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引入政党中心主义的新视角的基础上,根据政党与国家关系的比较分析框架和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脉络,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经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实行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经形成了一种基于法治的政党与国家相互嵌入、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治理新模式。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政党中心的国家治理模式的新发展。从理论与实践来看,政党中心的国家治理创造了大党与大国治理的新经验,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2.
政党责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的原创性理论成果,为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明确了为人民谋幸福、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为民族谋复兴的政党责任。为人民谋幸福是政党责任的逻辑起点,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是政党责任的集中体现,为民族谋复兴是政党责任的价值旨归,三者共同构成了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夯实新型政党制度中的政党责任需要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达成共识,依靠“国家—政党—人民”的政治结构、“领导—合作—民主”的政治过程以及“执政—参政—协商”的运行机制推进党际合作与治理。推动政党责任转化为实践效能,需要遵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政党现代化的现代化逻辑,彰显新型政党制度推动国家发展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政党责任。  相似文献   

3.
李鹏 《理论视野》2023,(3):5-11
政党领导在国家现代化的关键性作用,长期被西方政治学或经济学理论遮盖忽略;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揭示出西方先发国家政党的资产阶级阶级属性,深刻指出后发国家需要先行建立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这个政治前提,才能建立民族国家进而推进国家现代化。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遵循着这一理论逻辑,展示了历史必然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理论体系,创造了两大奇迹,在新时代,高质量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是政党、国家、社会关系的一种非常态形式,是执政党结构严密和功能扩张的结果。它是在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过程中,在国家和社会能力虚弱的条件下,执政党权力扩张以至控制国家和社会从而三者结合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或状态。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是当代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研究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问题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政治发展的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研究为反思“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政治运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从执政党、国家、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与革命社会是连续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思潮、革命经历和现代化危机共同推进了当代中国执政党、国家、社会一体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进程彰显着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历史性嬗变,同“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具有深刻内在一致性,其道路走向反映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指向与现实形态。中国现代化运动被动启发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全球扩张,最终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动选择、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且成功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度世界历史自觉。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成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辩证融通、双向互动,是由相对落后国家开辟的现代化新道路,革除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魅影的“绝对统治”,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可靠性,表征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路标,为有效解决世界历史的新挑战和全球化发展困境提供了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6.
吴惠琳 《学理论》2010,(4):104-105
我国当前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以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为前提,又有各民主党派的广泛合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整合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目标下,中国共产党紧密团结民主党派,形成高度的政治认同,促进政治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和组织社会沿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前进。本文通过分析转型期执政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阐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要性,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政党制度整合能力建设;而政党制度整合的关键又在于法律整合。  相似文献   

7.
赵中源  黄罡  邹宏如 《政治学研究》2022,(1):106-116+159
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基于当前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及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以治理体系现代化为根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驱动力,以促进“党”、“国家”与“社会”的有机互动和融合为依托,以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为旨归的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新创造。中国特色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理性生成的历史脉络中开辟了新路向,形成了以党的核心领导为根本前提,以“人民中心”为治理取向、以“一核多维”为治理框架、以“问题导向”为治理策略的社会主义国家主导治理的实践形态,它强调自我审视的制度理性意识、自我完善的制度革新能力,以及多样化社会引导机制的培育和完善,继而在治理实践中形成充分的博弈空间,以促成国家治理的共同现实目标与价值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创新与修复:政治发展的中国逻辑》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政治发展"中国道路"的现实逻辑,认为中国共产党通过自身的适应性发展——这种适应性发展源自于其所拥有的创新力和修复力——不断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以中国共产党创新力和修复力为视角分析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转型和发展逻辑,不仅展现了理论逻辑的合理性、理论逻辑要素与现实世界的匹配性,同时也为中国政治发展和中国共产党转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替代和更为可取的解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共同创造、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建立和发展这一具有中国特色政党制度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总结我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的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理论。在去年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在多党合作中的新实践和新发展,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政党大致都表现出四种基本功能,即利益表达功能、利益综合功能、政治录用功能和政治社会化功能。国内外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优化政党功能的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完成历史使命、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需要是优化政党功能的现实逻辑。全面从严治党对优化中国共产党政党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是优化政党功能的必然诉求,为优化政党功能提供了全新视野。全面从严治党开辟了中国共产党优化利益表达功能的新举措、优化利益综合功能的新亮点、优化政治录用功能的新思路、优化政治社会化功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功能性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适应中国社会现代化变迁的历史需求 ,中国政党制度即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了诸种与之相适应的功能性价值及其型态。它包括 :稳定的价值 ;低代价的政策优化价值 ;社会整合价值 ;合法性价值等 ,每种价值都有着特定的实现形式。随着中国政党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中国共产党汲取政治资源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 ,这些价值将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是我国现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实行这样的政党制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与现实的必要性。一、历史的必然性所谓历史的必然性,是说历史的发展决定了中国必然(或只能)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换言之,中国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这里所讲的别的政党制度,指的是西方国家的多党制(两党制)与某些国家的一党制。首先,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别的政党制度?因为别的政党制度即前面所提的西方国家的多党制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是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为突出,人类现代化正处于十字路口,人类文明的发展面临各种挑战。面对“现代化之问”,各国政党亟须作出思考和回答。正基于此,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中明确提出“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阐明了政党对于推进人类现代化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责任担当。“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和全球文明倡议是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提出的,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宗旨理念和大党担当,“现代化之问”的中国方案为各国政党探索本国现代化道路提供全新选择,大大推动各国政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全球文明倡议从不同维度回答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的具体要求,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注入强大正能量。  相似文献   

14.
推进国家现代化是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为应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冲击,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渐明晰:现代化之于中国的首要意义在于改变落后挨打的命运,赢得国家独立,迎接现代化成为先进政党改变落后国家状态的战略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最初将现代化定义为工业化,将其作为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径,并在探索中逐步明确和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内涵,开启了追赶世界现代化的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愈加自信,“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也是可以引领世界现代化前进方向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钟德涛  李俊 《理论探讨》2006,3(1):163-165
中国政党制度最本质的特征决定了完善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党自身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政党制度完善的本质要求,其合乎逻辑的路径选择在于从党与国家和社会的动态关联中去把握:从党与国家的关系层面而言,党要采取现代化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从党与社会的关系层面而言,要不断提升党适应和整合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命题,从根本上明确了新时代的强党目标。作为百年大党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持续增强政党能力以实现能力本位的现代化调适。“理想源流、使命源流、现实源流、问题源流”等四个方面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建设最强大的政党”,政党能力体系的理想构成及其基本要素揭示了“怎样才是最强大的政党”。新时代必须协同推进政党能力的科学调适以实现“建成世界上最强大政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黄蓉生  耿靖 《理论与改革》2023,(1):13-23+167
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与实践性,在统筹把握“两个大局”的基础上,坚持破解本国现代化难题与世界现代化悖论相统一,意义重大,终将成为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一颗璀璨明珠。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四力”赋能。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刻诠释内涵、特征、路向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价值引领力;通过广泛动员各民族、全体人民、华夏儿女弘扬主动精神,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精神推动力;通过系统强化指导思想、价值立场、基本遵循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指导力;通过深入开展政党塑造、人才锻造、环境营造等,赋予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保障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本质及其先进性,造就了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幸福为己任,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民事业甘于奉献和牺牲的自觉政治团体意识。政党精神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巩固,其实现形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和历史时期不断创新,形成理论基础的科学性、团体意识的先进性、内在驱力的传承性、政治定力的确定性等四个特征。弘扬政党精神,可以有效地消解对党的建设错误认识,创新实现路径及其表现形式,发挥其引领社会进步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金河 《团结》2007,(4):12-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历史选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政党和政党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模式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近代中国在引进政党和政党制度后,在经历了多党制、两党制、一党制模式的实践失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的政党制度模式。深入研究和探讨中国政党制度模式发展演变的历史,对于澄清社会上存在的盲目崇拜西方政党制度的错误认识、挫败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成为主导近代以来民族国家建构并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主体政治力量,是近代中国特殊历史和政治文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政治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