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支部生活》2012,(4):47-47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房价合理回归”。业界普遍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房地产调控的目标正从最初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转向“房价合理回归”,也就是说,“降价”的目标已经越来越明确。  相似文献   

2.
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3.
余丰慧 《现代领导》2005,(10):11-11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8月27日在南通举行的“宏观调控下的江苏地产”论坛上坦言,我国房地产业中、长期看好不会改变,未来市场房价不会下降。他同时表示,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单纯依靠行政方式解决房价是行不通的,依靠大量提供土地来平抑房价也是行不通的,房价要按照市场规律办。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报纸、电视上一直都对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片声讨。声讨之后,就有无数的专家、业内行家、政府公务员等跳出来说“2005年房价必降”“2006年是房价终结年”“2007年房价必降的N个理由”等等。这类预言一般都很受追捧。可是,这些“房价必降”的预言都落空了。  相似文献   

5.
魏冷 《现代领导》2005,(6):14-14
2003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的房价置一片呼“跌”喊“崩”之声于不顾,不依不饶地全线飘红。今年全国”两会”以后,政府陆续出台了包括“禁止转按揭”、“征收营业税”等一系列旨在稳定楼市的“组合拳”,这些房产新政深得人心。然而由于房产商与炒房客.甚至包括一些城市的地方政府暗中设障,房价依旧在高位运行。如今,这些城市的房价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心中“难以承受之痛”,百姓怨声载道。这就涉及到我们正在进行的宏观调控的目的:究竟是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还是促使房价合理回落?  相似文献   

6.
市县     
海口 首次实行“限地价、竞房价” 8月12日,海口市西海岸新区(长流组团)南片区地块以“限地价、竞房价”的方式拍卖出让。这是继北京、广州等城市采用“限地价、竞房价”的出让方式后,海口也首次采用此种方式。“限地价、竞房价”的拍卖交易方式,是在确定地价的情况下,以“价低者得”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地产新政使今年上半年的房价走出了一个“过山车”行情,就在大多数投资者和开发商犹疑等待之时,李嘉诚又要出手了。  相似文献   

8.
魏冷 《现代领导》2007,(12):14-14
近年来,为遏制房地产业过热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然而,在“新政”等一系列“组合拳”的重击下,房地产业发展过热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房价攀升之势有增无减。一些城市的房价屡破“记录”。不断创出历史新高。持续攀升的房价导致广大市民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社会呼吁加强调控、促使房价合理回落的声音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9.
《辽宁人大》2007,(8):1-1
近年来,房价持续上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房地产调控政策,从”国八条”到“国六条”再到“国十五条”,政府接二连三地”出招“依然难控房价持续高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房价格同比上涨5.3%。居高不下的房价,成为备受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2009年11月,台湾行政部门“研考会”举办的“十大民怨”网络票选,“都会地区房价过高”成为民怨之首;四年后的2013年12月,在野的民进党也公布了当年的台湾“十大民怨”,“住宅政策混乱,高房价压垮人民”位次仍然高居第四。近年来,为抑制房价、解决都会地区房价高涨等问题以消除民怨,台湾当局不断祭出调节房市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语录     
《创造》2010,(1):18-18
“这样的增长速度有点可怕。有的地方2个月内房价提升了2000元/平方,这样下去肯定不行,江苏的经济增长要率先实现转型,财政增收不能过度依赖房地产。” ——在最近召开的江苏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如是评价江苏省房价整体增速情况。  相似文献   

12.
策划人语:在中国,可能没有哪个行业像房地产业这样受到“举国关注”。谈到房产,必谈房价。谈到房价。中央以及各地政府忧心忡坤;谈到房价,众多的开发商喜笑颜开;谈到房价,老百姓望而生畏……  相似文献   

13.
《现代领导》2007,(9):16-16
发改委、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5月以来,北海、兰州等中西部省区市房价,比去年同期上涨超过10%。重庆市6月份,14天内商品房均价上涨7.8%。房价为何“葫芦没按下又起了瓢”?究竟谁是助推新一轮房价疯涨的幕后“推手”?  相似文献   

14.
<正>发韧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5.
近期.有关上海房价的争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争论缘起于上海市社科院提交的一份报告。该报告表明.2007年3月,上海市房价6年来首次下跌0.5%。据此,一些专家作出了上海房价已进入“正常”范围,宏观调控已经“到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又见控房价。但若仔细推敲“遏制房价过快增长”提法,多少算“过快”.这让政策的执行力度再现忧思。  相似文献   

17.
钱谁来管     
《政协天地》2010,(1):26-27
“两会”热点的相当一部分跟“钱”有关。各行各业各地的人都在喊“要给我们这个行业、给我们这个地方投更多的钱”。房价高主要是地价高,地产商成本的大约有一半都流入政府腰包了;全国高校债务高达5000亿,根子是政府投入不足;  相似文献   

18.
代表委员追问房价“节节高” 房价有下浮50%左右的空间。——全国人大代表袁超语出惊人,袁超指出,开发商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增加了开发商与权力交换的成本,而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推高了房价。  相似文献   

19.
薛涌 《同舟共进》2010,(8):25-27
在关于住房问题的讨论中,主流意见一直在寻求市场化的解决方案。许多人认为,现在房价暴涨,是市场不够完善所致。其实,即使市场机制“完善”,房价恐怕还是会高速上涨。不久前房产大鳄任志强在比较中美大城市的房价时,称中国大都市房价平均44460元/平方米也未必高。  相似文献   

20.
烨宇 《人大论坛》2010,(12):22-23
房价高企的今天,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是令人幸福的事。但是,当你支付数十万的购房款后,收房时,却被告知要领取新房的钥匙,还需缴纳数千元的“三通”费,这时你恐怕只有一种感觉——“闹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