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就学界对辩诉交易制度的不同观点进行了探讨,并对辩诉交易在我国的实行和发展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胡方洋 《法制博览》2013,(1):196-197
刑事和解在国外司法实践中得以广泛运用,被用以惩罚犯罪分子、补偿被害人、提高诉讼效率等。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虽然采用了类似刑事和解的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作为一项制度并没有确立。所以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在此,简单探讨一下刑事和解制度如何在我国构建。  相似文献   

3.
辩诉交易制度是起源与美国并对其他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的一项制度。孟广虎案首次在中国尝试引进辩诉交易制度,引发学界对于辩诉交易制度是否适宜在中国适用引起争论,本文基于几项争论焦点,尝试着从法理学角度分析辩诉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4.
陈瑾 《法制博览》2015,(7):222-223,195
目前,我国积极开展和谐社会的建设,在此环境下,为了有效的解决刑事纠纷,刑事和解制度随之产生,这一制度的完善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主要是由于刑事和解制度还存在诸多的不足,因此需要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健全相应的配套制度、建立法律监督机制等。本文将分析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还将介绍新刑事诉讼法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同时将阐述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辩诉交易制度是产生于美国的一项重要的司法制度,其效率等方面的优越性逐步被很多国家所认同。在我国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应更加慎重的引入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保障辩诉交易制度的合法性、正义性和效率性,做到辩诉交易制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6.
罗玉梅 《法制博览》2013,(9):220+219
随着刑法宽严相济政策的实施,刑事和解制度就被理论、实践界所探讨。刑事和解制度包括刑事自诉案件的和解和刑事公诉案件的和解。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对刑事公诉案件和解制度作出了回应,这是现代和谐社会所需,但是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对相应的配套制度有所忽略。  相似文献   

7.
戴宁 《法制博览》2013,(11):170-171
在西方,从20世纪70年代起,随着惩罚性司法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各国开始探索新的缓和的刑事法治模式,恢复性司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①。其最初实践案例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基秦拿县在20世纪70年代的一次"加害人———被害人"的和解尝试方案。现在刑事和解制度已在西方国家广泛运用。我国传统的和文化蕴涵着和解的意识构想,位于大西北的陕甘宁边区刑事调解的司法实践是我国近代刑事和解制度的最先案例。2012年刑诉法修正案正式确立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制度,为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提供了法律依据。本文主要通过对我国刑事和解制度基本概况、存在的问题等简要论述,力图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完善提供一点愚见。  相似文献   

8.
朱鹏 《法制博览》2024,(12):57-59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它融合了侦查、起诉、审判等多个环节,有利于推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具体化。但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制度完善。在整个制度完善的过程中,诉辩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认罪认罚的合理性。把控控辩关系,有利于真正实现诉讼制度的效率,维护司法公正。但就发展的现状来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仍然存在检察院行使量刑建议权不当、被告人自愿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有必要从辩诉交易的角度建立我国认罪认罚辩诉交易的伦理规范。通过完善检察官职业伦理规范,促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9.
杨艳 《工会博览》2010,(2):72-72
推进刑事和解制度的实行并使之得以立法确认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积极探索和研究刑事和解制度及其实行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智 《法制博览》2013,(5):223-224
关于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说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在长时间借鉴国外立法经验和在本土司法领域的大量实践之中,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完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将部分公诉案件纳入了和解程序的范畴,为司法部门,尤其是基层司法机关有效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开辟了新道路。但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仍有许多问题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