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方旸  郭绚妮 《人民论坛》2011,(12):126-127
倡导环境立国的日本企业把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的双赢作为经营之根本,在生产经营中引入环境经营理念,使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环境经营战略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减少负产品产出对提高企业效益和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作用,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该经验对环境经营方面滞后的我国企业界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倡导环境立国的日本企业把环境保护和企业效益的双赢作为经营之根本,在生产经营中引入环境经营理念,使其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重要一环。环境经营战略引导企业充分认识减少负产品产出对提高企业效益和降低环境负荷的双重作用,最终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该经验对环境经营方面滞后的我国企业界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条为指导中国企业进一步规范对外投资合作活动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及时识别和防范环境风险,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对外形象,支持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指南。  相似文献   

4.
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树旺  张梅珍 《理论月刊》2002,(10):115-116
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入手,论述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系统的阐述,进而提出了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战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与自然息息相通、和谐共处的环境思想,在现代环境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思想并没能成为现代思想的主流。将传统环境思想进行现代化发展,可以为我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应该建立在生态环境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共赢。这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客观上推动环境立法的发展,也把可持续发展这一理念融入到环境立法之中。同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离不开环境立法的保障与支撑。故此,我国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统领下不断推进和完善我国环境立法。  相似文献   

7.
解决环境问题,追求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已超出了单纯环境治理的范畴。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通过的《关于环境与发展的里约宣言》指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中一个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中国不仅把环境保护视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且于1994年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了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的发展战略。站在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审视中国的环境问题.我们应如何实施有效的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的经济成因环境容量有一定的域限。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废弃物排放一旦突破环境城…  相似文献   

8.
吴鹏华 《中国发展》2007,7(2):32-35
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了资源枯竭、环境恶化,人们越来越关注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管理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该文从政府绿色政策、市场绿色环境、企业绿色文化、社会绿色服务体系等多方面分析了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所需要的社会环境,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逐渐由过去的简单管理型向引导服务型发展,这体现在环境保护领域,则是政府运用经济刺激手段引导企业的环境行为,有效促进企业不经济行为的内部化。排污权作为环保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排污权交易的产生背景、建立排污权交易的必要性、外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实践经验及在此基础之上分析我国建立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经验和作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子林 《政协天地》2014,(12):17-17
厦漳泉在同城化过程中,要十分注意环境保护。要树立三市一盘棋的同城化环境保护理念,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目前厦漳泉同城化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未完成报批,难于就环境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保护等方面形成强有力的指导、约束作用,也未能就环境治理共建共享方面达成实质性的合作。特别是跨界区域的环境保护规划缺乏,没有制定统一的生态红线管控方案。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生态道德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建方 《湖湘论坛》2003,16(1):66-67
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展环境教育 ,提高全民族的生态道德素质是解决环境问题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根本、最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潮的影响下,1992年我国政府提出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认为实行持续发展战略是加速中国经济发展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正确选择和合理模式。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作为环境保护主要手段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国现行的环境法与这一要求差距颇大。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环境立法予以调整,使之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一、更新环境法的立法目的颁行于1989年12月26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的一部环境保护基本法,在我国环境法体系中占…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几十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中,合肥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实现了人们的安居乐业,城市现代化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已初步形成,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合肥的发展正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境问题。合肥要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城市,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即实施可持续发展。在合肥的可持续发展规划战略中,城市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两个重要内容。合肥市植物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绿地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已经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环境保护也已经被列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环境保护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中政府财政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中,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的财政政策,尽量避免政策性失误。一、财政政策对环境保护的作用环境保护是市场自身难以进行的,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强制社会和企业对环境进行保护,利用经济手段诱导经济主体对污染进行治理。 (一)环境的外部性特性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环境保护的责任环境是公共物品,作为公共物品的环境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所谓外部性就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关城市环境安全、城市国际形象和市民身体健康。在1994年制定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基础上,10月28日,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 修订草案曾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体现了立法的民主性,得到了市民的热情响应;“环境污染全过程控制”理念在条例中展露无疑;群众特别关注的环境问题在立法中有所回应;一些法律“真空”得到填补,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强……新修订条例的出台,标志着上海的环境保护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企业评先中加强环境保护考核的通知豫政办〔1996〕5号(一九九六年二月十二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各级政府和企业应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实行清洁生产。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九五"期间...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在对峙中 环境保护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和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我们应把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实际行动上贯彻国家实施的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地方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有效的转换。而有些地方的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近日在对宝鸡市开发区内的宝鸡市阜丰生物科技公司的调查中就深深地感触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卢雷 《传承》2008,(12):97-99
社区环境保护是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公众的广泛参与、成为社会化运动并持续走向深入的必然选择。鉴于当前城市化进程给我国城市社区环境带来的生态压力,社区环境保护建设的滞后,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建设,要以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为基础,着眼于加强社区环境保护的管理、监督、评估和教育工作,逐步完善城市社区环境保护建设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目前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第10个“五年”计划中,环境的治理和保护已成为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从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原理,就国家、企业、个人和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和治理上,应承担的财政金融责任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其目的在于实现发展与环保的统一与协调。  相似文献   

20.
杨炼 《前沿》2013,(19):77-86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特别是近代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常常以牺牲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为代价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文明,导致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不可持续发展,全球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危机.可持续发展权作为一种新型权利形态是对传统法律权利观的突破,在可持续发展权的建构中,面临着非可持续发展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冲突,人类中心主义权利观与生态中心主义权利观的冲突.从法理上看,需要解决法律本质、法律调整对象、法律主体、法律调整空间等给传统理论带来的难题.可持续发展权法律建构的可能途径是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建构可持续发展的法律体系,将法律价值取向由人与人的社会秩序向人与自然的生态秩序扩展,由环境资源利益的代内公平向代际公平迈进.在宪法层面上对现行宪法进行修改和补充确立可持续发展权的宪法地位,以法律形式将这一权利形态予以固定,使之具有最高法律效力.采取全球性的联合行动,发达国家付起更大的责任,各国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遵守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履行环境保护义务.变革传统的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运用更多的与环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建立一个新的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