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身体及其他形式的儿童虐待已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议题。本研究主要关注来自家庭内的儿童虐待现象,在儿童权利的视角下,试图探索儿童自身如何看待和理解在家庭中遭遇父母虐待的经验。研究结果表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儿童普遍倾向于接受父母采用体罚的管教方式,但认为虐待无益于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相反,它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身体,还可能影响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正面形象甚至破坏亲子关系。本文的结论部分就如何预防儿童虐待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保护儿童免于性剥削和性虐待已成为全球共识,而同意年龄法作为性法律之一种,在儿童性保护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与世界其他法域的同意年龄法相比,中国同意年龄法具有同意年龄偏低、过于简单、性别歧视以及在卖淫领域的误用等缺陷,对保护儿童特别是女童免于性侵害相当不利,与《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形成冲突。为制止针对儿童的性暴力,从根本上加强对儿童的性保护,完善中国同意年龄法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早期曾在解决跨国收养法律冲突问题上取得过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因其本身的地位与功能而放弃了制定全球统一跨国收养公约的努力,最后让渡给了致力于解决国际民商事法律冲突问题的海牙国际私法会议。联合国在这方面的贡献成了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制定和通过《跨国收养方面保护儿童与合作公约》的原动力。联合国1986年《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特别是国内和国际寄养与收养办法的社会和法律原则宣言》与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有关国际收养的规范构成了现代跨国收养法的基础性条款。  相似文献   

4.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运生  宋淑娟  陈勃 《前沿》2009,(8):155-157
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因为和父母情感沟通不方便,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严重的甚或导致亲子关系缺失,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产生留守问题。本文依据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沟通的相关调查数据,描述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现状,分析影响情感沟通效果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禁止儿童性剥削是《儿童权利公约》的重要内容,是《儿童权利公约关于买卖儿童、儿童卖淫和儿童色情制品问题的任择议定书》的核心.但在中国,法律对儿童性剥削的承认和禁止都很不充分,嫖宿幼女罪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应顺应国际公约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法律改革,建立反儿童性剥削法律体系,以便更好地保护儿童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6.
自从权利概念在现代出现以后,个人权利就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中占据重要地位,比如健康权。健康权作为个人权利首先是人的道德权利,然后被法律所承认和创造而成为法律权利,前者是其得以成立的根据,后者则是其得以实施的条件,因而在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饶世权 《前沿》2013,(13):58-61
法治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法治行为的认同和肯定评价,其以自身权利的承认和实现为评价标准.因此,只有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才可实现公众的权利,从而塑造法治政府形象.而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是指政府承认公民的合法权利,公民承认政府合法的公共权力,并彼此确保对方合法权利和权力实现的法律制度、理念和行为.实践中,成都市的“模拟拆迁案”“城管执法冲突案”分别代表了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相互冲突的两种形态,对塑造法治政府形象产生了不同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协商民主、公众参与等基本原则,运用公开征求意见、模拟执法等具体行为方式,在改变观念、加强制度建设等保障条件支持下,构建实现权力与权利相互尊重的协商——合作机制,塑造法治政府形象.  相似文献   

8.
游走在城乡夹缝中的流动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相对应。为了摆脱留守儿童的孤独,享受父母的照顾和关怀,他们随父母漂泊异乡,成为流动儿童,却在异乡遭遇尴尬。上学难,升学更难,居无定所,安全无保障,歧视和心理伤害等一系列的问题向他们抛来。他们享受不到城市儿童的权利和保护,同时又失去了农村儿童享有的权利和保护。他们生活在暗淡的城乡夹缝中,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9.
栾俪云 《前沿》2010,(12):71-73
国外儿童福利制度比较完善,有系统的、规范的和可操作性的法律提供保障,多样性的儿童津贴为儿童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解决父母照顾儿童的后顾之忧,人性化的福利政策和全方位的托幼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儿童和家庭的不同需要。本文主要是对国外儿童照顾与支持的价值理念和制度安排进行介绍,希望对我国儿童福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运用亲子冲突与亲子亲合问卷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青少年期亲子关系冲突与亲合并存,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与父母间的冲突在减少,与父母间的亲合在增加。  相似文献   

11.
杨传兰  王勇 《传承》2012,(13):52-53
我国目前由于种种问题的存在,农村留守儿童利益受损现象仍然严重。为确保留守儿童群体法定权利的实现,有必要对农村留守儿童权利保护现状进行系统研究,在充分借鉴既有保护经验的基础上,把法律保护作为实现儿童权利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人们从未像20世纪这样,对儿童问题给予如此的重视。20世纪以来国际公约中社会法规形态的儿童观,呈现了现代儿童观建构轨迹:从儿童的劳动价值到儿童权利主体的浮现;从儿童权利主体地位的确认到儿童权利主体概念的深化和贯彻;从儿童公民观到致力于建立一个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祝丽娜 《前沿》2011,(18):17-19,33
跨国收养的数量不断增加,各国相关的法律冲突也随之加剧。为保护被收养儿童的利益,加强对跨国收养法律冲突的研究是必要的。跨国收养法律冲突的本质是在承认各国法律域外效力的前提下,各国及各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分析跨国收养法律冲突的产生条件和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对我国跨国收养冲突规范立法及完善作出评析。  相似文献   

14.
有关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研究犹如钟摆在"狂风暴雨"和"亲密无间"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Smetana提出的社会认知模型从动态的视角来解读青春期亲子关系,认为亲子冲突的发生与亲子间对不同事件的领域属性及父母权威合法性的不同认知和理解有关,即亲子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对冲突事件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的。在不同的领域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期待和认同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领域的事件父母应采取不同方式、以不同的程度实施监管,以保证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展。具体而言,对道德、习俗、安全领域应给予密切关注和坚定引导,对个人领域应给予青少年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亲密有间"的健康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比较法角度看继父母子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离婚率的上升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因离婚而带来的新型家庭模式--重组家庭,在许多国家已成为一个亟待法律规制的社会问题.由于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关系(即继父母与继子女关系)具有复杂性,如何调整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各国的立法与实践存在差异.一般来说,普通法国家对重组家庭中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采宽松主义,法官和立法者通过扩大"父母"的法律概念的做法,将那些实际上起着"父母"作用的人纳入"父母"的范畴,并在他们之间创设了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而大陆法国家则采严格主义,对继父母子女关系的形成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并将继父母与生父母的法律地位加以区分,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仅具有有限的权利和义务.尽管如此,最大程度地保护重组家庭中儿童的权益,仍然是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一致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权利主体利益的冲突、权利主体的不对等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解决二者的冲突就要遵循隐私权优先保护原则、涉及公共利益权利让渡原则和新闻自由权的抗辩原则,同时建议从两个权利的法律地位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两方面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郑谊英 《湖湘论坛》2004,17(5):49-50
犯罪嫌疑人虽然在刑事诉讼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特殊地位 ,但犯罪嫌疑人也是人。把犯罪嫌疑人当作人看 ,尊重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的人格尊严权 ,这是犯罪嫌疑人享有权利的基础。因为一切人权都源于人类固有的尊严和价值。法律上的公民权和人权是以承认人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的 ,尊重犯罪嫌疑人的人格尊严权 ,也就是承认犯罪嫌疑人作为人类社会主体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18.
赵玉梅 《前沿》2011,(8):133-136
儿童被视为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儿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儿童的权利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在我国,儿童权利的保护长期处在学术关注的边缘,儿童的权利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一般人的权利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应的立法来更好地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本文立足于婚姻家庭法,从研究我国儿童权利的基本理论入手,分析国内外儿童保护现状及不足,提出完善我国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立法建议。添加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建立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制度,完善司法程序,完善监护和抚养制度,制定完善的亲权制度。以保证能及时和全面地保护儿童权利。  相似文献   

19.
略论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冲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与社会知情权的冲突 ,既是价值观的冲突 ,更是利益的冲突。在司法实践中 ,面对两者之间的矛盾 ,笔者深入分析了两者产生冲突的真正根源和实质所在 ,认为权利体系来源于法律体系 ,但权利体系不等于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内存在位阶关系 ,而权利体系内并不存在谁从属谁的问题 ,当权利之间发生冲突时 ,法律应对不同的权利予以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20.
票据质押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被我国《票据法》和《物权法》所承认。由于票据权利不同于其他的权利财产,两个法律文件的规定存在一定差异,在质押权的成立、质押权的效力及质押权的实现等方面产生了如何适用的问题。基于两法的立法目的不同,依据两法所成立的票据质押并不冲突,属于不同的法律制度范畴,在法律适用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