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月13-15日,东盟系列峰会(第十二届东盟峰会、第十届10+3峰会、第七次中日韩峰会及第二届东亚峰会)在菲律宾宿务召开。在会上,相关国家竞想抛售其东亚合作战略,既主张强化经济和非传统安全联系,更注重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地位,峰会呈现出大国在东亚地区既合作又竞争的新态势,进一步折射出区内外大国竞相角逐东亚舞台的战略盘算。  相似文献   

2.
在亚洲区域经济合作中,除了东盟、“10+1”和“10+3”等由国家主导的合作模式外,还存在另一种由专业性国际组织主导的合作模式。本文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为个案的分析,考察亚洲开发银行在促进地区合作上的作用。本文认为,亚行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了倡导者、组织者、协调者和融资者等多种角色,起到了有效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传统安全视野下中国与东盟警务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与东盟各国所面临的非传统安全挑战 近年来,中国积极与东盟各国加强对外合作关系建设。通过“10+1”与“10+3”会议机制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形式,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发展。但是,中国与东盟同样也共同面临着非传统安全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4.
东盟主导的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国际通商政策的新潮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亚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由东盟+3组成的“东亚”是清迈协议所倡导的国际金融合作的地区概念,也意味着国际生产网络形成的地理范围。因此东盟+3在实现了从自由贸易协定(FTA)到东亚共同体的更深的一体化时便考虑到极其自然的经济一体化单位。  相似文献   

5.
《东南亚纵横》2013,(8):80-80
1~2日,第四十届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中国一东盟(10+1)外长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第二十届东盟地区论坛和第三届东亚峰会外长会等一系列以区域合作为主题的会议先后在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举行。东盟外长会议结束后的联合公报重申东盟国家决心在2015年年底前实现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王士录 《东南亚》2007,(2):39-46
今年是东盟成立40周年。经过40年的发展,东盟已经从原来的6国发展成为涵盖整个东南亚地区10国,GDP总额接近1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1.3万亿美元,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集团。在2003年底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的东盟峰会上,东盟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巴厘协定》,决定到2020年将东盟建设成为东盟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社会和文化共同体。目前,东盟的发展正处于十字路口,  相似文献   

7.
“10 3”机制是指东盟10国与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是东盟于1997年成立30周年时发起的。“10 3”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目前,“10 3”机制已发展成为东亚地区合作的主渠道,发挥着推动东亚地区经济融合的主要作用。在“10 3”机制中,由于成员国众多,在其中的  相似文献   

8.
2002年11月4-5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了一系列首脑会议,包括第八届“东盟首脑会议”、第六届“东盟加三首脑会议”、四个“东盟加一首脑会议”,其中前三个“10+1”已开到第六届,而“东盟与印度首脑会议”则是首次举行。此外,还包括第一届“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首脑会议”,以及由朱镕基总理主持的中日韩首脑会晤。  相似文献   

9.
印度自从1990年代开始实施“东向政策”以来,与东亚国家、尤其与东盟国家的合作不断加深,甚至与后者建立印度东盟“10+1”机制,并积极参与“东盟+6”和“东盟+8”合作。印度远在南亚,对与东亚合作十分积极,希望搭上东亚合作的顺风车,扩大地缘政治空间,对东亚地区施加战略影响。印度参与东亚合作给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提供了战略机遇,也带来了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0.
东亚地区合作形式多样.东亚峰会是地区论坛,就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以促进东亚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东盟-中日韩合作("10 3")是基于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合作.建立东亚共同体必须以"10 3"为主渠道,辅之以"10 1"和其他东亚合作形式.中国应与东亚各国一起,坚持在"10 3"的基础上推进东亚共同体建设,支持东盟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主导地位,防范日本等国在东亚地区合作中的负面影响和对中国的遏制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