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叙事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它包括许多不同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由于女性主义叙事学把女性叙事经验视为叙事文本分析的基础,因此,在许多方面它与经典叙事学存在很大的差别.在整合女性主义叙事学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叙事范式的研究目标、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棋王》是一部文化寻根的代表作,也是西方叙事学原理与文化寻根的内在意蕴巧妙结合的典范作品。小说中叙事顺序的顺叙、倒叙以及插叙等方法得到了巧妙地运用,而且不同叙事顺序的运用在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有着不同的意义:顺叙让整个故事有条不紊;倒叙使得首尾联贯;插叙又为小说增添了清新自然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海猫鸣泣之时》这部作品的多层叙事中的回旋结构问题,本文试图揭示出后设小说的多层叙事回旋结构中的沉降、上行、回旋等结构在叙事学中一般特征,并且想要证明多层叙事在后设小说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狂人日记》是鲁迅用日记体形式创作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了小说在叙事艺术上成功的奥秘: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使小说的独白式内容获得了客观化的品格;同时,第一人称的叙事模式又传达了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5.
马骏 《工会论坛》2009,15(5):141-142
文学与史学有着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而在当今叙事学的研究中,文学和历史的这种紧密关系体现的则更明显。刘知几的《史通》在史学史上的地位堪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相比。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都不是封闭、孤立的,它们有着很多的契合点。对《史通》叙事理论的研究,跨越了文学和历史、文学叙事和历史叙事的界限。由史书叙事的需要,刘知几在《史通》中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关于史书著述的理论原则和方法。而这些理论对于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叙事文学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降,以北美为主导的女性主义叙事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叙事理论建构还是在叙事批评实践上均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主要从性别、叙事性、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课题等层面出发,评析英国学者露斯·佩奇的女性主义叙事理论.文章指出,一方面,佩奇采用文学与语言学的双重视角,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另一方面,佩奇关于叙事形式可以脱离性别的论点又偏离了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的主流.  相似文献   

7.
国内叙事学批评文本在三个纬度上表现出了后经典叙事学的特征:一、力图使自己的探讨具有历史的观念和历史的意义,而不只具有形式的意义;二、将叙事理论与含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意蕴的女性主义结合在一起;三、与诸多外在要素相关联,并与已经存在的大量的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出现了跨学科的叙事理论。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十七年(1949—1966)文学中的革命历史小说是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在革命历史小说中,传统形式与革命叙事之间形成紧张的张力关系,传统一直是被当作"形式"的次要地位加以看待,但文本当时的阅读实际效果和从上世纪90年代直到现在流行的"红色经典"热潮,却为我们重新解读这些文本提供了有利的契机。而这其中《青春之歌》的叙事尤为突出,分析传统叙事与革命叙事的二重奏,可看作是对"红色经典"叙事的特殊而典型的揭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为切入点,借鉴了包括叙事学在内的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方法和视角,并在深入分析文本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刘易斯主要小说的叙事特征及其作为虚拟空间的意识形态性、文本内涵和文化意蕴,进而挖掘出刘易斯小说的叙事空间特质、作家的文化情感结构和小说人物文化身份的认同危机.  相似文献   

10.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创作表现出了深厚的哲理意蕴,而这与其完美叙事艺术的运用是分不开的。我们以《白轮船》为具体观照对象,采用叙事学理论,从场景与角色的设置、情节结构的设计、叙述层次、叙述角度等方面切入,探讨作家“神话化”、“哲理化”的叙事风格,从而管窥作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把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叙事学称为经典叙事学,经典叙事学由于其研究方法上的缺陷在上世纪80年代趋于衰落,但以后叙事学又出现中兴之势,被人们称为后经典叙事学。后经典叙事学和经典叙事学不是断裂与否定的关系,而是一个前者对后者的超越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叙事政策框架(Narrative Policy Framework, NPF)是在叙事学与公共政策分析日益融合背景下,运用政策叙事分析和解释复杂性公共政策过程的一种全新的政策过程理论。对叙事政策框架的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批评与回应、理论融合探究、实证案例分析3方面;现有创新性研究方法运用的分布特征可归纳为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因果理论假设的完善和检验、框架的完善和发展都将是未来NPF研究重点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在他的《水浒传》评点中,提出了许多小说叙事的技巧和方法,如视角、倒插、弄引、獭尾、作对、草蛇灰线、鸾胶续弦等,见解独到、深刻,不愧为我国第一位探究小说叙事技法的文学批评家。他的小说叙事技法论是对叙事学的杰出贡献,而不是“八股章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西方叙事学为理论依据,从叙述者、叙述聚焦、叙述时间等方面,对现代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的短篇小说《艾米·福斯特》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康拉德在题材表现、叙述手法、人物刻画、道德指向等方面都独具特色,其创作推动了英国小说从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对策性研究或者理论模型创设有所不同,黄海研究员出版的著作《“灰人”:德村街角研究》、《灰地——红镇“混混”研究:1981-2007》用叙事这一方法,对“街角青少年”和红镇“混混”这些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少年群体进行了描述性的叙述和解释.这种以解释性为主的叙事研究,为青年研究如何摆脱以对策性为主的学理困境开创出了一条解释性的建构进路.  相似文献   

16.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小说《宠儿》被西方评论界视为加世纪女性主义和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运用主体间性理论从读者接受视角分析该小说文本,不难看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手法、多重叙事视角以及隐喻性语言的叙事手段,不仅使小说独具一格,同时也给读者的解读活动留下了诸多悬念和空间,这些特色使小说《宠儿》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尝试着运用叙事学的一些理论,对余华的新著《兄弟》的叙事手法、叙事模式进行分析,并且与他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三部长篇小说甚至早期先锋作品进行比较,以期待发现在叙事上的相同与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8.
约翰·巴思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迷失在游乐场》中的叙事特色,正体现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引证性、片面性、不连贯性和不确定性等。巴思在《迷失在游乐场》叙事结构上有很多创新,例如循环结构和对应结构。另外,叙事方式中不可靠叙述的应用使得《迷失在游乐场》中的故事之一《墨涅拉俄斯》在环环相套的叙述中讲述出来。叙述的不可靠性,需要读者不断地对叙述进行双重解码才能理解原作意图。  相似文献   

19.
史传叙事的春秋笔法和作者意图对古代历史小说的叙述可靠性产生了影响。叙述可靠性的研究路径主要有修辞性叙事学路径和认知叙事学路径。就修辞性叙事学路径看,史传叙事让历史小说的叙述可靠性不再完全由隐含作者和叙述者之间的关系来决定,作者的真实叙事意图对叙述可靠性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就认知叙事学路径看,史传叙事让读者对历史小说的史实、虚构、伦理教化等方面的作用形成共识,这些共识导致读者对历史小说叙述可靠性的理解并非因人而异,反而有一种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20.
很多当代叙事学家都认为所有的虚构叙事都有一个不同于作者的虚构叙述者。这一观点被称为“泛叙述者论”。本文以充分的理由驳斥了这一观点,同时指出那些看似支持这一观点的重要论据是根本站不住脚的。在简要介绍小说理论的基础上,文章认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角度来说,都没有必要为每个虚构叙事假定一个虚构叙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