权利的归属和管理有较大的修改.涉及修改的法务包括原第10条、第19条及第20条.在分析<专利法>涉及上述内容的条款的基础上,探讨以下内容:现行法的有关规定;修改后的<专利法>的有关规定及与现行法的相关规定的比较;对修改后的<专利法>有关权利管理的规定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劳动法中的处罚条款,或称罚则,是指规定违反劳动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的条文。处罚条款作为劳动法律文件的有机组成部分,其规定的是否完备和详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劳动法的发展程度和立法水平。外国劳动法处罚条款,从其立法形式上看,比较系统和完备、无论是综合性的劳动法典,还是单行劳动法规,一般都有处罚条  相似文献   

17.
常林  刘鑫 《证据科学》2002,9(2):65-66
2002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鉴定管理规定(法释[2002]8号)>(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的出台在司法鉴定领域反响强烈,公布与施行日期相近,系统贯彻措施和权威解释滞后,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一点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我国民事审判和行政执法实践活动中,网络著作权案件审理和处理的直接法律依据是国家版权局1999年12月9日制定的<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以下简称<数字化制品规定>)和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44次会议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网络著作权解释>).<数字化制品规定>和<网络著作权解释>的规定,特别是后者,对于准确理解和适用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及民事诉讼法等法律提供了统一依据,对于及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众多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充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是成功的,但其适用范围仅限制于商品欺诈和服务欺诈的违约责任,不包括侵权责任,同时确定最高限额为价金的一倍,都存在缺陷.<侵权责任法>和<食品安全法>规定了恶意产品损害责任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也存在部分问题.修订<消法>,应当借鉴美国惩罚性赔偿责任和我国台湾地区<消费者保护法>规定惩罚性赔偿金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建立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20.
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取代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同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第4条第8项规定了医疗侵权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对于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