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和谐海西是充满活力,团结和睦的海西。构建和谐海西应把协调“五大关系”作为根本着眼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内部关系和“五大关系”之间的关系,努力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应通过构建和谐党政关系、和谐党群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军政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实现政治主体间的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者的和谐,从而达成政治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劳动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就是说除了劳动关系之外,劳动法还调整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这些关系本身不是劳动关系,但与劳动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或是劳动关系产生的前提,或是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或是附带于劳动关系。这些关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管理劳动力方面的关系,即劳动行政部门与用人单位之间因招收、调配、培训职工等问题发生的关系;(2)有关社会保险机构之间发生的关系;(3)处理劳动争议方面的关系,即处理劳动争议的调解机构、仲裁机构与劳动争议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关系;(4)监督劳动法执行方面的关系,即执法监督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关系;(5)工会组织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个由标准劳动关系与非标准劳动关系构成的体系。劳动关系符合法定模式建立标准劳动关系,表现为单一的合同劳动关系;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定模式建立非标准劳动关系,包括但不限于事实劳动关系、合同无效之劳动关系、双(多)重劳动关系等。从体系化视角研究劳动法律关系,不仅可以提示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有利于劳动法律关系再定义,而且可以扩大劳动法的适用范围,以实现劳动法“广覆盖、低保障、严执法”的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界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是研究警民关系的理论前提。警民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其矛盾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的本质属性,必然表现为需要关系、服务关系、平等关系、合作关系和友善关系的特征,这五种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警民关系是以满足需要、平等互助为基础,以服务、合作为基本内容,以情感友善关系为纽带的新型和谐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6.
程辉 《工会论坛》2002,8(1):5-6
要坚决贯彻落实新《工会法》 ,重点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关系 ;职工集体利益与个别职工具体利益的关系 ;劳动关系权益与非劳动关系的关系 ;企业帮助与非企业帮助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农业法的调整对象,就是特定的农事关系,而不是一切农事关系,更不是农事关系以外的其他社会关系。农事关系,是指在农事活动过程中以农业生产为基础逐层交融而形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总和。农业法所调整的农事关系主要包括农事组织关系、农民权益保护关系、农业资源环境关系、农业科技教育关系和农村社会保障关系等。  相似文献   

8.
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解决好十个关系,即中国共产党性质中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统一战线的关系,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和外部统一战线的关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关系,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关系,统一战线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岭 《工会论坛》2009,15(2):98-98
构建和谐企业要正确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的关系,在职职工与非在职职工的关系,主业与辅业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构建和谐企业应处理好六大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经济增长和发展质量的关系;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这些关系都归结为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人与现实世界的关系又主要体现在人与世界的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的高度重视和对统一战线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相似文献   

13.
做好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需要解决好十个关系,即中国共产党性质中两个先锋队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统一战线的关系,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和外部统一战线的关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关系,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关系,国内统一战线和国际统一战线的关系,统一战线和阶级斗争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总结历史、正视现实、着眼未来的关系,统一战线工作原则性和灵活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扩大内需,必须要处理好六大关系:内需和外需的关系、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制度建设和权宜措施的关系、三大市场和整体经济运行的关系、经济措施和非经济措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构中的宗教关系成为文化性、实践性、互动性不断增强的关系,因此使之成为和谐宗教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最基本含义是宗教关系与社会关系的全面良性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就是要使宗教关系与各种其他社会关系的互相渗透成为良性渗透,也就是使渗透各方都在和谐社会建构进程中更文明、更进步、更富裕、更健康而美好。宗教关系中的精神关系、条件关系、人际关系、权利关系、行为关系和价值关系这六个主要关系,都有自在转化和自为转化的过程。其进步,都离不开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关系对宗教关系的包容与融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确保社会主义宗教关系和谐发展的良好趋势。  相似文献   

16.
“划分”与“碰撞”——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修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定至少应当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即<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包括与宪法的关系、与刑法的关系、与行政处罚法的关系及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警察处罚权与其他行政处罚权的关系;警察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关系;警察的行政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7.
一、审执关系的基本原理 民事执行法律关系包括申请执行人与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执行法院与被执行人三方面的法律关系,用于调整申请执行人与执行法院、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则,与民事审判法律关系中调整原告与法院、原告与被告之间关系的准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所谓审执关系的共通性原理即建立在这两层关系之上.然而,执行法律关系中法院与被执行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却与审判法律关系中法院与被告之间的关系有天壤之别.所谓审执分立的原理即与这一层关系的法律规制有关.执行检察监督建立在执行法院与被执行人之间的关系原理之上.  相似文献   

18.
论统战关系     
统战关系,就是一定时期内政治主体基于一定政治利益而在从事统一战线实践过程和结果中所形成的一种政治价值关系。这种统战关系,一般包括国内统战关系和国际统战关系两个方面。当前,加强统战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这里,着重探讨统战关系的内涵及其研究价值,对我国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以及"五大关系"两个统战关系作了基本分析,提出当前思想认识上要进一步明确协调统战关系的要求以及工作重点上要注重协调好新型政商关系这两个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劳动关系从纯国有经济的劳动关系发展到私营经济劳动关系、三资企业劳动关系和跨国公司劳动关系,直至私人小作坊和非法用工主体的雇佣关系。可以说,我国近代经济史上存在过的所有类型的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在现阶段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而如何准确地把握住具有共性但又有着区别的劳动关系和雇佣关系,则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在众多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对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定义、特征、要素及其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阐述,并对如何调整雇佣关系提出建议,以达到抛砖引玉之目的。  相似文献   

20.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同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最大限度地促进五种关系的和谐,即"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其中位列首位的是政党关系。因为只有政党关系和谐才能有稳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只有政党关系和谐才能保证其他关系的和谐,所以政党关系和谐是实现其他关系和谐的政治基础。而且,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党关系又是这五种关系中处理得相对最好的,对其他四种关系有榜样、示范、借鉴、促进作用。而中国民主同盟在八个民主党派中人数最多,又集中了大量高等院校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因此加强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关系问题研究,作为一个典型样本,有很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