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转课堂的引入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在公安院校教学改革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将学习进阶理论引入翻转课堂,并结合公安院校教学实践,对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再次细化,是大学物理的教学改进的新思路。其教学改进的具体路径是:以学习进阶核心概念指导微课程,明确学生进阶起点;以学习进阶发展层级设计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完成进阶目标;以信息化软件搭建测量平台,为教学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资源库课程混合式教学规范的设计,以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以"工作情境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的教学设计理念和以"理论知识先导,强化实战训练"的教学思维模式为前提,具体分为教师制作资源、上传素材,布置作业、发起讨论,学生线上学习、提交作业、互动反馈,再由师生线下课堂答疑、实践教学,教师进行总结反思等步骤组成.资源库课程混合式教学对于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高校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效果,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信息技术应用的频率、效果与课程满意度均呈正相关;信息技术应用越多,学生对其效果肯定越高,课程满意度越高。根据调查结果,提出如下建议: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加强教学设计环节,增加教学精力的投入;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加强互动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学方式方法变革。以SPOC建设为依托,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研究,结合教学过程设计翻转课堂的具体组织实施,分析保障翻转课堂有效落实的相关措施,探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其特点及优势可以为高等教育教学中实施推广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在社会生活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在真实环境下进行语言交际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不断应用于教学实践.文章阐述了课堂互动的意义和特征,课堂互动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说明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语言交际与运用的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人格.  相似文献   

6.
信息化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大大加快,资源库课程作为信息化教学的重要资源和平台,能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提供有效实现路径。文中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资源库为案例,从课程思政内容提炼和展现形式、教学实施方法及过程、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三方面进行论述,希望能为同行学者们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高校思政课由传统课堂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高效“学堂”转变,试运用调查问卷和访谈法,了解学生对运用微课教学的现状,得出高校思政微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微课在思政课教学运用中的可行性,以期对微课在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安院校学员结构复杂、培养目标多元,导致教师在课程设计中面临诸多难点。为了达到一致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需要设计层次化的课程和教学体系。信息化教学设计将起到关键性作用。以《计算机取证技术》课程为例,设计教学模式与策略,将信息化教学融合到课程中,从而实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比较"警察心理健康"课程线上教学效果,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禁毒学系8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取对照研究方法分为雨课堂组和腾讯课堂组,分析基于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两种教学平台差异。在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方面,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二者之间没有差异。在平台使用满意度方面,网络平台流畅度、页面布局合理度、与老师沟通顺畅度三个方面腾讯课堂组满意度高于雨课堂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在学习参与度方面,与老师互动参与度、课堂注意力集中程度两个方面雨课堂组高于腾讯课堂组,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通过比较研究,学生普遍认可并接受基于线上教学平台的授课模式,但两种平台各有利弊,可依据课程需要结合不同平台进行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参与度。未来借助线上平台进行教学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我国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改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课堂的沉闷状态,就必须使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以灵活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多样性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自我教育、教学相长;以生动的课堂语言及富有时代性的教学内容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爱学、乐学、善学。  相似文献   

11.
在痕迹检验学教学中实施混合式教学,充分研究教学目的,深入研究教材,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建科学的课程体系,科学合理地设计线上学习内容,利用线下课堂讲授重点、难点,进行答疑、解惑,相比传统教学,效果良好,实现了高效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是实现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建构主义是由认知主义发展而来的哲学理念,建立在该哲学理念基础之上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的行为过程。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设计,有助于充分体现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构建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学生为中心、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和环境,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13.
传统课堂重教轻学、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违背了教学的"生态平衡"。教育生态学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两大生态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强调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高效有序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生态化的课堂模式,保障教学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4.
为培养学生对药理学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索精神,将建构主义理论融入药理学混合式教学,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对“线上+线下”教学过程进行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提高学习成绩,提升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5.
邵欣霞 《工会论坛》2014,(4):170-171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是课堂交流的重要形式,提问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巧妙地设计问题,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使师生的英语交流互动更加和谐,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基础医学教育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精心准备多元化教学资源,在课堂因材施教,有效监管教学过程,科学评价教学效果,为学生搭建个性化、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以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干部教育培训中现场教学的关键要素,以及现场教学面临的点位管理难、流动课堂不稳定、教学设计重“现场”轻“教学”、学员主动思考不足等困境,结合党性教育类和能力提升类现场教学的特点,提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应该以加强现场教学点动态管理、拓展现场教学时间及空间、实现教师讲解与讲解员讲解的错位与融合、优化教学设计提升学员主体地位、尝试运用数字技术“让现场跑过来”为主要路径,共同提升现场教学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于水清  周瑞清 《工会论坛》2008,14(1):F0003-F0003
新课标的实施,要求教师营造和谐课堂气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第一,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建立一个温暖的、学生彼此熟悉、相互接纳的学习场所;第二,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和学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实现与学生“平等”交流与对话;第三,教师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重视“帮助学生去发现和管理知识”,为学生的发展——终生学习来设计教学过程;第四,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巧妙设计师生、生生交谈、辩论内容;第五,教师可以借助动画、电视剧片段、幻灯、歌曲音乐等提高学生的兴奋度和思维度;第六,教师要指导学生采用灵活多变学习方法,以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进度。  相似文献   

19.
在计算机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计算机教学主要目标在于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应用,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并运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中。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使他们逐步掌握IT技能,主动使用计算机去分析、设计、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任务重复理论为指导,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对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即,任务重复的目标要清晰、明确,能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执行要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开口;评估要以以下三点为标准:(1)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体现课程要求;(2)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合理分配知识讲解与语言实践之间的关系;(3)课堂活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