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谢国先 《思想战线》2008,34(1):137-138
马克思认为,神话和史诗之类作品是在人类童年时代(不发达的社会阶段)产生的.马克思相信,自然力被支配了,神话也就消失了.①但自然力被支配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的意识形态的更新过程则更为漫长.中国著名的神话学家袁珂明确提出了"广义神话"这个概念.  相似文献   

2.
宗教作为人们的一种社会意识,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由于人们在大自然力面前软弱无力,于是便想象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暗中支配。人的微弱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只有拜倒在这种超自然力的面前,乞求其怜悯宽恕,这便产生了原始宗教的观念。所以马克思说,宗教乃是人们对现实的虚幻的、抽象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拉法格(1842—1911)是法国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的学生和女婿。他对哲学、经济学、语言学、文艺学等都有精湛的研究。在神话方面,他有不少论述。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从事神话学研究也是很有启发的。神话的概念及其产生何谓神话?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西方学者对此解释不一。其中主要有两派:语言学派和人类学派。前者认为神话是原始人因“语言的毛病”而产生的,被称为语言说。后者认为神话是一种思想的反映,这种思想在原始人那里是很普遍的,至今还  相似文献   

4.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制造了“两个马克思”的神话:青年人道主义者和晚年哲学家,后者“背弃”了人道主义,用历史必然性的形而上学、庸俗的经济决定论代替了真正哲学的、人道主义的研究。一位颇有名气的“马克思学家”R·塔克尔在著作中写道:“有少数形形色色的哲学家,存在主义者、宗教思想家和马克思主义的反对派……在他们看来,原来的、‘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才是马克思不朽的、具有宝贵价值的重大创造,而(马克思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开端,也是文学活动的肇始,神话是文学的源头活水,文学是神话逻辑之链的延伸、繁衍和深化。正如黑格尔《大逻辑》所说:“科学自身在其整体中形成一个圆圈”。神话作为人类创造能力的最初佐证,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辐射作用,不能如游国恩先生和“高等教育文科教材”那样仅仅界定为“浪漫主义源头”,事实上,它对后世文学有着更广阔、更复杂、更曲折的生发意义、建构意义和模式意义,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也才有更大、更深、更高的无穷变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查阅通行的哲学、经济学教科书,生产力“三要素”说似乎已成定论,其实不然。生产力“三要素”的提法源于马克思劳动过程三要素论。马克思说:“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就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构成仅仅理解为三个要素。实际上,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内涵是比较丰富的。他说:“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  相似文献   

7.
神话的思维程序一方面以自然事件、生活事件和生产活动的发生、发展、变化程序为基础,同时又以想象幻化中的程序为基础。因此,神话的思维程序,也就成为现实中的事件和关系的发生发展的程序与想象幻化中联想的程序的混合物。神话是一种象征的文化,其思维是隐喻的思维,它借助直觉来传感和领悟,进行认识和思维活动。神话中的直觉思维程序可以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1、以小观大;2、“举一反三”;3、以同致同;4、模糊估量;5、整体把握;6、幻想的因果关联。  相似文献   

8.
生命现的变革依赖于生命诠释方法论的变革.马克思在人的生命之理解和解释的思想前提、理解维度、思维方式和解释原则等方面都实现了历史变革,由此,他也创建了自己生命哲学思想的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作为一种生命哲学研究传统,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以“现实的人”为基本思想前提,以人的“双重生命存在”及“双重生命本质”为主要理解维度,以“现实的生命认知原则”与“超越的生命理解原则”内在统一的“实践观点”为其生命观的思维方式,而以“实践生成性原则”为主要生命解释原则.实践生成论的生命理解范式,不仅是马克思生命哲学思想的基本方法论前提,而且是马克思哲学及其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内容,同时也为现代生命哲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合理的生命诠释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神话是初民直观经验的总结,它有“实”的一面,即初民对于客体的直观摩写与直觉认识。当然,神话在其形成过程中,由于初民的思维形式与心理结构的影响,也必然带上“虚”的内容,这“虚”的内容主要指初民对客体的想象与幻化。神话的“虚”的一面往往依附于“实”的一面而存在。理解、弄清了神话的“事实”根据,一些光怪陆离、奇幻神秘的神话内容常常就变得容易理解了。 从这样的观点着眼,我以为,“精卫填海”这个著名神话故事很可能与“大雁衔枝”的事实有  相似文献   

10.
徐水华  郭晓 《前沿》2014,(11):50-53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基于揭露资本无偿剥削自然力以及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需要,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视阈下从自然力、分工协作、自然科学以及剩余劳动等方面阐述了“不费分文”的生产力思想,并对应从四个层面上使用了“不费分文”概念。研究马克思“不费分文”生产力思想有助于澄清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没有价值的自然力”提法的误读,以此消除对马克思没有生态意识的质疑;也有助于我们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全面理解,从而揭示马克思使用“不费分文生产力“提法的批判意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弗洛姆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进行人道主义解释的基础上,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现实,反对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即实现人际关系、生产和消费等的人道化。弗洛姆认为人类惟一的抉择就是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全的社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2.
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形成和更迭,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它有着内在的必然规律。文学的源头是歌谣,歌谣之后是神话。同样内容的神话,有的用韵文吟诵,有的用散文讲述。不同形式的神话在流传中形成两条不同的渠道。散文体这条渠道接着形成的文学体裁是传说和幻想故事,然后是生活故事。韵文体渠道接着形成的体裁是史诗,然后是民间叙事诗。每一种文学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不是一种孤立现象,它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人类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所达到的程  相似文献   

13.
自有史以来,人与虎即结下了不解之缘。世界各民族中都有关于虎的传说或神话:中华各民族中广泛地流传着虎的故事。虎和龙以至成为连结各族人民的纽带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故中华民族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之譬。本文试就白虎神话略谈管见,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在创立精神分析学说的过程中,对神话和原始文化问题十分重视。在《梦的解析》第三版序言中,他说:“我也许要大胆地预言此书(如果需要的话)以后改变的方向会和现在有何不同;它们会和想象的著作、神话、民间传说,语言的大量材料有更密切的关连。”事实正是这样。如果说弗洛伊德就是以梦的解析为起始点建立了自己理论的基础的话,后来在论证和丰富  相似文献   

15.
创作于十六世纪的《西游记》,是我国流传最广泛、影响最大的古典小说之一。关于这部小说的思想内容及社会意义,历来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它是“劝学”;有的认为它的本旨是宣扬佛道思想;也有人认为它是作者玩世不恭的游戏之作。解放后,文学评论家和文学史家普遍认为《西游记》是一部具有民主性精华的作品。其理由是:“它广泛地揭露和批判了黑暗的封建社会,歌颂了对天宫、地狱统治者及危害人民的妖魔鬼怪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力的理想愿望。”因此,“从《西游记》总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来看,可以说,它不但是我国文学史上,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的神话文学作品”。本文准备就《西游记》表现的思想内  相似文献   

16.
李杰 《理论月刊》2007,(1):13-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人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人特有的本领是制造工具,可是,为什么恩格斯又指出:‘磨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见解。首先要讲清楚猿群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根本区别。虽然猿群同原始人一样也是群居,但它们不是建立在生产劳动基础上的群居。所谓生产劳动,就是通过制造和利用工具,进行有目的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要进行这种有目的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就必然会发  相似文献   

18.
在西双版纳傣族民间,流传着许多反映远古时代人们与自然进行斗争以及当时社会生活的神话。神话也如其他的原始社会的意识形态一样,直接产生于当时的人们物质活动,是当时人们生产关系的反映。通过对神话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类早期社会的面貌。拉法格曾经指出:“神话既不是骗子的谎话,也不是无谓的想象的产物,它们  相似文献   

19.
论周公的伦理思想及其对孔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要略》说:有周公之遗风,而儒者之学兴。孔子开宗立派,首创儒家学说,寻根溯源,乃植本奠基于周公。因此,周公和孔子的思想有许多相通之处。在伦理思想方面,则更可以寻索出他们源流贯通的脉络来。 要探讨周公的伦理思想,应从“德”字入手。许慎的《说文解字》对“德”字的解释是:“外得于人,内得于己”。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解释说:“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内得于已,谓身心所自得也”。周公是一个伟大的政  相似文献   

20.
透过古典文学之窗窥探人类先民的历史,这是一种方法。著名的巴霍芬曾经从古典文学中引证了许多辛勤搜集的事例,来丰富他关于“没落的母权制”和“胜利的父权制”相互斗争的“戏剧式的描写”。恩格斯为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极其重视隐藏于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古史,在他们笔下,从《伊里亚特》到《奥德赛》,一切“英雄时代”有用的神话和故事,总是恰如其份地调动起来作为科学论证的依据,这是极其令人钦佩和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