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六、关于对外开放和抓住时机、发展自己邓小平同志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提出的"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党的十...  相似文献   

2.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三、关于中国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政策一邓小平同志坚持毛泽东同志关于"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的战略方针,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尤其是近邻发展友好合作关系。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现在属于第三世界,将...  相似文献   

3.
系统研究深入领会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柳瑟青八、关于"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国际背景下,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不仅为中国完成统一大业指明了道路,而且也为世界局势的稳...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试论邓小平外交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的重要论断。在此基础上,邓小平同志调整中国外交政策,使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 策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中国发生政治风波和 国际风云激变的严峻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提出“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 养晦、有所作为”的伟大方针。这些构成了完整的邓小平思想科学体系。邓小平思想准 确地体现了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和当今时代的本质,不但开创了中国外交的崭新局面。并 为中国新时期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前夕,中苏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历经了30余年的冰封期后,终于实现了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关系正常化。从中国方面而言,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导下实现的。邓小平的和平与发展、坚持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独立自主、务实外交等四个方面的外交思想在中苏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金钊 《国际安全研究》1999,(4):26-30,40
邓小平是杰出的国际战略家和外交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他以战略家的远见卓识和深邃的洞察力,冷眼向洋看世界,形成了一整套的国际战略思想,主要有: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改变“一条线”战略,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提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主张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提出“一国两制”、共同开发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邓小平分析社会主义教育问题的根本 方法。研究邓小平教育理论中的辩证法, 正确认识和处理若干关系, 有利于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9.
关于反腐倡廉,邓小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结合中国国情皆有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论述。邓小平反腐倡廉思想,必将指导我国反腐实践向纵深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的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青 《东南亚纵横》2003,(10):15-18
1992年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 :“广东20年将赶上亚洲‘四小龙’ ,不仅经济要上去 ,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 ,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 ,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还提出 :“新加坡的社会秩序算是好的 ,他们管得严 ,我们应当借鉴他们的经验。”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之后 ,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很重视邓小平的指示 ,派遣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徐惟诚副部长为团长的精神文明考察团(包括中央办公厅、中联部、文化部、研究室等单位人员)到新加坡考察访问。新加坡党政领导人高度重视邓小平对新加坡的评价 ,他们热情接待来访的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价值理论, 是对传统人生价值理论这一古老问题在新时 期的科学审视。它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为背景, 以人们的利益追求为切入点, 深刻阐述了物 质利益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并 赋予它们以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2.
1978 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并适应国内全面拨乱反 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开始对中国对外政策进行调整,实 现了从70 年代“一条线”向80 年代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战略性转变,对中国的国 内建设和对外关系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生价值理论, 是对传统人生价值理论这一古老问题在新时 期的科学审视。它以有中特色社会主义现实为背景, 以人们的利益追求为切入点, 深刻阐述了物 质利益追求和精神价值追求、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并 赋予它们以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把主权视为国家的生命,强调主权问题没有回旋的余地,是不可以讨论的。在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中,要进行有理有节、沉着冷静的斗争,对复杂的主权问题,要把坚定的原则性和解决途径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国力是国家主权的基石,没有四个现代化,中国在世界上就没有应有的地位。利用机遇把中国发展起来,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和世界和平环境。中国不能把自己搞乱,这是中国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全人类负责  相似文献   

15.
经过对“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的中国政府,开始彻底调整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各方面的方针政策,奋起直追了。   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大风起兮云飞扬,美国面对的是又一种精神面貌的中国。   1979年 1月 29日凌晨 4点半,大洋彼岸还是 28日下午 3点半,一位中国老人,一位身材矮小,头脑聪慧的传奇人物,一位经历了几十年战争洗炼、和平考验,两次被“打倒”两次又“复出”的智者,来到首都机场,他就是伟大又神秘的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邓小平没戴帽子,他身着灰呢大衣,深灰色制服,在自己祖国人民辞旧迎新的爆竹声中携夫人踏…  相似文献   

16.
马孆 《东南亚》2005,(1):1-6
邓小平同志1978年11月对东盟三国的访问,是他在中国历史进入大转折前夕的一次重要访问,其意义不仅在于邓小平同志在访问中的一些谈话对中国在新时期实行全面对外开放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还在于这次访问本身向东盟国家乃至世界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中国要化解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对立。从此次访问开始,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的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并带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友好关系的发展,从而打开了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因而这次访问的影响极为深远。本文拟从国家关系、党际关系,以及对外经济关系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与东盟国家从…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邓小平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王保勤中美关系自两国建交以来经历了多次波折。最近,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给中美关系的发展又罩上了一层新的阴影。此时,回顾一下80年代邓小平同志对中美关系中两次波折的处理,是有益的。一、80年代初,对里根政府在台湾...  相似文献   

18.
陈敦德 《海内与海外》2002,(11):12-17,11
汪东兴深知邓小平的厉害,连夜重新查阅毛泽东关于邓的各种指示 4月6日夜里,汪东兴已经到了平时睡觉的时间了,他还在看着材料。 他在去找邓小平谈话前,觉得有笔杆子李鑫陪同还不够,自己还认真地做了准备。他深知邓小平的厉害,当年邓小平去莫斯科把  相似文献   

19.
艾君 《海内与海外》2011,(11):25-27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长治久安、要发展崛起,文化道德是最起码的底线,也是兴国之魂。没有道德作为基础的法律都会是浮云。邓小平一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可惜一段时间里,经济硬过头了,另一头相对软了,杠杆出现失衡,社会问题也就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本文结合《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学习,试从三个方面作些初步探索:(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严重低潮的时候,举起的一面指引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前进的马克思主义旗帜;(2)它回答了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指明了当代社会主义如何前进的道路;(3)它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从而使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