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大幕拉开。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将是该法实施20年来进行的一次全面修改。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之首、民事诉讼领域的程序指南,民诉法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吴萍 《法治纵横》2011,(22):10-11
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大幕即将拉开。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将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案草案。这将是该法实施20年来进行的一次全面修改。作为我国三大诉讼法之首、民事诉讼领域的程序指南,民诉法与每个公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潘劍鋒 《中国法律》2012,(5):9-15,65,71
2012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次修正)(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案(二)》)颁布,追一修正案的颁布,是中国民事诉讼法制建设的又一里程碑。总结此次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情况,对修改过程中一些有争论的问题进行思考,对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民事诉讼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也是规范民事诉讼程序的基本规则。2011年以来,伴随着《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的公布,新一轮的民事诉讼法修改活动已全面展开。为了强化对民事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此次民诉法修改将对民事检察制度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这必将成为激发民事检察工作活力、挖掘民事检察工作潜力的突破口。为更好地把握民诉法修改的立法方向,全方位推动民事检察工作向纵深推进,本刊特邀请专家学者,以"立足民事诉讼法修改,探寻民事检察工作新发展"为题,对民事诉讼法修改与民事检察监督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事抗诉条件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民事检察监督权,向法院提出抗诉的基本依据。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原法”)第185条规定了民事案件的4项抗诉条件;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法”)明确、具体地规定了13项抗诉条件。这些抗诉条件的规定既是对检察机关进行抗诉的授权,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1991年《民事诉讼法》做出了修改,但未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作出规定。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决定》)第55条对民事公益诉讼作出了规定,即"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与现行的民事诉讼法比较,民事公益  相似文献   

7.
朱雅萌 《中国审判》2021,(21):34-37
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正草案)》)作了说明。本次《民诉法(修正草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提出了总计16处调整的建议。其中,新增条文8条,修改条文8条,较为集中地针对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司法确认程序和独任制适用等相关制度的部分法律条文进行了修改调整。  相似文献   

8.
《江淮法治》2008,(11):25-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制定于1991年。2007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会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今年4月1日《决定》开始施行。《决定》对《民事诉讼法》共作了19处修改,主要针对民众反映强烈的“申诉难”和“执行难”问题,对审判监督程序和执行程序作出修改。  相似文献   

9.
论诉前扣船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诉前扣船,就其性质而言属于财产保全。在我国,实行诉前扣船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中有关财产保全的规定(包括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最高法院解释”)。具体作法依据199  相似文献   

10.
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规定,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裁判方式分别处理:其一,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其二,依法改判;其三,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第三稿)及立法理由》(以下简称“民诉法修改建议第三稿”),对现行民事上诉审裁判制度进行了改进,但幅  相似文献   

11.
历经三审,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新修正的《民事诉讼法》(以下称“新民诉法”)已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民诉法自1991年实施以来的第二次修改,本次修改是对现行民诉法(2007年修改,2008年4月1日实施)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新增了公益诉讼、小标的额一审终审等制度的设立。作为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民事诉讼法》不仅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民事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基本规则,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而且对于及时解决民事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刊特摘选部分律师针对新民诉法的所思所想.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再审制度修正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修正草案,该修正案主要在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这两个方面进行较大的修改。修正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和执行制度在完善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9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决不能执行或者难以执行的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时也可以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109条规定:“诉讼中的财产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应维持到生效的法律文书执行时止”。对上述司法解释,笔者认为,该解释有悻于民事诉讼关于财产保全的立法本意,且该条司…  相似文献   

14.
裁定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使用颇为广泛。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就裁定的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作了规定。具体表现为《民诉法》在第140条规定了裁定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范围。根据该条的规定,可适用裁定的事项有11项。关于裁定的法律效力,《民诉法》规定分为3种:一种是明确规定可以上诉或起诉的。例如,《民诉法》第140条第2款规定,对“不予受理”、“对管辖权有异议的”、“驳回起诉”的3项裁定,可以上诉;第217条规定,“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执行的……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 第233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300条的规定,在民事、经济案件执行过程中,遇有被执行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  相似文献   

16.
资讯     
《中国律师》2011,(11):86-86
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民诉法修正案草案 10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23次会议,会上首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此次民诉法修改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完善调解与诉讼相衔接的机制、进一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完善当事人举证制度、完善简易程序、强化法律监督、完善审判监督程序、完善执行程序。  相似文献   

17.
蒋勇 《中国律师》2011,(12):60-61
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形成了《民事诉讼法》1991年颁布施行16年以来的第一个修正案。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集中解决了民诉法施行过程中矛盾突出的民商事案件再审问题.由此启动了再审制度的改革。此后.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相应的司法解释,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旨在使申请再审权成为当事人的一项有法定程序保障的诉讼权利,使再审审查由法院的一项内部工作,上升为法定的、公开的程序。  相似文献   

18.
环境公益诉讼:想说爱你不容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忠梅 《中国审判》2012,(10):21-23
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新民诉法)增加了关于"公益诉讼"的规定,将污染环境的行为纳入了公益诉讼的范围。这一规定回应了多年来理论和司法实践的吁求,对公益诉讼作出原则性规定,在各方博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在东京机场的过境旅客受阻风波)一文在本刊1996年第10期发表后,就该案(原告耿漠诉被告日本航空株式会社一案)管辖权问题,本刊读者纷纷来信来电各抒己见。今年6月26日,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下达了“(199)长民初字第1121各民事裁定书”。法院认为,本案原、被告之间存在国际航空运输合同关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42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第184条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38条之规定,本案管辖权应适用我国已参加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以下简称“华沙公约”)及(修改1929…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初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会后,立法机关将草案予以公布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齐树洁接受《中国公证》之约稿,为《中国公证》撰写卷首语《关注民事诉讼法修改》(载2012年5期),就民事诉讼法修改与公证制度的协调与衔接问题抒陈己见。2012年8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受《中国公证》杂志之托,笔者对齐树洁教授进行了深度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