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农村的地域界线越来越模糊,失去土地、搬进城市的“农民”越来越多,城乡之间的差别在逐渐缩小,传统农民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社会权利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农民正逐渐向“市民”转变,部分农民的居住场所、工作方式、收入来源已经“市民化”,这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要关注农民的“市民化”,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中的农民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农民问题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始终,只有在一个国家充分实现城市化后才能最后解决。西欧拉美等地的农民转变有其历史与环境特殊条件的影响,而东亚的“小农制”模式缓和了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所难免遭受的苦难,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解决我国目前的农民问题,需要新的思路:尤其是由主要在城市解决农民问题而不只是在农村解决,转向主要依靠个人与社会来解决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只依赖于政府与官员。  相似文献   

3.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文 《理论月刊》2008,1(4):176-178
一般说来,农民市民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而同步产生的农民转变为市民的一种过程和状态.但是在我国特定的城乡二元制度背景下,却经历了"农民工市民化"这一过渡形式.而农民工市民化并不等于农民市民化.农民市民化的最终实现归根到底要有赖于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而农民市民化又是构建和谐城乡关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加快农民工城市化进程的若干措施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取消了区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户籍管理制度,但人们发现我国城市化进程并不理想,据统计,我国仍有2亿以上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民”无法实现“城市化”,城市化进程严重落后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速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我国长期并存的城、乡两个福利体系并没有因户籍制度的改革而有所改变,而与此同时,我国并未建立起帮助农民工从农村福利体系,  相似文献   

6.
李鹏总理在《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的说明中指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结晶,对于实现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个关键性问题上,科技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说来,科技进步同实现第一个、第二个根本性转变之间存在着这样一种三角循环关系: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7.
余新 《前沿》2011,(11):129-131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抗拒的社会历史潮流,农民向市民转化,不是简单地变更户籍登记和集中居住,而是要消除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些因素,使他们逐步融入新型的现代市民社会,实现传统生活方式、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解决农民市民化教育问题已成为现阶段城乡统筹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般而言,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由三部分构成:伦理道德的理念系统;伦理道德的范畴系统;伦理道德的辅助系统。正因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采取了最具稳定性的“鼎足而立”的方式,其生命力极强,普泛性极广,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其目的就是培养出一大批“子民”,以实现封建社会的和谐。而现代中国的问题是:如何让一个长期生活在血缘血亲关系之中、一切规则皆由传统与习俗而定的“农民”转变为一个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这是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冯耀明 《前进》2000,(5):17-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农业生产经历了由人民公社的大锅饭到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农业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现代科技正在推进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同时,农民素质的不适应,严重地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努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一、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三中全会缺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人格现代化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烈琼  魏志耕 《求索》2007,(5):59-60
人格现代化就是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转变过程。我国农民中拥有乐观自信、开朗活泼、随和亲切、容易合作、坚韧坚强、勤奋勤劳等人格优势,但也存在着保守性、依附性、封闭性和压抑性等人格向缺陷,促进当代农民形成独立性、开放性、平等性和创新性等现代人格特征,实现由传统人格走向现代人格的转变,这是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也是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龚先庆 《桂海论丛》2004,20(1):17-19
毛泽东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根本问题 ,毕生致力于实现农民的利益 ,一方面重视和支持农业 ,确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 ,引导和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一方面减轻、限制农民负担而使民不伤 ,赋税取之有度 ,这是毛泽东农民利益思想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2.
莫光辉  祝慧 《中国发展》2009,9(3):31-36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型进程,当前中国农村组织结构与农民组织方式发生了深刻变革。该文基于社会学的理论维度,以北部湾经济区农民组织化为例,着力从组织功能视角深入探讨社会转型期中国农民组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以期更好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于恒魁  张敏 《桂海论丛》2006,22(2):24-2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此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运用好“绿箱政策”和“黄箱政策”,尽快提高我国的农民收入,同时,还必须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谭利华 《桂海论丛》2007,23(3):39-4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核心任务和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来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15.
随着辽宁省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民切身利益受到重大影响。我国长期城乡二元体制所导致的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迫在眉睫。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法律制度、农民观念以及资金等方面,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上述问题,提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以完善辽宁省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6.
该文认为构建和谐农村不仅要进行制度建设,还要关注对农民心理契约的重构和维护,才能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之要义。文章从农民心理契约违背与重构模型出发,提出了以落实中央惠农政策、从严治政、转变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充分收集民意和完善宣传工作等六个方面的措施重构当前农民的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7.
侣传振 《桂海论丛》2010,26(1):117-120
在农民工市民化研究中,结构解释与文化解释构成了农民工行为分析的主要逻辑。农民工在市民化进程中,遵照"安全第一"与理性选择原则,建构起了一种生存层面安全、经济技术层面安全以及社会文化价值层面安全三者统一的安全经济学。这为地方政府制度建构与制度过密化防范提供了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论法律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受到普遍关注.然而,我国当前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对农民工的保护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构建一个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对于维护农民工的基本权益、改革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农地流转是保障国家粮食充足、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然而,农地流转存在土地所有权主体虚位、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土地市场中介组织不完善等众多障碍。因此,采取完善农地产权制度、规范农地流转行为等一系列措施将有效健全农地流转制度,推动农地合理、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环境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实保障农民环境权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课题。而受政府和企业短期化行为、环保资源投入不足、环境监管体制不顺、农村人口数量众多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农民环境权益经常得不到保障。本文提出,要切实加强农民环境权益的保障工作,必须打破二元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政府干预、加强法治建设并完善农民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