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火索与绝大部分参与者没有直接关系,但很多人参与了。为什么?就是由于长期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在人们心理形成主观社会问题。主观社会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就带来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客观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和城乡间文化的冲突,使新生代农民工在流入城市后产生社会适应问题。本文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经验研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战略性管理原是指相关机构依据发展目标和长期规划而采取的合理化运行模式和科学性运营方式,按照权威性、专业性的管理机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战略型管理是实施政府机构流程再造、提高行政机关行政效能以及改进管理方式的重要举措和长效路径;  相似文献   

4.
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制问题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关注的是社会的结构性合理问题,它从本原上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没有社会体制问题的解决,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现阶段诸多的社会问题。只有在小康社会→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的总体性演进路径中,才能准确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价值主线,把握中国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而这一切,以对社会体制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为前提。社会体制是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体。厘清社会体制的构成、社会体制与社会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等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社会体制建设的基础。从社会体制上推进社会建设步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韩跃民  张哲 《长白学刊》2012,(1):134-137
调整社会结构是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众多社会矛盾和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社会结构的矛盾。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因此,必须把解决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作为社会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好城乡二元化、社会阶层结构不合理、收入分配失衡、利益关系不协调、社会管理不科学等矛盾。  相似文献   

6.
唐淑香  龙佳解 《求索》2007,(4):66-67
我国还存在许多不和谐因素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利益关系的确定与调整存在偏差。当前一个很棘手的深层次的问题,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政府与特殊利益集团的关系问题。目前行政成本太高,年增速大大超过财政收入增速,如果适当缩减开支,用于公共服务方面的支出,能解决很多问题。这是一个“症结”。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触动和解决这一“症结”问题,否则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就会出现严重障碍和失衡。  相似文献   

7.
黄帝荣 《传承》2008,(2):62-64
人们研究发现,除了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能提供抵御和缓解心理及生活危机外,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也是应对心理疾病的防御与治疗,以及解决日常生活危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心理和日常生活面临很多危机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危机能否得到解决,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长期的社会支持网络,给他们提供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社会政策是旨在提升公共福祉的国家行为。国家实施社会政策,目的是对社会问题进行干预,满足社会需要。因此,经典的社会政策具有很强的社会问题导向。按照英国福利国家的设计者贝弗里奇的分析,社会政策旨在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五大恶":贫穷、疾病、肮脏、无知、失业。受贝弗里奇的影响,传统社会政策主要包括以下五大方面:社会保障政策(解决贫穷问题),医疗卫生政策(解决疾病问题),住房政策(解决肮脏问题),教育政策(解决无知问题)和就业政策(解决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社会化问题是众多社会学科长期关注的主题之一,本文以社会资本的特征为分析起点,结合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集中分析了社会资本在青少年社会适应、角色转化以及心理健康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探讨了青少年社会化中社会资本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社会创新过程及其面临的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社会需求、解决社会问题是社会创新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社会创新过程面临的陷阱和局限所在。结合社区发展规划的案例以及社会需求和问题表现特征的分析发现,在需求和问题分析过程中,问题标准的不恰当性、问题主体参与不足、忽视需求和问题原因表现出的二重性、参与主体的缺失等会导致社会需求识别出现偏差,同时这些偏差将进一步影响社会创新的低效,以及易使社会创新方案局限在项目的操作层次。  相似文献   

11.
人们研究发现,除了自我防御这一内在心理系统能提供抵御和缓解心理及生活危机外,个体所处的社会关系背景这一外在因素的精神和物质支持,也是应对心理疾病的防御与治疗,以及解决日常生活危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是一个心理和日常生活面临很多危机的群体,他们面临的危机能否得到解决,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发展.帮助他们走出困境,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必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长期的社会支持网络,给他们提供物质的、精神的、行为的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张艳 《青年探索》2014,(5):92-96
当深化改革成为我国社会的普遍共识时,社会问题也随之被广泛关注。社会问题正在以激化的方式凸显,深化改革必须重视并解决这些矛盾,而解决的方式之一就是社会管理创新。浙江青年在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历史过程中,能紧扣社会热点、关注自身发展,但是青年参与也存在缺主动性、缺机制体制、缺文化环境等问题。基于这些问题,可以从机制、环境、教育三方面来促进青年参与与社会管理之间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3.
王全建 《天津人大》2011,(10):20-21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非常艰巨繁重,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为人大常委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推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相似文献   

14.
突发事件中的社会心态 当社会出现问题、产生矛盾、发生冲突的时候,各种平时隐藏着的声音都会冒出来。如果不及时正视,处理失当,矛盾不能化解,这种声音可能会在传播中加速、强化甚至异化,并借助群体的力量,弥漫为一种普遍性的集体意识或群众心理,渐渐固着,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社会心态,从而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社会心态其实是社会问题的折射。只有社会问题解决,社会心态才会趋于常态。因此,理性认识和把握当前社会心态的基础是理性地进行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会问题的社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成斌  雷洪 《理论月刊》2002,(1):48-49,83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研究主题之一,在社会学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社会问题最根本的特性就是“社会性”和“问题性”。本文着重分析社会问题的社会性特征,分别从社会问题的产生、表现、性质、影响、后果、解决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并对“社会性”在社会问题研究中的价值、意义做出阐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亟需解决。对此,胡锦涛同志就社会管理及其创新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此,如何形成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应该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更是管理者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要求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统战性社会团体所具有的统战性、政治性、代表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决定了它在社会治理中可以发挥特殊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统战性社会团体参与社会治理现状来看,虽然统战性社会团体在社会治理中确实是发挥了作用,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从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自身建设等方面来寻求解决困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民族问题是我国现阶段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是极易引发社会矛盾的一大因素,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错综复杂的态势以及呈现出的新特点和新情况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正在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期,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民向城市的大量涌入给我国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带来了巨:赶的冲击和挑战,与此同时,传统“农民”的内涵悄然发生着改变。这构成了“农民”理论创新与社会政策体系重构的宏观历史背景。农业的现代化和农民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伴随着农民实现非农化转移,实现身份和职业上的转变,即通过农民向市民转变的市民化进程来实现的,这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进程,同时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农民工问题是一个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内涵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要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农民工问题。重视和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优化产业布局;把农民工群体作为新一代产业工人来看待;解决基层社会管理主体缺位问题对于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具有战略地位。要充分认识中国农民工问题的长期性、历史性,搞好制度设计,为农民工或农民自身的发展创造制度环境。任何短期行为或“做秀”对于解决农民工问题无济于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