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威 《当代世界》2014,(2):46-49
<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世界受益,也引发了黑客入侵、网络犯罪、网络战等全球性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广泛渗透于一国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诸领域,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地位凸显,成为影响当今世界国际关系走向和国际治理的重要议题。网络攻击:全球化国家安全新挑战网络攻击是指那些致使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数据遭受破坏、更改、泄露,系统无法连续可靠正常运行、网络服务被迫中断的恶意行为。近年来,网络攻击主体复杂、变种丰富、  相似文献   

2.
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代表的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际安全的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对网络空间的国际治理和安全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的研究看,国际规范、治理机制等领域的理论范式对网络安全议题具有非常强的解释力,但也面临着网络安全技术带来的挑战,需要在理论与方法上进行一定调适。以美国大选"黑客门"为例来分析,已经出现了网络空间安全从分散到融合,网络安全态势从等级化到非对称,网络空间从权力扩散向网络赋权三大趋势。因此,国际社会需要采取务实举措,推进平等参与并建立综合性机制框架来共同应对上述挑战。对于中国而言,从建设网络强国的角度来看,应该直面当前国际网络安全面临的困境,主动设置议程,推动网络空间的规范建设,维护网络空间的和平稳定,使网络空间也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对现实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保障网络生态安全对维护国家多领域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当前,威胁我国网络安全的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面对日益复杂化、隐蔽化、长期化的网络安全风险,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战略指导,积极探索网络安全治理问题,对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及推动国...  相似文献   

4.
维护网络安全是各国共同面对的世界性难题,各国网络安全战略重要举措体现出某种程度的共通性,以及遵循网络安全保障规律的一致性。比如,通过战略调整网络安全领导体制机制以强化综合协调,将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和政府网络信息系统作为国家战略保护的重点,强化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全面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的公私合作和国际合作,提升国民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以及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等。同时,由于要实现的战略目标各有侧重,各国网络安全举措又在同一问题上体现出不同的针对性和指向性。梳理各国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举措,分析其中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对我国维护国家网络安全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申淑平 《法制博览》2023,(8):124-126
近年来,网络诈骗在高校校园中屡屡发生,校园网络诈骗已经不单是校园安全问题,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校园网络诈骗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了网络安全教育缺失以外,隐私严重泄露、网络监管不力、防诈力量薄弱、安全技术落后等均导致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难以根除。鉴于此,本文重点从安全教育机制、隐私保密机制、网络监管机制、协同反诈机制、技术防护机制五大方面出发,探讨了高校校园网络诈骗防范机制的建设思路,以期为校园网络诈骗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宫云牧 《国际展望》2024,(1):54-74+159
拜登政府于2023年3月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这是自小布什政府以来美国发布的第四份网络安全战略报告。作为在网络空间拥有非对称技术资源优势与支配地位的国家,美国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始终以护持网络霸权为目标。从小布什政府、奥巴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再到拜登政府,美国在网络空间的战略目标从国内控制、国际塑造、单边护持,发展为多边“竞赢”;其针对网络安全的策略也经历了本土防御、网络威慑、进攻性行动与综合性遏制四个阶段。美国政府相继推出的网络安全战略既具有延续性,又存在显著差异,其背后反映出美国对网络空间、自身实力地位与安全威胁的认知演化。随着综合实力的变化,美国对于自身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认知发生了转变,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认知也不断变化。在地缘政治与网络空间安全化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国针对网络安全的战略叙事也随之变化,这成为美国国家网络安全战略演进的主要驱动机制,由此加剧了网络空间的泛安全化与意识形态化。  相似文献   

7.
受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步伐加快,中国崛起势头慢劲、周边国家借美抑华意图加深等内外因素影Ⅱ向,中国周边安全环境FJ趋复杂。其中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小断上升,尤其在恐怖主义、核安全、网络安全、水源争端、能源安全、毒品走私等问题上面临严峻挑战?妥善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对中国未来维护周边稳定、赢得战略主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网络环境是社会和谐系统的有机构成。网络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的负面效应危害着社会和谐,诸如网络非道德化倾向成为滋生网络违法犯罪的温床,网络成瘾症阻碍人的发展,网络犯罪是社会和谐的大敌等。必须从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网络的和谐,既靠法律,又靠道德;必须坚持“依法治网”与“以德治网”并举,以及加强依法管理、加快安全技术研发等措施,形成一套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网络当中也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加强网络安全、规范网络秩序,各种措施纷纷出台。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网络中匿名状态下产生的问题,从网络间接实名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实名制下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匿名制与实名制的优劣,希望为将来的网络立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7月5日联合国公布了名为"全球网络安全指数"(Global Cybersecurity Index)的调查报告。报告充分折射出美国所遵循的"网络威慑战略"所具有的两方面特点:一是拥有强大的技术、资金支持,二是缺乏国际合作的意愿和动力。网络威慑战略不仅是美国传统国际战略理论与网络安全问题结合的产物,也是分析特朗普任内美国网络安全政策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中、美作为网络空间中的两个大国,尽管存在一定的利益分歧,但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共同的网络安全挑战。网络安全在过去近十年一直占据着中美关系议程的重要位置,不仅得到了两国元首的高度重视,两国政府也建立了多个对话渠道来管控双方在此领域的分歧和矛盾。历经近十年发展,中、美两国围绕网络安全问题互动的内涵在不断扩展,挑战也不断增加。2020年以来,受技术竞争、地缘政治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多重影响,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碎片化、阵营化、意识形态化不断加剧,前景不容乐观。本院联合国内网络研究领域重要机构的学者组成项目组,推出研究报告《竞争但不失控:共建中美网络安全新议程》(英文版名: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A New China-U.S.Cybersecurity Agenda),研判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带来购物方式的改变,目前网络交易已成为我国最主要的交易方式之一。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网络交易的时间跨度更长、不确定性更大,对此国家已出台相关法律对其进行专门保护。其中民商法是规范网络交易行为的最重要的法律,因此本文从目前网络交易中常见安全风险出发,分析民商法在安全保障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恐怖主义与“一带一路”网络安全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晓风 《国际展望》2016,(4):116-132
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空间与经济社会运行融合和国际恐怖主义演变两大趋势互动的结果,当前网络恐怖主义主要表现为宣扬恐怖理念、招募组织成员、发布恐怖信息、传授恐袭技能等网络支恐活动。对"一带一路"合作而言,网络恐怖主义意味着助推地区恐怖主义势力发展,阻碍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干扰"一带一路"合作社会基础等不利影响。推动反恐和网络安全合作,可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安全方面的吸引力,保障"一带一路"合作项目顺利实施,预防恐怖主义在网络空间滋生和蔓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中国可以通过区域反恐合作和网络安全合作,建立打击网络恐怖主义的共识,促进应对网络恐怖主义的政策协调和机制合作。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全球环境恶化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问题上升为安全问题。"环境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水安全、气候变化、公共领域、环境难民和军事与核扩散等方面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环境问题也在几个方面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存在着不安全因素,对我国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形象构成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华 《法制博览》2023,(3):77-79
随着电子网络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基于网络平台产生的纠纷也越来越多。针对网络服务提供者对网络平台享有较高的控制力与把握力,应突破传统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将网络服务提供者纳入安全保障义务的义务主体范围之内。本文从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概述入手,分别讨论了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的内涵、类型与价值,进而分析了当前我国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的制度短板,并提出了我国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制度的完善路径,旨在通过《民法典》视阈下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规制边界探讨,为我国构建起完善的网络平台安全保障义务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黄河  吴雪 《国际展望》2011,(2):29-45
后冷战时代,随着传统的军事安全地位的相对下降,全球环境问题正渗透到国际关系领域成为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甚至成为国际冲突中的一个新热点。对于全球环境问题,传统经济学所提出的解决方法并不适用,因此有必要对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国际公共产品”理论进行改造和重构,提出“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有关国家为了本地区的环境安全而联合起来共同生产和维护环境类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必将成为今后国际关系的一个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7,(6):17-19,16
网络成瘾是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而新出现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国家都陆续出现了这一问题并呈日趋严重之势。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青少年网络使用问题,网络成瘾成为影响我国人民健康,尤其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鲁传颖 《国际展望》2016,(1):117-134
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进程不仅涉及信息发达国家与信息发展中国家在互联网关键资源、网络权力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复杂博弈,还包括政府、私营部门和市民社会等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博弈。"棱镜门事件"在加剧网络空间治理博弈的同时,也推动各方政策立场持续调整,增加了治理合作的可能性。与此同时,网络空间领域的博弈也反映出互联网治理与网络空间治理等相关治理理念的相互冲突与相互融合趋势。目前,中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上的参与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需要以网络空间博弈的发展趋势和治理理念的演进为基础,结合"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网络强国战略,以国际机制塑造、人才培养及技术发展等为核心建构长远、完备和全面的参与战略。  相似文献   

19.
傅绿松 《法制博览》2023,(26):66-68
网络经济的发展,迅速打开了网络交易市场,我国网络交易量逐年上升,但其中出现的信誉缺失问题却越来越多,信誉是网络安全交易的保障。为了营造健康和谐的交易环境、打造有序的诚信交易市场,需要社会各界携起手来一起努力。  相似文献   

20.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新一轮地缘政治博弈的大舞台,网络地缘政治成为大国博弈的一个分析视角。网络空间组成架构的地缘属性、网络空间活动主体的地缘属性以及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日益上升的权力,都构建了网络空间的地缘政治属性。中美关系中的网络地缘政治逻辑包括六大方面:地缘政治思维构建网络安全话语和政策、网络空间人造壁垒与地缘政治空间的重合、网络主权问题强化传统地缘政治理论、网络空间权力争夺重现地缘政治竞争、网络军事化趋势加强地缘政治冲突风险、网络问题逐渐被纳入传统地缘政治格局。由美国引导的大国网络博弈的地缘政治趋势对全球网络安全形势形成了威胁,中国应与各国携手,超越地缘政治并推进"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