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薛梦寒 《法制与社会》2013,(35):242-243
可以说,我国近现代刑法并非本土化产物,而是西方舶来品。鉴于此,我国刑法理论研究者以及司法实务者必须加强对西方刑法史的认识与研究,才能更好的熟悉、了解我国刑法,使其真正本土化,从而更好的为我国理论界以及司法界服务,更好的为我国法治的构建服务。然而,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已出版了大量的刑法学著作,学者也发表了大量刑法学方面的论文,然而,遗憾的是,从内容上看,涉及西方刑法史研究的著作与论文数量极少,这对我们研究西方刑法史以及完善我国近现代刑法十分不利。本文主要从西方刑法学术界关于刑法的定义、西方刑法的历史渊源极其变革三个方面对西方刑法史展开深入研究,以期对我国刑法的完善以及法治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董康系中国近现代著名法律家之一,他从清末到抗日战争时期从事立法、司法工作50余年,也勤于著述,具有丰富的法律思想,尤以刑法思想更为突出.本文对董康关于刑法的起源、发展变化、刑法的公布与罪刑法定、刑法与礼教的关系、改革刑制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法律史上的地位作了较为全面的阐析.  相似文献   

3.
《大清新刑律》是清末法律改革的产物 ,从体系到内容都移植了西方刑法。它遭到礼教派的种种责难 ,这表明清末移植西方刑法的艰难。虽然《大清新刑律》在清末没有得到实施 ,但它的颁布使中国刑法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并成为民国时期刑法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严惩严重破坏经济的犯罪的决定》是对刑法的补充和修改.因此,进一步探讨它和刑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决定》和刑法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刑法是对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而《决定》则是在新的情况下,就特定的犯罪  相似文献   

5.
自首是指罪犯在犯罪后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动投案供述犯罪事实,将自己交付国家追诉的行为,是诸多刑法制度中最富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之一.我国最新的刑法典仍继续使用这一制度,体现了它强大的生命力. 为了便于认识,我们不妨将中国与西方对这一制度的规定作对比.古代西方以私法为主体,刑法作为公法的一部分处于次要地位,一直没有系统的刑法理论和刑法典.即使在当代,西方刑法中直接规定自首制度的也很少.美国、法国、德国的刑法典中都没有自首的规定,只是在司法实践中作为一个影响量刑的因素加以考虑.日本深受中华法系的影响,其明治维新后的第一部刑法典及最新的刑法典均保留了这一制度,规定对自首者可以减轻刑罚.  相似文献   

6.
非犯罪化是现代法治国家刑法的发展趋势之一.中国刑法一直沿着犯罪化的轨道作单轨运行.这主要是由于作为非犯罪化思想基础的自由主义、刑法谦抑主义、经济主义和法益保护主义在中国并未真正生根开花,而权力本位、万能主义刑法观尚根深蒂固.以现代价值理念反思中国刑法规定的一些犯罪并非应然地是必须以犯罪论处的行为.犯罪的相对性也决定了非犯罪化应然地是中国刑法嬗变、发展的趋势之一.中国刑法未来的发展应该是非犯罪化与犯罪化并趋.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刑法是在国际斗争和国际社会同国际犯罪作斗争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同国际犯罪进行斗争的一种手段。国际刑法学则是研究国际刑法的起源、发展、体系、性质、内容、作用等问题的学说。它是一门边缘法学学科。目前尚未完全从国际法学中分离出来。在西方已有不少学者把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刑法本来属于内国法。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加紧推行战争政策,跨国界的犯罪活动与日俱增,这就使得各国刑法增订含有涉外因素的刑法条款。我国刑法第三条至第七条就属于这类条款。更典型的如西德一九七六年刑法分则第一章第一节有“危害和平罪”的规定;西斑牙刑法典规定有“危害和平与国家独立之罪”(第二章)、“海盗罪”(第  相似文献   

8.
保安处分刑事立法化──我国刑法改革上的重大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保安处分刑事立法化──我国刑法改革上的重大议题喻伟一、保安处分的崛起和发展保安处分是西方国家现代刑法理论和刑法制度发展的产物。在刑法理论上,它是近代刑法思想发展演进的积极成果;作为一种刑法制度,它形成于19世纪后半叶,盛行于20世纪。在西方国家现代和...  相似文献   

9.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啸 《河北法学》2006,24(8):152-154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立法起源最早可追溯到1810年《法国刑法典》,此罪的设立在我国刑法体系中具有直接现实的意义,但现行刑法关于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给司法实践带来许多困难,致使难以发挥该罪立法预期的效能.通过适当扩大犯罪主体范围、适当加大主刑处罚力度和幅度、增设附加刑及对"说明责任"问题进行论理解释的方法来完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相似文献   

10.
主观主义与我国刑法具体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观主义作为西方刑法发展史上的重要思想,在我国的地位和作用并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本文重点论述了主观主义与我国刑法重要制度如正当防卫、犯罪未遂以及共同犯罪的联系,最后文章建议在中国刑法中应正确界定主观主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原罪论对现代刑法的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家奇 《法律科学》2006,24(3):66-71
缘起于西方社会的现代刑法制度,在形成与发展中受到了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中,基督教教义中的原罪论以及由其衍生出的自由意志论、赎罪论等,对理性地认识犯罪、确立刑事责任根据及科学引导刑罚制度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理论支持,从而对现代刑法制度有着重要的启蒙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青 《法律科学》2011,(3):76-83
法益概念的产生对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法益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自由主义始终是法益概念的精神内核,坚持法益论就必须坚持刑法的个人主义与规范主义。基本法实现了法益概念规范性与非规范性之间的平衡,现代刑法必须强调宪法的重要作用。宪法和刑法规定是对刑法保护客体的规范限制,此外,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及实害原则也是对刑法保护客体的重要的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检、法、律是推进社会法治进程不可或缺的四个车轮 ,缺乏现代辩护律师制度的刑事司法制度 ,永远不可能驶入现代法治的轨道。就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对于中国刑事辩护制度所引起的实质性影响而言 ,有关部门权利本位的司法解释或规章使得中国的刑事辩护正在面临着让立法者始料不及的、尴尬而艰难的困境。刑事辩护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刑事司法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The trad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retributive and distributive justice misconstrues the place of the criminal law in modern regulatory states.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the criminal law is a coercive rule-enforcing institution – regardless of whether it also serves the ends of retributive justice. As a rule-enforcing institution, the criminal law is deeply implicated in stabilizing the institutions and legal rules by means of which a state creates and allocates social advantage. As a coercive institution, the criminal law requires justification as an instance of legitimate state authority. The operation of criminal justice institutions should therefore not be evaluated by reference to a distinct set of criteria, but should be evaluated by the same criteria that apply to coercive public institutions generally.  相似文献   

15.
现代法视野中的刑事诉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现代法理念为基础 ,解析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特点 ,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刑事诉讼法现代化”是我国刑事诉讼法未竟的历史使命 ,也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发展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刑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勤华 《现代法学》2004,26(2):12-20
在中国 ,虽然很早就诞生了刑事法律 ,也很早就出现了研究这些法律的律学。但在中国古代 ,并没有刑法学这门学科。近代意义上的刑法学是在吸收消化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刑法学的基础上 ,逐步诞生及成长的。本文分三个方面 ,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一些描述 ,对在此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若干部代表作进行评述 ,并对其基本特征以及对中国现代刑法学的影响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赵秉志  魏昌东 《中国法学》2006,11(1):176-190
当代中国刑法哲学的勃兴,肇始于中国刑法理论界对作为刑法调整对象的犯罪与刑罚辩证关系的重新审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刑法学体系的改造、完善与重构问题的深入思考。中国刑法哲学研究通过对刑法的广普价值、一般功能以及基本犯罪观、刑罚价值、功能等诸多本原性问题的追问和探讨,厘清了中国刑法的诸多应然性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刑法哲学研究体系,对当代中国刑法、刑法学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展望21世纪,中国刑法哲学的发展应在准确定位、促进发展的基础上,妥善解决其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8.
罪刑法定视野中的刑法合宪审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梁根林 《法律科学》2004,22(1):19-30
刑法合宪审查是实现刑事法治、推进宪政进程的重要方面。刑法合宪审查应当以罪刑法定原则为立足基点。现代罪刑法定原则不仅具有传统的法外入罪禁止机能 ,而且能够延伸出崭新的法内出罪正当化解释机能。我国 97刑法具有“中国特色”的罪刑法定原则扭曲了现代罪刑法定的价值旨趣 ,导致了我国刑法合宪审查的机能缺损。只有在真正确认已成国际共识话语的现代罪刑法定原则、赋予其法外入罪禁止与出罪正当化解释双重机能 ,同时改革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才能建构有效的刑法合宪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刑法学的西方经验与中国现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刑法学面临改造理论体系与增强问题意识的双重使命,为此,进行跨文化的刑法学研究是必要的。西方国家在刑法理论发展上有一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包括法官解释刑法,坚持刑法客观主义,刑法学方法多元化,问题思考与体系思考等。与之相对应,我国刑法学发展过程中却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我国未来的刑法学理论进行合理化改造有多种可能的路径,即必须以刑法客观主义立场为取向,建构阶层的犯罪论体系,坚持实质的犯罪论,加强对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犯罪人-被害人和解"的制度设计与司法践行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杜宇 《法律科学》2006,24(5):91-103
“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可谓是当下西方刑事法领域的焦点性话题之一。作为“犯罪人-被害人和解”运动的有力推进者,德国的立法与实践动向,尚未得到国内学界的应有关注。文章不仅对德国“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制度的整体立法设计进行了分析,而且对“犯罪人-被害人和解”在德国实务上的具体运作、判例发展亦予以近距离观察。透过此种立法与司法的交错考察,文章试图以德国经验为基点,进一步反思“犯罪人-被害人和解”践行的成果、问题及可能出路,以提供前瞻性的、比较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