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从众性消费是指消费者在现实生活中受到团体的购买行为、评价与意图所影响,进而改变自己对产品的评价、购买意图与消费行为,以符合团体期望。基于青少年是所有年龄群体中最可能迫于从众压力的人群这一观点,以大连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青少年从众性消费行为的动机。发现个人特性、群体特性、品牌特性和情境特性各指标对青少年从众性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服从与驯服这一个人特性对从众性消费行为影响最大,其余依次是社会大众、媒体曝光率、同伴群体、品牌知名度、自信与自尊。性别差异不会对从众性消费行为产生影响。最后指出了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涉毒行为给社会经济造成现实的威胁和破坏。毒品消费行为诱发大量的违法犯罪。涉毒行为与违法犯罪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共衍、共生,形成恶性循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巨大危害。为了维系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政府和社会支付的成本也逐年攀升,这期待我们拿出智慧与勇气,去迎接毒品问题带来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3.
没有正确的环境意识,就难以有积极的环境行为。随着我国城镇化运动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环境治理的压力巨大,需要我们付出更多努力进行治理,为此首先需要提升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存在诸多问题,诸如环境知识水平不足、环境态度水平不高、环境行为水平不强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居民受教育水平、职业分工的现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等因素不容回避。为此,我们要加强环保宣传、强化环境教育、推动政府严格履行环境责任,并努力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4.
从宜昌市10所中学121名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有诸多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消费者行为在不同的制度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的消费者行为的演变与转轨过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制度变迁影响着居民的消费行为。分析制度变迁对于消费者行为演变的影响,着重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经济转轨时期消费者行为演变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时期我国消费者行为的不同特征及变化,进一步说明了消费者行为与制度变迁的密切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住房制度改革使公务人员住房的产权归属多样化 ,装修住房行为相对于其他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特殊性 ,使以公款装修住房行为的性质趋于复杂。只有分清房屋所有权归属和行为人的目的与手段 ,才能正确认定公款装修住房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从宜昌市10所中学121名中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学生有诸多不健康的消费行为。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住房制度改革使公务人员住房的产权归属多样化,装修住房行为相对于其他消费行为又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使以公款装修住房行为的性质趋于复杂。实践中对这种行为的判定甚至有天壤之别,导致既枉又纵,司法失衡。其理论上的错误要害是要么抹杀占有与占有权的法质的区别,要么无限扩大挪用对所有权权能的控制要求。纠正这种极端性偏差,分清房屋所有权归属和行为人的目的与手段,才能正确认定公款装修住房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城市居民社区参与呈现被动状态,主要表现为参与的行为被动、方式被动、制度被动、途径被动.这种状态的原因在于城市居民的社区归属感淡薄,对社区参与的利益实现功能不认同,参与体制分化程度低、自立性差,社区吸引与维系力不够.要实现城市居民从被动到主动的社区参与转变,就要培育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形成完整的社区组织体系,实现社区利益互动并采用激励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知假买假行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假买假行为不是生活消费行为 ;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强调制度保护 ,其保护的是社会经济弱者 ,而知假买假者已不属于社会经济弱者 ;知假买假行为一定程度可打击假冒伪劣 ,但如果在消费者利益上保护 ,则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因此 ,知假买假行为不能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学者将西方消费函数理论应用于解释转型时期中国消费者的行为,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实证研究表明,在我国现阶段,居民消费存在着“过度敏感性”的特征.本文将西方消费理论应用于我国文化消费的研究中,利用我国2002-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展开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确实存在“过度敏感性”的特征,且城镇居民的敏感系数高于农村居民.鉴于此,政府应该从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培育文化消费主体以及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着手,促进居民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宠物犬管理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城市宠物犬的总量呈持续增长之势,但是相关法律规定存在不足。国家立法部门应当借鉴西方国家有关犬类管理的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全国统一的城市宠物犬管理法规。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不同收入水平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弹性和减税降费带来的价格效应,文章综合分析减税降费对城镇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各类消费的边际支出份额并不必然与收入水平之间呈现线性关系,且消费行为在不同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异质性;增值税税率下调能有效降低投入产出部门的成本和价格,促进城镇居民各类消费价格指数下降,其中卫生、社会工作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价格下降效应在服务业中表现较为突出,推动医疗保健消费价格的降低,进而减少城镇居民相应的支出负担;减税降费从整体上能够有效改善城镇居民消费差距,但仍需密切关注中等收入户与低收入户之间的消费差距。鉴于此,相关政策的落实可以从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落实减税降费效果和完善消费税制度等方面进行,以缓解消费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14.
By studying the elasticity of consumption demand of urban households at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and the price effect of tax reduction, we can analyze the effect of tax reduction on the consumption gap of urban resi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rginal expenditure share of all kinds of urban households' consumption does not necessarily change linearly between income levels, and there is heterogeneity between consumption behaviors at different income levels. VAT rate cu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put and output unit costs and prices, contributes all categories of consumption price index to decline. Notably, such price decline is relatively remarkable in the health, social work and social security department in the service sector, which decreases the urban household's health care consumer price index and reduces the corresponding expenditure. Overall, the tax reduction can effectively close the consumption gap among urban households, but the consumption gap between the middle-income households and the low-income households still requires close attention. In view of this, the relevant policies can further alleviate the consumption gap from improving the equalization of public services, implementing the effect of tax red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consumption tax system.  相似文献   

15.
垃圾分类对资源再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重大,但现阶段社区垃圾分类困境仍比较突出。调查发现,N市D社区以居民共同管理、共同监督的方式,逐步摸索出一套破解垃圾分类难题的基层经验。一方面,社区组建垃圾分类居民志愿组织,依托组织中居民间的“人情关系”互动,以“熟人”劝说的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另一方面,社区参与垃圾分类居民通过舆论监督来制造“面子”压力,迫使未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为了“不丢面子”而参与社区垃圾分类。但从模式复制及推广的角度而言,社区经验还存在政府缺位、资金匮乏以及制度保障相对滞后等不足,由此提出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设置社区居民自治激励资金、完善垃圾分类法律法规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聚居的“城中村”社区成为城市社会治安问题的“重灾区”,具有其内在的形成机制。引发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制度与体制、法规与政策、执法与管理、文化与心理特征等方面。遏制城市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基础前提是公正的制度安排,而目前的关键问题是要切实有效地捍卫城市农民工的正当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考察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可知贫困与犯罪虽然不是必然的链接,但是贫困与犯罪率之间有很强的正效应.经济贫困、心理失衡、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贫富分化、亚文化等与贫困者相关的因素,对贫困者走向犯罪有着很强的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开埠后,租界当局借口卫生与公共建设的需要,无视中国传统的习俗和有关协议,一再清理界内的义冢与丙舍,招致了国人的强烈抵制,但其管理思路毕竟反映了近代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民国时期,上海地方当局正式将殡葬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文明的殡葬服务方式逐渐为市民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和作用开始凸显,并已成为公民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一条新途径。与此同时,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存在一些不利影响。所以,政府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要正确利用网络舆论,以便更好地实现公民参与,促进民意与公共政策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20.
以对聚众淫乱行为的民众态度进行调查分析,为立法政策调整提供素材和依据为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大学生、城市居民、农村居民为对象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对秘密聚众淫乱行为认为现行法规定适当的仅占21.5%,近八成的人认为秘密聚众淫乱行为不应构成刑事犯罪,对其不应处罚或给以行政处罚。对公然猥亵大多数人认为应当处罚,其中五成的人认为应当给以行政处罚,有二成的人主张应给以刑事处罚。从而得出民众对秘密聚众淫乱行为的处罚态度与现行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规定并不一致,对公然猥亵的容忍度非常低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