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朱明勋 《前沿》2011,(10):54-56
中国传统家训思想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是二者的混合物。其精华主要表现在:在为人处世上提倡与人为善、在自处上提倡慎独、在持家上提倡勤俭、在为官上提倡清廉、在读书上提倡读书做人等五个方面;其糟粕主要表现在: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严重的上下尊卑等级观念、对妇女有严重的歧视、在择业上重仕农轻工商、教子有严重的迷信思想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瑶族文化发展与现代化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生 《湖湘论坛》2002,15(5):79-80
悠久的历史给瑶族人民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溶于血与肉的瑶族传统文化,既有反映瑶族精神的精华,同时也有形成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非现代性的、甚至阻碍现代化的糟粕。因而,如何摒弃瑶族传统文化的糟粕,弘扬瑶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实现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仍然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冲突探索瑶族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的作用和影响,着眼点不是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本身,而是形成这些文化现象和文化产品的行为方式,以及其中蕴藏着的民族文化心理。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对瑶…  相似文献   

3.
张娟 《前沿》2006,(10):185-188
腐败的泛滥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根源,其中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下形成的传统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无疑不可忽视。传统政治文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包含集权专制,“人治”、官本位、宗法、臣民意识等封建思想糟粕,也具有德治、尚贤、义高于利等廉政文化精华。其糟粕构成了腐败滋生泛滥的心理温床,其精华所提倡的价值观和道德教化则应该为我们所弘扬和用来构筑反腐败的思想防线。有效反腐要求我们对传统政治文化仔细检索和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传统哲学的内容极为复杂,仅就关于义与利、理与欲、己与人之关系的哲学论证来说,就育许多不同的观点,其中既包含了许多业已过时的、反映封建的政治伦理关系和负面的人性的糟粕,也包含了依然具有现实主义的、反映中国人民对于真善美的理想人格的追求的精华。因此,我们应该对传统哲学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善于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5.
如同每种有价值的管理时尚一样,“合作”也有其精华和糟粕,因此你必须理清。你不仅需要冲破“市场僵脑”和“等级制僵脑”的束缚.还要对人们如何建立关系多加注意。这里的人们指的是有能力的成年人,而不是那些需要随时监管的孩童或只顾做买卖的商人。  相似文献   

6.
从最近召开的全国铁路政治工作会议上传出一条新闻:石家庄站党委书记王跃胜,成功创建了国际互联网上第一个个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思想政治工作之窗”。截止10月底,该网站的访问人数已超过2.2万人次。 王跃胜从1997年开始学习计算机,年底接触互联网。经常上网,他感到互联网是一个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世界。各种思潮踏着网络  相似文献   

7.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需要研究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继承传统文化。我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对传统文化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历史的态度,使其“古为今用”。对传统文化进行分析、筛选、充实、创新。分析,就是要辨别是非,分清精华与糟粕;筛选,就是对合理的积极的成分进行深入研究比较,选择有现实价值的思想成果,发扬光大;充实,就是对一些不完善的思想观念加以改造、丰富;创新,就是把优秀  相似文献   

8.
李学明 《传承》2009,(18):132-133
当前,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都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需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周易》所蕴涵的德行思想分出精华与糟粕,批判继承其优秀的因素,抛弃其糟粕。大力倡导《周易》中阐发的德行思想、道德准则,并注入现代社会的新鲜内容,对克服歪风邪气和不道德行为,达到人生真善美的境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郭绍明 《新东方》2007,(11):49-51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广的影响,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吸取、发扬儒家学说中的精华,批判、剔除其中的糟粕,成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2年6月11日《北京日报》刊登李慎明的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精神生活的特质来界定,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文明和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的文化与文明,在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取不同社会文化形态中的精华组成了人类历史中的文明。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不同社会形态文化中的糟粕必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最终被人类新的进步文化所扬弃或者抛弃。  相似文献   

11.
可以认为,黑格尔是哲学史比较学的先驱。而黑格尔的巨著《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就是进行哲学比较的一种尝试。在这里,他不仅把东方哲学放在一定的历史上作纵向考察,而且还在空间上与西方哲学作横向比较,从中揭示其基本特点。因此他的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是哲学史比较学研究的一个成果。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在论东方哲学中贯彻的哲学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取之精华、避其糟粕,对建立哲学史比较学的科学的方法论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12.
儒家伦理思想,是一个多层次的文化复合体。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史上,它曾经长斯为封建统治所利用,作为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无疑具有糟粕的一面;但它在长期的发展演化、吸收融合中,又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极因素,对中华民族心态的形成和延续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因而又具有精华的一面。今天,儒家伦理思想不仅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还冲出国界,走向世界,成为许多国家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儒家伦理思想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代人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儒家伦理思想究竟有哪些内容值得总  相似文献   

13.
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方法论思考张成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认真解决的历史课题之一。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首先要提出传统文化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的问题。这实质上是以什么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或者说,在传统文化的取舍面前,...  相似文献   

14.
唐月 《传承》2010,(33):86-87
儒家礼治、法家法治、道家无为之治的思想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三种重要的政治思想。它们立足各自的哲学基础争鸣辩论,同时又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共同发展。面对作为思想资源的三家学说,我们应该取之精华,去之糟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刘寒娥  张丽萍 《前沿》2009,(3):181-183
中国新闻传播思想的形成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近百年的发展历史中,中西方的新闻传播思想既有其共性的一面,也有其各自不同的内涵。由于双方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媒介生态环境的差异,其思想出现了本质上的差异。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野分析探究中西方新闻传播思想的密切联系和内在分歧,特别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趋势下,在中西文化交流和对话日益频繁中,即实行科学的“拿来主义”。又结合具体国情,吸收精华。剔除糟粕,在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实现传媒的世界化。走“和而不同”的道路,从而提高中国传媒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人类文化发展史。我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悠久的道德传统。这一道德传统,尽管混有不少封建性的糟粕,但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有价值的精华。今天的中国是对历史的中国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批判继承和吸收中华  相似文献   

17.
当前,传统人生现、价值观乃至整个传统文化都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需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对<周易>所蕴涵的德行思想分出精华与糟粕,批判继承其优秀的因素,抛弃其槽粕.大力倡导<周易>中阐发的德行思想、道德准则,并注入现代社会的新鲜内容,对克服歪风邪气和不道德行为,达到人生真善美的境界,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刘敏 《湖湘论坛》2013,(2):93-103
英雄的产生是由主客观条件决定的,只有在逼人的形势下善识其逼,在宜人的形势下善适其宜,才有可能成为英雄。英雄是难能可贵的,是杰出而有重大贡献的,但却不是绝对和全能的,而是有局限性和片面性的。英雄的产生是多元的,是相佐相辅而出现的,在英雄的峰顶上,不是单鹤孤立,而是群英聚会。英雄影响的大小、长短取决于他生前的思想和行动在何种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普遍性和后世的社会需要,后人如何打他们的旗号,如何阐发和利用他们的思想和主张,那完全是后人的事情,他们不能对此负责。人们对于那些在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中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往往会产生感恩和崇拜的思想,虽然有其自然性合理性,但如果超出界限,转化为迷信和神化,就会走向反面,成为历史发展的拖累和障碍。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的道德追求及其局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育民 《湖湘论坛》2010,23(2):79-84
曾国藩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民本及公天下的思想传统,其忧乐观体现出一种较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境界。他认为"国以民为本",为政治军,要以"爱民"为念。对于国事公事,曾国藩早年便"誓如己事",更升华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公尔忘私,国尔忘家";对身家私利则廉清自矢,没有将作官视为牟取私利的途径。作为统治集团的一员,曾国藩又有着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以及与人民对立的一面。其民本思想具有"驭民"之术的性质,其所忠诚的"公"和"国",也是以君为纲。区别传统伦理道德中的糟粕和精华,是我们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巫文化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巫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底层,不但以其原生或次生形态存在于中国少数民族中,而 目以其各种升华、变态形式保留在汉文化中,对中国社会数千年的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着广泛的 影响。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是我们对待民族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