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工具痕迹分类方法及有关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工具痕迹是工具 (造痕体 )在外力作用下 ,于承痕体接触部位上形成的立体痕迹。对工具痕迹分类体系这一理论问题的认识至今未完全统一并达成共识 ;对许多重要名词术语无明确统一定义。笔者赞成将工具痕迹的第一层次分为动态痕迹和静态痕迹两大类。动态痕迹区别于静态痕迹最显著的特点是造痕体接触部位的凸凹点在承痕体上发生变异———点状痕迹变成了线状痕迹。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差异 ,因而在这一层次按“动态”和“静态”分类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静态痕迹"中的"静态"二字,绝非"静止状态"之含义,它乃是工具痕迹学从日常词语中移植过来的一个借代词."动态痕迹"与"静态痕迹"的最显著区别便是这两类痕迹中由于两客体之间相对位移量的不同而形成的痕迹特征差异."以作用力方向区分线形痕迹及凹陷痕迹"的分类方法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均存在许多问题.对于将工具痕迹划分为"单一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单一型痕迹中既包括线条状痕迹又包括凹陷状痕迹,复合型痕迹是单一型痕迹中两种痕迹并存的痕迹"的分类方法,笔者持不赞同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线条状工具痕迹是刑事案件现场中常见的痕迹之一,但其利用率却一直较低,主要原因是比对繁琐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通过若干组实验数据给出一种线条类工具痕迹的自动比对方法:首先将提取的工具痕迹图像经过特征提取,得到工具痕迹模型描述,包括痕迹成痕线条与方向等;进而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得到所比对线条的整体曲线形状;最后采用拟合误差、相关性与曲线上关键点的直线模型差,得到量化的相似性结果。该方法是在基于霍夫变换的工具痕迹特征提取的基础上给出的,可以通过对不同图像的工具痕迹特征进行比对,得到准确的、量化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对侦察中利用柴刀类工具在荆条、灌木类客体上形成的砍切痕迹信息进行讨论 ,根据这类结构痕迹的特点 ,总结和归纳了这类痕迹的应用方向和实践中现场分析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工具痕迹是刑事犯罪现场上常见的一种痕迹。从实际办案的应用效果来看,工具痕迹的发现提取率、检验鉴定率与手印、足迹、枪弹痕迹相比相差甚远,工具痕迹检验这一传统技术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滑坡,工具痕迹出现率高但利用率低。本文在对数字化提取工具痕迹及数字图像比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应当走数字化提取与检验之路的基本对策,并就运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具痕迹学中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工具痕迹学中同一认定科学性的认识离不开辨证唯物主义的指导;另一方面,工具痕迹学中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具体体现在可知性和反映性、相对稳定性、特殊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利用通信信息痕迹的侦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信信息痕迹包括静态信息痕迹和动态信息痕迹 ,具有时限性、指向性、保密性、复杂性等特性。对寻呼机、程控电话、IC卡电话、移动电话的信息痕迹需采取相应的提取和利用方式。利用通信信息痕迹的侦查工作蕴涵着公开和秘密的手段 ,为侦查谋略的实施运用提供广泛空间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具痕迹检验的发展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具痕迹检验在我国大致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公元9世纪以前,为工具痕迹检验的自发应用阶段;公元9世纪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为工具痕迹检验的初步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为工具痕迹检验的全面发展建设时期。现代工具痕迹检验技术将有检验走向自动化、检验工作日趋标准化、向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微观领域不断深入、无损检验将成为痕迹检验技术研究的热点课题等五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犯罪的智能化,犯罪分子反侦察的意识越来越强。指纹、足迹这类利用率较高的传统痕迹现场遗留率越来越低。而常规痕迹中的工具痕迹,由于其常常深嵌于被破坏客体,不易被犯罪嫌疑人掩盖,这就造成工具痕迹在现场中遗留的稳定性。那么,如何提高现场工具痕迹的利用率,就成了当前刑事技术界广泛关心的话题。而对现场工具痕迹的提取就成了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的前提。1传统提取工具痕迹的方法及其缺陷传统提取工具痕迹的方法主要有:(1)实物提取法;(2)照相提取法;(3)硅橡胶制模提取法;(4)医用打样膏制模提取法。这些传统方法比较实用,但都有各自无…  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工具痕迹线条接合比对的方法,检验被砍果树断面砍切痕迹,为破获破坏“三高农业”大案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凸笋型弹片锁是轿车配用的一种锁具,可通过专用的单钩工具进行技术开启。观察凸笋型弹片锁的锁芯在正常开启状态以及技术开启状态下的痕迹特点,并与生产加工痕迹进行比较,筛选和确定单钩工具开启的痕迹特征。研究发现,单钩工具能够在弹片的凸笋结构上形成特有痕迹,清晰稳定,能与生产加工痕迹和正常开启痕迹进行区别,从而确定为技术开启。  相似文献   

12.
凸笋型弹片锁是轿车配用的一种锁具,可通过专用的单钩工具进行技术开启。观察凸笋型弹片锁的锁芯在正常开启状态以及技术开启状态下的痕迹特点,并与生产加工痕迹进行比较,筛选和确定单钩工具开启的痕迹特征。研究发现,单钩工具能够在弹片的凸笋结构上形成特有痕迹,清晰稳定,能与生产加工痕迹和正常开启痕迹进行区别,从而确定为技术开启.  相似文献   

13.
在案件现场发现提取手印、足迹这些传统痕迹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现新的犯罪痕迹,进而固定为诉讼证据,成为技术人员的一项新任务。技术人员通过对案发现场工具痕迹和特殊痕迹分析应用,看到工具痕迹和特殊痕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作案的过程中,使用工具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工具痕迹在刑事案件现场上出现率较高,这种痕迹在刑事侦查中和其他痕迹(手印、足迹)一样,在揭露和打击犯罪,为侦破工作提供线索、确定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利用现场工具痕迹并串案件是工具痕迹在刑事侦察工作中重要作用之一。并串案件是刑侦部门的基础工作之一,它在打击流窜犯罪团伙作案,系列性案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串案件相对于个案来说,具有获取的现场痕迹多,作案手法多,犯罪分子的个人特征多,现场信息多等优势,因此,刑侦部门特别是刑事技术部…  相似文献   

15.
机动车辆的勘查要点主要有:观察车辆的特点及相关人员的行为,决定机动车辆的勘查地点,发现,提取和保护车辆有关痕迹、物证。蒸汽爆炸现场勘查有六要素,即:爆炸的构成,炸点不明显,抛出物体积较大,烟痕表面分布,冲击破坏范围不大,人员呈烧伤、抛坠伤。犯罪工具印压痕迹通常有提取原物法、摄影法、制模法等三种提取方法。目前,犯罪工具印压痕迹出现率高,但提取利用率低。加强工具印压痕迹的提取,有利于确定案件性质,提供并案依据,证实犯罪。潮湿物体上的潜在手印,用常规方法无法发现,可以利用多重波段光源来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工具痕迹应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具痕迹专家系统的框架,建立了面向对象的知识模型和知识推理模型。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对工具及其痕迹分层类及其类间关系进行建模。建立面向对象的工具痕迹专家系统模型,具有良好的开放性特点,方便工具痕迹专家知识的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金一  戴林  王坤 《警察技术》2011,(3):32-34
本文对十字型工具技术性开启十字型弹子锁的痕迹特征进行了实验性研究.在实验过程中,采用十字型开锁工具,分别由不同熟练程度的操作者对正常使用过的十字锁进行技术开启实验;利用3D立体显微镜对锁具内遗留的痕迹进行观察和拍照,对不同条件下形成的痕迹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原配钥匙开锁与十宇工具开锁痕迹在圆头弹子、平头弹子、锁芯外...  相似文献   

18.
工具痕迹的提取、固定是工具痕迹勘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检验工具痕迹的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制模法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和劣势。将工业与建筑设计中先进的扫描、制模方法引入工具痕迹提取是大势所趋。三维激光扫描及3D打印技术等数字化制模技术,具备无损提取痕迹、特征稳定不变形、制模精度高、反映直观易于分析等显著优势。将其应用于工具痕迹的提取与检验,将大大提升现场工具痕迹的提取率和分析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实施,司法制度对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具痕迹检验鉴定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效利用工具痕迹,强化刑事科学技术能力,提高侦破效率,适应新形势同犯罪做斗争的需要。实践中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有多方面,本文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了工具痕迹利用率低的原因,根据实际状况,提出了侦查破案中提高工具痕迹利用率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针对恶意软件,提出了3种取证分析方法,即静态分析、动态分析和内存分析。在多数情况下,静态和动态分析将产生足够的效果,但是,内存分析有助于确定隐藏的痕迹,也有助于rootkit检测和解析,从而提供更详细和有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