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片面追求“一步到庭”,缺乏必要的庭前准备 “一步到庭”这种庭审方式又叫直接开庭,即在开庭前,法官只有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其他证据一概由当事人在法庭上提出。在庭前不同当事人及代理人接触,不进行任何庭前调查,询问取证。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法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提高审判工作的公开性、民主性和高效性。实质上,片面追求“一步到庭”,  相似文献   

2.
民事诉讼庭前准备程序,是指民事案件在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活动的诉讼程序。在许多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完善,庭前准备程序已成为民事诉讼中的重要环节,其程序价值日益凸现。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庭前准备的规定过于宽泛,其地位完全依附于庭审程序,庭前准备活动尚无任何程序价值。于此,传统的审判方式中,裁判法官不惜一切去进行充分的庭前准备,庭前大量调查、搜集证据,并以此为由与当事人广泛接触,极易失去中立性和公正性。鉴于此,后来轰轰烈烈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提出了“一步到庭”、“直接开庭”的呼声。  相似文献   

3.
与会代表在总结、交流改进民事审判方式经验的同时,指出要使民事审判方式进一步规范化、制度计,既要转变观念,又要大胆地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来自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的思考本刊记者戴建志“一步到庭”,不能没有庭前准备在司法实践中,一个概念的提出,往往牵动着对传...  相似文献   

4.
正庭前会议是指审理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过程中,为避免审理的中断或拖延,保障集中审判、快速审判,法官依职权或依控、辩双方的申请,认为有必要时,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到庭对庭审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必要沟通的庭前准备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82条规定,"在开庭前,可以召集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与审判相关的问题,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中国特色庭前会议程序的建立,打破了刑事审判程序由公诉直接过渡到审判的模式,在公诉和审判之间植入了中间程序。建立庭前会议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自80年代末发端,虽然至今已历10年,但改革进展不大,除了司法体制不健全、公民法律意识薄弱等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把整个审判方式改革全部着眼于庭审程序上,而忽略了审前准备程序的重要性。当前不少地方推行"一步到庭"或称"直接开庭",省略了必要的审前准备,由于法官庭前未能理清案情线索,找不出案件争议的焦点,直接开庭难免有些盲目性,无法把握审理重点,不能有效驾驭案件的审理,结果导致  相似文献   

6.
新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审判方式作了重大改革与完善。将原有庭前调查、庭前审查、法庭调查等诸环节统归于:“法庭审理”中,实行“一  相似文献   

7.
当前影响深化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三个问题●何宜敏近年来,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加快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建立高效、民主、公正的诉讼机制,总结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推行“直接开庭”,做好庭前必要准备,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过程中,出现了庭前准备到何...  相似文献   

8.
从刑事诉讼立法和理论上说,法庭审理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心之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庭审前的活动,事实上在司法实务中,庭审准备特别是庭前调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影响和制约着整个法庭审判活动。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缺乏深入的研究,冈此,本文拟就人民法院的庭前调查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庭前调查的性质现代刑事诉讼是建立在审判、控诉、辩护三大诉讼职能分立的基础之上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专属行使,其中心任务是对起诉方的指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9.
庭前准备即为开庭审理所作的准备,是指在案件受理之后,开庭审理之前、法院和当事人围绕开庭审理所进行的一系列诉讼活动。作为案件开庭审理的必要前置工作,庭前准备在诉讼程度中的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各地法院进行的审判方式改革过程中也有不同的作法。传统的审判方式中法官过分注重依赖庭前准备,为在开庭之前对案件有一个全面了解,不惜一切去调查取证,  相似文献   

10.
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本院大法庭公开审理一起购销合同货款纠纷案,由于被告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和委托代理人拒不到庭,造成审判工作未能顺利进行,审判长宣布延期审理。到庭旁听的四百多名群众对此议论纷纷,有的批评被告单位“藐视法庭,法制观念太差”,有的要求对被告单位这种目无法律的错误行为“在报  相似文献   

11.
试论庭审前准备程序的设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各国民、商诉讼法律对庭前程序规定不尽相同 ,但从英美、大陆两大民、商法系发达国家现状看 ,民事诉讼活动已从原来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庭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据统计 ,法院在庭前诉讼准备程序中消化了绝大部分民、商案件 ,反映了设立该程序的效益价值。最高法院下发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中 ,对我国民诉法关于审理前准备做了“庭前了解双方当事人矛盾焦点、组织必要的交换证据”的重要补充。此规定为庭审方式改革 ,适当拓展庭前准备工作范围提供了一定的活动空间。但严格讲 ,它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庭前准备…  相似文献   

12.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在关于做好庭前必要准备及时开庭审理问题中明确规定:对“案件比较复杂、证据材料较多的案件,可以组织当事人交换证据”。由此,在司法解释中确立了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然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最近,日照中院制定了审判方式改革标准,在该市法院全面实行。一、受理的经济纠纷案件,应该实行“一步到庭”的必须全部做到,应当开庭审理的必须开庭审理。开庭前,审判人员不得单独会见一方当事人及其代理  相似文献   

14.
审前准备程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诉讼中的审前准备程序是开庭审理前的一个诉讼环节,其内容和做法各国不尽相同,但从西方各国民事诉讼法共同的发展趋势来看,民事诉讼活动由偏重开庭审理而转为审前准备与开庭审理并重。审前准备程序成为民事诉讼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我国正在进行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不少地方推行"一步到庭"的做法,使民事审判弱化了审前准备工作。这种改革的利弊和走向如何,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甄贞 《法学家》2001,(2):20-28
现行刑诉法对原庭前审查程序作了重大修改,将庭前实质性审查改变为程序性审查,取消了庭前案卷移送制度.而司法实践对该程序的改革更是超前一步,将审判流程管理职能也赋予了庭前审查程序,实行立审分立,"将审判管理的全过程分为立案审查、庭前准备、排期传递、跟踪督办、依法审理、案件评查、违法处理、结案归档八大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以及运行程序和期限作了明确规定,"①使立案庭掌握案件流程控制权,与审判庭分工负责、相互协助、相互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16.
审判方式改革刚开始的时候,不少人心里没底,存在“四怕”:一怕当事人举证不可靠,二怕一步到庭会乱套,三怕审委会放权无依靠,四  相似文献   

17.
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审方式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剖析直接言词原则的含义及其体现的诉讼价值着手,结合现行审判程序存在的主要弊端,就直接言词原则与庭前审查、庭审方式和更新审判等问题进行了论述,提出庭审方式改革应着重围绕三个方面进行,即明确审判人员的职责,给法官在法庭的角色重新定位;建立完善的证据展示制度,充分发挥控辩双方在法庭的对抗作用;加强合议庭功能,纠正“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不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8.
(查点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到庭情况并请入席) 我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1.到庭所有人员听从审判长统一指挥,一律关闭通讯工具,遵守法庭秩序,不准吸 烟。 2.旁听人员必须保持肃静,不得喧哗、鼓掌、插话,不得进入审判区,有意 见可以在休庭后提出。 3.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不得中途退庭,如擅自退庭,是原告的作撤诉处 理:是被告的则依法缺席判决。 4.审判人员或法警有权制止违反法庭纪律,妨碍民事诉讼活动的行为, 对不听制止的,可依法予以训诫,责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罚款、拘留;对情节 严重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下面请法官入席。报告法官,当事人均已到庭,请开庭。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审判方式改革在全国法院系统广泛展开,其中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强化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强化庭审功能,要求当庭举证、质证、认证,避免庭审走过场。为此,许多法院推行了“直接到庭”的做法。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审判人员却感到,新的审判方式下当事人质证、辨论无序,没有针对性,庭审时间长,虽然提高了案件审理的透明度,但却达不到提高审判效率的目的,违反了诉讼经济的原则。针对这一问题,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探讨,笔者认为,建立庭前证据交换制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第16条指出,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要进一步完善举证责任制度,要建立重大、复杂、疑难案件庭前交换证据制度。本文拟就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存在价值、各国相关制度的比较、我国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构想、以及建立庭前交换证据制度面临的困难等四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浅见。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庭前交换证据制度的诉讼公正价值 1.保证双方充分准备,防止“突然袭击”,做到以证据打官司。在我国诉讼实践中,有的当事人或律师经常在案件开庭之前,故意不向法庭提供自己已收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