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陈巍 《今日浙江》2013,(13):54-55
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之路,勤劳的台州人在资源匮乏的大背景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然而,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从"成长阵痛"中走来的台州人,更能深刻体会"环境是最大资源,生态是永久财富"的道理,打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态台州,已经成为台州人共同的期盼。  相似文献   

2.
鲁枢元 《新东方》2008,(5):46-47
在生态批评领域,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生态问题在理论上并不复杂难解,困难的是实践,是生态实际问题的解决。这种议论的后一半,当然确切无疑,从世界范围看,尽管从国家元首到平民百姓都已不得不关注生态问题,但地球的实际生态状况仍旧日益恶化着。至于这种议论的前一半,似乎也已经得到不少认同:生态理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与生态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以广阔的哲学视角,为我们研究和实现生态和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包括:对人与自然关系实质的论证,对近代资本主义生态问题的根源分析,以及对未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李兆前 《理论月刊》2014,(5):184-187
雷蒙德·威廉斯理想的未来新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这源于他对既有社会体制的批判和探索。他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想有两个维度,一是社会主义的生态,一是生态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生态主要解释未来社会应该具备的生态特征,生态的社会主义主要从未来社会主义结构模式、人与自然的关系、各社会元素之间的关系等方面阐明新社会范型。他的生态社会主义虽然暂时还没有产生长远的影响,但是已经具备了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的思想模式将为我们实现生态社会主义乃至人类共同的生态梦提供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谭国太 《重庆行政》2010,12(2):79-82
举世瞩目的三峡库区100万大移民早在2009年175m蓄水前就已经全面完成,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三峡库区移民问题都解决好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事实和证据表明,三峡库区的生态恶化导致的生态贫困已成为三峡库区贫困的区域性特征。我们在分析三峡库区贫困和生态环境关系时,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社会中,生态问题的严峻性已经让人们深刻地体验到了"生存安全性"危机的来临,从文化价值观念的视域化解生态问题成为当代实践哲学的合理性主题,而生态治理的文化逻辑则彰显了具有时代高度的社会公共性价值信念和理想,追求的是从环境生态到心灵生态的公共性转换,此种逻辑所映照的是一个多元差异共生之文化优位的证成与自觉培育,鲜明地凸显了人成为人的意义上的优雅、安全、健康之心灵生态的创制轨迹。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视野的生态伦理观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帅 《理论月刊》2013,(8):42-44,107
保护生态环境,保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化的共识。生态问题的解决除了依靠新的治理措施以外,更根本的是根植于深层的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生态伦理观着眼于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信念、道德态度和行为规范的理论思想和实践。人类需要重新认识和界定自己在自然界中的位置,以生态伦理的协调发展原则、公平正义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自觉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实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人类对由自身涉及生态伦理行为的合理控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8.
把握人与自然关系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从哲学的角度看生态问题,其本质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历史上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最初的感性和谐阶段、现在的关系紧张阶段以及未来的达致和解、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阶段。其中,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不同程度地表现为正相关与负相关两个方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这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迎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必备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9.
陈勋儒 《前进论坛》2010,(11):52-54
<正>生态文明的内涵和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是一种人类积极维护生态健康的高级文明发展形态。生态健康是人类与生态关系的健康,积极维护生态健康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之意。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中国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多样化的生态文明建设正在全国蓬勃兴起。生态文明摒弃了工业文明破坏自然的特征,强调社会经济发展应积极维护生态健康,不能超过生态安全阈值,要在把握自然和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消费模式、文化制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问题不断恶化的严峻社会形势、政治系统生态化要求日趋强烈带来的生态政治的发展,必然要求政府过程和行政活动的生态化转变。生态政府与生态行政是生态政治实践的必然要求和逻辑目标,也是决定生态社会建设能否顺利实现的极为重要的因素。生态政府与传统政府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超越了人类社会内部事务管理的局限,将管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自己的基本职能之一,将生态责任纳入自身责任体系之中。实行生态管理是生态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生态行政是政府履行生态职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黄毅峰 《桂海论丛》2009,25(6):14-16
冲突是人类社会不可避免的政治现象,冲突与合作是政治生活的常态。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社会完全没有冲突。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必定是在冲突中寻求和谐与秩序,实现从冲突到秩序转化的社会。而实现冲突的制度化调控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张弘政 《桂海论丛》2005,21(5):14-16
制度创新本身既包含正式制度的演化,也需要相应的非正式制度的变迁与联动。制度创新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易于引发一系列社会不和谐问题与人们的心理冲突,因此,制度和谐与社会心理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应当创设利益均衡的制度保障社会和谐,推动非正式制度的创新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许珍芳 《桂海论丛》2006,22(3):28-3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和谐,关键是通过认知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所存在的社会问题并干预或消解不良社会行为的发生以及通过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在社会心理认知的基础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公民社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及其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帆  谭琳 《思想战线》2007,33(3):116-121
和谐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也必须依靠各种组织和全民的力量。在我国,作为处于政府、市场、家庭之间的一种特殊组织结构,公民社会组织在社会的协调与发展中已经初显其价值与作用。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功能,对于协调社会关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性别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性别和谐是性别关系平等、互补与合作,并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平等、公正、和谐的性别环境。性别和谐与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民族和谐、区域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一样,都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的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之一。应当充分认识到实现性别和谐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两性和谐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培炎 《桂海论丛》2005,21(4):45-48
欧文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环境与人、资本与劳动的和谐达数十年之久,他的许多观点和措施至今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必须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落实,集中全社会之力,多方协调共同建设,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8.
于成文 《桂海论丛》2008,24(2):10-13
目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但是,对和谐社会的一些理论问题,比如,关于提出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关于如何理解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矛盾与斗争、社会差距、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于和谐社会与社会稳定、社会形态的关系,等等,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破除这些误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代金平 《桂海论丛》2008,24(3):30-32
先秦道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的身心和谐。这一思想为现代人建构当代的和谐观念提供了重要的价值参考和理论借鉴.即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智慧、提供了深刻的生活智慧、提供了身心和谐的智慧。在实践上,它有利于生态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人的身心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高举和谐大旗的大背景下,我国的社区警务也应该建立一种和谐的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社区警务的优越性。文章通过对和谐社区警务模式的涵义、与人民群众、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之间的关系、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几个方面的具体论述,为和谐社区警务模式的建立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