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截至今年5月,邯郸市在劳动就业局注册登记的劳务派遣公司有11家,用工涉及钢铁、煤炭、通信、银行、保险、服务等多个行业。近年来,邯郸市总工会按照“一个目标(劳务派遣工入会全覆盖),三个原则(应建必建、能建则建,应入必入、能入则入,应联必联、能联则联)”的建会方法,使劳务派遣工入会工作逐步走上正规。目前,邯郸市通过劳务派遣公司建会发展劳务派遣工会员4415人;  相似文献   

2.
江阴市总工会卞正环来稿,介绍了江阴市总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实现形式方面的新探索和做法。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江阴市总工会建立了协调劳动关系的综合组织——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劳协会)。市劳协会由市政府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经贸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总工会、工商联、总商会、企业家协会组成;镇、开发区及办事处的劳协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实行“3+X”框架,  相似文献   

3.
黄龙 《中国工运》2008,(5):27-29
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处理的关键环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基本维持“一调一裁两审”的劳动争议处理程序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仲裁程序,特别规定对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力图将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在仲裁阶段予以解决。这无疑极大地提升了仲裁在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地位。三方原则是劳动争议仲裁的一项重要原则。认真推动落实这一原则,对于工会依法参与仲裁,履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开发区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和职工队伍不断壮大及企业内部结构日益复杂化的情况下,如何协调和处理好企业劳动关系特别是非公有经济组织劳动关系,已成为各开发区工会的重要工作内容。威海高技术产业开发工会,近年来坚持“整体联动”、“全优服务”,努力探索推进协调劳资关系,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指数作为量化劳动关系和谐程度的测量工具,是当前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建设 的重要内容。研究基于新时代构建新型和谐劳动关系的时代特征,结合战略劳动关系管理理论,以文献研究和 实地调研情况为依据,构建了以“合法”为深层根据的基础性和以“合情”“合理”为核心所指的提升性两个 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治理指数,并区分了预警型、良好型、和谐型劳动关系治理指数 概念化结果。研究建议,可以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治理自评自测、不同企业劳动关系治理的分类和比较、企业 劳动关系治理的长期追踪与未来预测等方面运用该指数,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劳动幸福是一种客观状态,对劳动幸福观测维度的测量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提高劳动幸福程度。劳动幸福可以从四个观测维度进行测量,分别是劳动发展维度、劳动解放维度、劳动尊严维度以及劳动基础条件维度。这四个维度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共同促进劳动幸福程度的提高。根据这样的理论建构,研究设计了"劳动幸福问卷”,对来自全国的样本进行了网络在线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幸福四维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符合本研究的理论建构。这说明“劳动幸福问卷”在总体上是可用的,是一个可靠和可信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7.
劳动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斯密揭示了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但他仅仅视劳动为积累财富的手段,赞美能带来资本增殖的“生产性劳动”而贬低“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并从哲学高度提出“劳动创造人”的全新命题,但他唯一承认的劳动只是抽象的精神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扬弃了斯密和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把劳动与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开展劳动教育是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生动实践,在构建“大思政课”背景下 意义重大。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是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新要求,为 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提供了现实指引。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具有深厚的内在意蕴,劳动教育与“大 思政课”共享育人格局、实现内在耦合、具有本质联系。当前,我们仍面临劳动教育教学体系亟须完善、实践 领域有待拓展、保障措施不够充分、育人合力尚未形成等现实困境。因此,要通过善用劳动教育社会大课堂、 搭建劳动教育大资源平台、构建劳动教育大师资体系,提升劳动教育融入“大思政课”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运》2008,(2):31-32
广州开发区成立于1984年,由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四个国家级经济功能区组成,实行全国唯一的“四区合一”管理模式。2006年8月我区开始启动创建试点工作,2007年初,开发区党委将创建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列为年度的主要工作任务,要求举全区之力,高标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10.
劳动美学与劳动关系学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但二者的内在关系非常密切。将有关“劳动过程”、“劳动者自身”、“劳动产品”美学问题研究的成果融入劳动关系研究之中,对实现和谐劳动关系并进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阳春四月,紫薇盛开。28日上午,昆明抗战胜利纪念堂前,喧天的锣鼓和鲜艳的彩旗,洋溢出喜庆欢乐的气氛。五十名红衣红裤的工人乐队手和五十名白衣白裤的工人锣鼓手,夹道欢迎胸戴大红花、身披金色光荣绶带的来自全省各地的“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获得者。庄严的纪念堂里,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表彰大会正在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2.
《工会法》在“法律责任”部分确立了不当劳动行为的行政救济路径,但至今未明确此路径的 性质及程序展开规则,严重制约着该法的实施。此类争议在域外立法中存在着民事诉讼主导、行政裁决主导、 二元机制并存三种处置模式,但基于不当劳动行为争议的不可诉性、司法救济难以满足团结权保障的时效性和 预防性要求、行政救济可覆射之权责主体更为宽泛诸原因,行政裁决始终占据域外代表立法国家核心机制之地 位。我国应当汲取这一立法经验,在统筹好裁决机制设计多元价值诉求基础上,从不当劳动行为行政裁决机制 之基本构造、不当劳动行为型违法解雇条款与一般违法解雇条款之协调、工会工作人员不当劳动行为行政裁决 救济路径之拓补三方面推进法律续造,并带动相关立法的精进表达。未来,建议制定统摄性的“劳动争议处理法” 来对包括不当劳动行为争议在内的集体劳动争议之处置进行系统重整,最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争议处置 体系。  相似文献   

13.
《工友》2007,(1):9-9
2006年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出“劳社部发[2006]46号”文件,即《关于建立劳动用工备案制度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7年起,我国境内所有用人单位招用依法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都应到登记注册地的县级以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劳动用工备案手统到2008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都要建立“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基本建立全国劳动用工信息基础数据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运》2007,(10):49-51
“维权”如何“依法”——谈谈企业工会协调劳动关系 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劳动争议调解三项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机制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邓聿文 《时代风采》2008,(19):17-17
其实不用尹蔚民声明,我们也应该知道,在市场经济下,劳动用工实行的是自由选择,不应该也不会出现用法律形式规定“铁饭碗”的事情,这本是常识问题。但为什么在劳动合同法出台后,劳资双方乃至社会舆论,都把“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误读为“铁饭碗”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青妇联组会上提出的:“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重要讲话精神,哈尔滨市总工会从2008年开展“共建共享”主题活动,我们南岗区总工会结合区情实际,以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为主线,以推进集体合同、困难职工帮扶和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三项工作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工友》2008,(10):32-33
有别于其他民事争议处理程序,劳动争议案件采用“一裁两审”制,申请劳动仲裁是劳动案件诉诸法律解决的必经前置程序。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繁复,耗费时间长,劳动者维权成本高等声音一直以来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18.
刚刚过去的2007年,由于《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三部法律的出台而被媒体誉为“劳动立法保护年”。随着这一部部法律的出台,社会公众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欢呼雀跃,由此形成的社会主流看法是,《劳动合同法》是我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结晶,它的颁布弥补了《劳动法》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当前社会劳动用工制度中的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必将起到极大的规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大利亚调整劳动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 190 4年出台的《联邦调解仲裁法》 ,其后随社会的变化 ,该法几经修改 ,甚至二易其名 ,对劳动关系的确立、调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澳国调整劳动关系的政府职能部门是联邦和州的工作场所关系、就业及小企业部、“就业代言”及准政府机构———产业关系委员会。另外 ,由劳、资、政三方代表组成的国家劳资调解委员会从高层面上促进了劳资和谐。工会组织和雇主组织是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中的两大主体组织 ,法律要求劳资双方要通过集体谈判及签定协议 ,协商解决劳动纠纷 ,而劳动争议则由产业关系委员会负责处理。近年来 ,澳大利亚劳动关系调整机制日臻完善 ,劳动争议明显下降 ,劳动关系基本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彭冰 《工友》2011,(6):42-43
针对劳动用工制度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劳动用工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吉林柳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劳动仲裁“五步调节法”,打造“阳光仲裁”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