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近20年的时间里,国内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与文化哲学理论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如文化哲学何以可能的问题、文化哲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问题、文化哲学与哲学理解范式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文化哲学对解决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文化转型、文化模式提供方法论问题、对文化哲学理论特性的定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亟待进一步的梳理和厘清.从而使当下国内的文化哲学研究面临一定的困境.文化哲学研究的学理困境表现在缺乏西方哲学史根据支撑和自身的理论建构,文化哲学与马克思哲学关系困境表现在以马克思哲学为标准去衡量文化哲学的合法性和用一种尚未获得合法性的文化哲学去解读马克思哲学特征,文化哲学研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困境表现在文化哲学基本原则如何从文化学、文化人类学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进而变成一般性的方法论,文化哲学在回答现实问题时如何摆脱民族情感等非理性因素而有说服力和公信力.从而真正确立文化哲学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
和合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髓,是我国多党合作制度产生的文化根源和哲学基础,同时也是我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价值理念.因此,充分发挥和合文化的基础价值作用,对构建和谐的党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雅 《前沿》2012,(20):124-126
多元文化教育现已演变为世界教育的价值取向,它被认为是“包含民族研究、多民族教育和反种族主义教育的意义广泛的概念”.在多民族多文化共存的国家中,允许并保障各种文化共同平等的发展,这一措施丰富了整个国家文化的教育.因此,在大学英语教育中,教师们有必要采用多元文化教育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本文拟从美国多元文教育的发展和具体政策入手,对大学英语教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杜威是在批判传统教育的基础上使用“经验”这一哲学概念,以此发扬17、18世纪哲学重视实践的思想。杜威在教育哲学中突出了“问题”的重要性,这正是其教育哲学的价值所在。其教育哲学围绕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展开,将“经验”与“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建构教育与社会的完整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张波 《青年论坛》2014,(2):52-55
家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其博大精深一定的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深刻的内涵也涉及到了哲学、政治、文化、历史、教育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中国,“家族”是人类血缘关系的自然聚合,凝聚起一个“同姓人”的组织群体.传统家族传统中的家规伦理精神,所涉及的不仅是家族内部的人际关系,还有相对应的社会关系.中国传统的家族文化在社会发展中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并对当代青少年的价值观、道德伦理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家族文化能让青少年认同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它所强调的“忠孝”文化观念、强调人生的社会贡献和价值,对于增强民族国家的凝聚力,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统编《思想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的第一课第二框,其内容具有以下特点:1.基础性。本课讲授的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为之后哲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2.宏观性。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这其中既有西方哲学也有中国哲学,既有古代哲学也有近现代哲学。课堂内容需要对不同阵营、不同形态的哲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从文化哲学的视域审视马克思哲学与先秦儒家思想,二者在理论进路、理论阈限和理论目的上的趋同使得对两者进行融通性建构成为可能。而两者在人与实践两个概念上的双重互补关系是这种融通性建构的基本要点。同时,对人与实践两个概念内涵的重新诠释,构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基础。这种建构的现实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帮助中华民族重塑其民族主体价值体系,并以此为文化力量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相抗衡。  相似文献   

8.
发现人类身体与人作为实践主体的关系,是马克思留给后人的未完成课题.本文试图在主客体框架内嵌入身体行为过渡到实践的一系列问题.马克思早就发现了以黑格尔为代表的本体论哲学“无人身的理性”带来的抽象和空泛问题.但是,中国传统哲学强调生活的具体性和人类活动的身体基础.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它深刻地影响了我们至今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解释我们改革开放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思维方式的基础,也可以解释我国今后人文教育的改革方向.身体思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当代处于主流地位的价值哲学,认为"哲学上的‘价值’是解释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这是与西方经济学的"效用价值论"相一致而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悖的价值哲学,其哲学基础是旧唯物主义,必然陷入旧唯物主义的重重困境。这种价值只是哲学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事实性价值"(worth),而不是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value)。作为哲学范畴的"价值"发端于人对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寻,而体现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于是,人的存在意义在不同层次上的社会关系中生成了三层价值:体现于经济关系的经济价值(其基础是劳动价值)、体现于人伦关系的人伦价值(包括伦理、法律和政治价值),体现于人的情感共鸣关系的审美价值。所有这些价值必须以物为载体,即通过物对人的关系来实现。由此形成了社会物质的二重性,形成了以物为载体的作为"人对人的价值"与"物对人的价值"的统一的客观价值世界。这才是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相一致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  相似文献   

10.
文化合理性问题是文化哲学研究的一个首要问题,它在人类文化哲学研究的历史中就体现为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消解的悖论.文化的价值认同通常是文化研究不言而喻的思维前提,文化价值的消解则主要表现为反文化的理论形态.文化价值的认同与消解的根据都是人,从人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本质出发,就要坚持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存在,文化价值的认同是对文化合理性问题完全正确的回答.文化价值的消解理论揭示了人类文化中异化的事实,突现了人的自然性存在和非理性存在,促进了人们对文化价值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经受了极不平凡的历史考验,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得以再次升华,而且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由文化价值观所涉及到的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经历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转折点.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的时间,恰是刚刚经历了中国与西方某些势力的价值交锋之后,这场地震提出的文化与价值问题,这些价值议题的影响,会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中华民族信奉仁爱的宗教价值和理想,以自强不息、厚德栽物作为其民族精神,以平等作为其政治追求,以和谐作为其文化精神.仁爱、自强、厚德、平等、和谐,就是当今中国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价值观内容是高二教材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弄清相关问题。一、哲学世界观领域价值的含义哲学世界观领域的价值是指人的需要和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是指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对哲学上价值含义的理解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把哲学上的价值等同于经济学上的价值。经济学上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哲学上的价值,则不是指人类劳动的凝结,而是指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2.哲学上的价值也不同于经济学上的使用价值。虽然经济学上…  相似文献   

13.
许昕 《新东方》2006,(10):61-64
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是解决其与自然(这里是绝对意义上的自然概念,在这个意义上,包括人在内的世界万物都属于自然)的关系,哲学的使命即是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思、选择和改变。现代人类的环境问题是现代哲学转向通过关注现实来反思人类文化走向的直接原因。人类是文化的创造者和创造物,人类只有通过对自身文化的反思才能不断地从自为走向自觉。这一过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成长和审美、道德的进步,哲学作为文化之根的地位和价值也得以彰显。马克思的生态和谐价值观体现了他试图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考察和哲学反思来找回人类失落的生存家园和…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化建设是民族国家政治建设发展的基础工程。它是现实政治建设发展的政治哲学表述与概括,也是民族文化发展史的合逻辑延展。民族政治文化离不开公民或国民政治文化价值的实际支持,因而,国民文化的价值取向成为了社会政治文化模式生成的内约因素。从中国近代国民文化讨论涉及的主要问题,馈观中国政治文化建设的现代化历程,对于当下中国政治文化建设道路探索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鹏云 《求索》2012,(11):196-198
教育学从文化哲学与儒学的视角看,无论是在理论方法、理论目的与理论阈值的融合,使我们有可能进行统合性构筑。同时,设若重新审视儒家思想的精髓和糟粕,亦可构成中国教育的理论基础。这方面建设的实际价值体现在帮助重建其核心的中华民族的民族价值体系的教育学,借此消除竞争时代全球化对文化力量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玛木作为一种彝族文化教育模式,是教育世人、规范彝族社会行为的经典。作为一种追求真、善、美的行为模式,玛木把善与恶、变化与循环、平等与关爱作为其哲学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生进行构建,提出了个人行为、群体行为及人与人关系应当遵守的基本规范。  相似文献   

17.
宋绪富 《前沿》2012,(15):43-47
批判是哲学的本然特征,马克思哲学是批判哲学的典范,是对西方哲学批判精神的继承和创新.只有彻底厘清批判、观念批判与实践批判、外在批判与自我批判的确切内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才能深刻理解马克思批判哲学的真正意蕴,凸显马克思哲学批判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创造力量,并能对中国文化传统的非批判性特征及其缺失进行深切体认和可能的反思、改造.  相似文献   

18.
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本是哲学认识论中的核心范畴,它所要解决的是关于认识中的主客体以及关系问题。20世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开始关注对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的研究,但是至今尚未达成一致看法。究其原因有二:一是从学科价值高度把握不够,二是从体系视角构建不足。也就是说,已有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完全将现实当中思想政治教育复杂的和动态的主客体关系说清楚。因此,要全面而深刻地揭示这一问题的本质,就必须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体系,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层次性,这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实践发展以及效益优化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重大的时代命题、理论命题和实践命题,其哲学基础在于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高度统一,其深刻内涵在于二者在叙事方式、思想智慧、价值导向和理论品质等维度的有机结合,其融通进路在于哲学变革途径、价值重构路径、话语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在思辨中观照价值观是价值哲学的当代思路,而有意义的价值观总是价值思想,即对价值与存在关系的人为的思想构造。这种思想构造作为人类一切知识的共同本质,总是要以价值与存在的某种同一性关系为其不自觉的无条件的思维前提,价值哲学作为前提批判,就是要面对人类全部的知识领域,以价值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为其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