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大钊的"乡村联合战线"思想充满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它是从中国北方农村实际出发的精明而缜密的原则与方法,充分体现了李大钊一切从客观现实出发来制定党的政策的革命精神与气质,至今仍给我们以巨大的历史启迪与鼓舞。  相似文献   

2.
李大钊先生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居功至伟。文章围绕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贡献,对李大钊精神进行了尝试性概括,提出李大钊精神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与时代共进退的担当精神,与劳工大众共命运的平民精神,从实际出发创新和发展理论的求实精神,身体力行的实践精神,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作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李大钊建党实践与伟大建党精神紧密相连。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具有清晰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李大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与传播是其理论逻辑,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与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李大钊的建党探索与实践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围绕“为何建党”“建何种党”“如何建设党”等问题,李大钊最大限度地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生成逻辑、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李大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开创性贡献是李大钊与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逻辑,为伟大建党精神作出了卓越功绩。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作为五四运动的亲身参与者和历史见证者,李大钊在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没有李大钊,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没有李大钊,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顺利创建;没有李大钊,就没有此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序开展.虽然李大钊与五四运动早已在历史长河中定格,但是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精神将与时代永存.  相似文献   

5.
《李大钊家族史研究》是安徽省社会科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之一,是党史研究专家宋霖的新作.1996年9月,李大钊之子李葆华赠给宋霖的"钩沉索隐.求实存真"的书宝,正是这部家族史的学术追求.宋霖的这一研究的成果,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研究李大钊一家三代百年史,从研究个人到研究群体,并把一家百年史与中国革命紧紧相连,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画卷,展现了李大钊家族的革命精神和业绩.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把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应用于中国实践,聚焦"为什么建党、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问题,形成了李大钊建党思想。李大钊建党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深入系统地研究李大钊建党思想,对于缅怀李大钊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一、李大钊建党思想的生成逻辑李大钊建党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精神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当代共产党人要大力传承李大钊精神,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坚持"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恪守"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党成立的过程中,被称为"南陈北李"的陈独秀和李大钊做了最突出的贡献,但他们却都没有参加这次大会,其原因一直是史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关于中国共产党的主创始人之一李大钊未能参加"一大"的原因,史学界也曾作出过很多探讨,但一直未能形成共识,下面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1916年春寒料俏之时,尚在日本留学的李大钊回望祖国,"春日载阳,东风解冻.远从瀛岛,反顾祖邦."简短的话语当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无比思念之情.西风尽,春归来,日本的春天已经来临,祖国的春天又会怎样呢?自然的景色唤起李大钊青春的激情,为寻求救国救民真理才远渡重洋的李大钊盼望着我中华民族冲出灾难,永葆青春,他奋笔疾书,以一颗真诚的赤子情怀写下著名的<青春>一文,以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阐述了青春的宇宙观,进而阐发了"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华"的人生理想,这是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对当代青年起到很大的鼓舞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遵循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原则,从学术史反思的角度,针对研究实践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对李大钊研究的深入发展作出新的思考。主要内容包括:李大钊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传统、李大钊与中国的社会主义、李大钊与五四新文化、李大钊"民"思想的深刻内涵、李大钊研究的学术史探究。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的裴赞芬与石家庄学院的宋杉岐两位青年学者的合著——《李大钊与早期共产党》已由河北教育出版社于2011年4月出版。该书从现代政治文明、现代政党史的角度出发,系统探讨了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上的贡献及其对早期共产党成长的作用。它既合理说明了李大钊  相似文献   

12.
本文遵循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原则,对李大钊在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理性的反思,深入分析了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特殊理路、理论内涵、西学背景、思想特征,同时明确指出了李大钊研究中存在的方法论缺失。通过具体的个案研究,本文着力论证了李大钊当年未参与社会主义"论战"的缘由,深刻揭示了"问题与主义"讨论之后所呈现的思想升华,特别是认识论命题的展现。本文认为,李大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的先驱。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评价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李大钊时,特别注意到他与俄国民粹主义在思想与行为上的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教授认为李大钊1919年2月写的《青年与农村》一文,是“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并认为李大钊“正是带着这些民粹主义观点开始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生涯,民粹主义也成为他的革命理论基础”,而这些东西,“都严重地影响到李大钊对马克思理论的解释”,并推测“毛泽东很可能受到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观念中所夹杂的民粹主义观点的影响”。国内学者李泽厚先生认为李大钊在接受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宽容精神基于他对宇宙本质的辩证认识:宇宙是一个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实体。在常态的统一体中,人们要有宽容精神。宽容精神就是有“容人并存的雅量”和“自信独守的坚操”。宽容精神在李大钊的日常生活、与人相交往以至革命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青年与农村》是李大钊在向马克思主义转变过程中受俄国早期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启发而于1919年2月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美国学者莫里斯.迈斯纳对这篇文章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提出了《青年与农村》"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发展史上,对俄国早期民粹主义精神最准确的表达"①等相关看法。国内学者也认  相似文献   

16.
正时空,穿越到94年前。1927年4月28日,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从容走上绞刑架,英勇就义。38岁,生命定格而精神长青。22年后,"青春中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宛如青春之火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高高飘扬。李大钊,从河北大地走出来的革命先驱,为"索我理想之中华"而矢志不移地奋斗,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个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与立论基础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从对马克思哲学中人的概念的理解出发,剖析马克思从"人"到"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形成的思维理路,揭示在历史唯物主义语境中"现实的个人"的思想内涵,"现实的个人"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同时也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李大钊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反动本质,得出了道德是阶级性的正确结论,确立了"离开众庶,则无英雄"的正确认识。认识到劳工阶级是社会新伦理的主体和创造者,必须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建立。  相似文献   

19.
由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党史研究室、中共唐山市委、北京大学、中国李大钊研究会共同举办,中共乐亭县委承办的纪念李大钊诞辰115周年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0月29日至31日在乐亭县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以"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新文化建设"为主题,收到全国论文90余篇,经会议学术组评审筛选入会论文60余篇;会议分发了中国李大钊研究会编辑的<李大钊研究论文集>2部、吴汉全的学术专著<李大钊与中国现代学术>、中国唐山市委宣传部等单位编注的<李大钊诗文选读>等著作.学术讨论会除国内近百名学者与会外,韩国、日本、俄罗斯的学者也应邀出席.学术讨论会安排学者大会发言,并开展了小组的广泛讨论,各位学者充分发表意见,学术交流气氛浓烈,会议开得非常成功.现将会议讨论的问题和学者们提供会议论文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是李大钊同志就义90周年。为推进李大钊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李大钊研究会、河北省社科院、河北省李大钊研究会、中共唐山市委宣传部将联合举办"纪念李大钊就义90周年暨李大钊思想研究学术研讨会"。现面向全国征集会议论文(作者结合会议主题,也可自行拟题)。论文请于2017年4月10日前发送至ldzhyj@126.com或tsxyldz@126.com。经有关专家评审后,确定最终参会名单并发出会议通知。论文将择优在《唐山学院学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