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主要依赖思辨方法。进入本世纪后,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并尝试运用实证方法进行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出版、发表了许多成果,使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更为多元化,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运用实证方法起步较晚,在理论研究、立法及司法改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但是将其运用于刑事诉讼却是对这种科学理论的滥用。首先介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主要观点,并以此为基础论述了其在我国刑事诉讼及其特殊领域证据法学中的影响,并以此为视角对我国刑事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重新作出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王渊 《人民检察》2011,(24):34-37
2011年10月28日至30日,由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本届年会期间,还举行了法学社团登记管理改革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一届会员大会第一次会议,并选举产生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  相似文献   

4.
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长期被比较法学范式与新意识形态法学范式所支配。这两种研究范式所生产出的研究成果并不足以支撑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现代化。当采用实证研究的范式来观察与思考中国的刑事诉讼制度时,可以探求到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更为有效的思路与方案。实证研究范式与传统研究范式的差异,还使得实证研究范式具有构建中国本土化刑事诉讼理论体系,打造具有中国气派刑事诉讼制度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目的的确立及其实现,决定着刑事诉讼活动的方向,也与刑事诉讼主体、职能、结构等紧密相关,因而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现代西方国家及日本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争论,主要有实体真实说和正当程序说。实体真实说刑事诉讼目的在刑事程序领域居核心地位。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不同学说。本文拟从多元化角度入手,研究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进一步论证多元目的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于2008年9月19日至22日在峰峦叠嶂、林海茫茫的革命圣地井冈山举行。本次年会由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与江西省人民检察院联合主办,人民检察博物馆与南昌铁路运输检察分院联合协办。出席本次年会的有来自国内各有关高校从事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教学的学者以及中央和地方公、检、法机关的有关人员、有关法制媒体的记者等近200人。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目的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国内外法学人士对刑事诉讼目的进行研究并形成许多理论。本文在评析刑事诉讼目的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刑事诉讼历史的了解,形成的是揉入国学思想的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目的论。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的现代化必须立基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科学化,而刑事诉讼研究者确立科学的法学研究方法论则是后者的基石。法学研究方法论是关于法学研究方法和思路的总体性抽象说明,它的重点在于解释说明研究过程中研究者的哲学观念和基础认知,更多的反映了研究者预设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基本的学术立场。需要在区分法学研究方法论与法学研究方法、法律(学)方法论三个概念的基础上,认知法学研究方法论的特殊价值。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应以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论为借鉴,从研究的逻辑起点、研究的认识论基础和研究的学术认知立场三个层面入手,培塑本学科的法学研究方法论。  相似文献   

9.
2011年10月28日至30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1年年会在成都市召开。此次年会由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和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主办。四川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王怀臣,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周成奎、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卞建林教授出席并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尔梅、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者关于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权利义务说"、"地位作用说"和"诉讼职能说"等学说均以我国具体的刑事诉讼法律规定为基础,是典型的注释法学。超越注释法学的窠臼,从刑事诉讼目的论的高度重新审视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划分标准,是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理论研究的出路所在。本文认为刑事诉讼主体的范围应当由刑事诉讼目的所决定,是否有利于实现刑事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主体范围的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试论刑事诉讼构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刑事诉讼构造是重要的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之一 ,其科学合理与否对于诉讼的民主、文明起关键性作用。文章论述了刑事诉讼构造的理念与原则、刑事诉讼构造的模式并在评析我国刑事诉讼构造特点的基础上 ,显示出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构造的必要性 ,为刑事诉讼的民主、文明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应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进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审视与系统梳理,探寻出推动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化构建的重要理论。端正刑事诉讼目的,确立人权保障意识;弘扬程序法治理念,健全程序制裁机制;遵循诉讼运行规律,理顺控诉审判关系;发展诉讼主体理念,完善刑事诉讼构造;引入谦抑比例原则,规制权力行使;贯彻宽严相济政策,探索新型诉讼程序是实现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构建科学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科学构建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月中旬的井冈山,送爽的秋风与革命年代的激情,感染着每一位出席2008年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年会的学者和专家。宜人的气候,似火的热忱,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命题,使与会者自觉把思绪聚焦于"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构建"这一重大问题。年会回顾了30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历史和成就,重点讨论了刑事司法职权配置、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和司法,以及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和律师权利保障等问题。本刊选择年会部分论文及本刊记者综述文章刊发,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在即,但是关于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我们始终缺乏一种方法论上的指引。“底限正义”理论是一种指导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有效方法和策略,它一方面认可人类社会存在着最低限度的正义要求,从而为以法律移植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另一方面又承认正义的相对性和多元性,承认法律制度移植的可选择性,从而为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了微观操作步骤。同时,“底限正义”理论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拓展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刑事诉讼法学理沦和改革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中,有些文章提出了刑事诉讼结构的问题。刑事诉讼的结构,是一个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它的提出和研究,反映了当前刑事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化和完善刑事诉讼制度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介绍和研究英美法学的著作和文章日渐增多,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的诉讼观念,开始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产生影响,有些人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英美当当事人主义诉讼结构的模式,来评断我国的刑事诉讼结构的问题。应当承认,我国的刑事诉  相似文献   

16.
刑事诉讼目的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目的的确立及其实现,决定着刑事诉讼活动的方向,也与刑事诉讼主体、职能、结构等紧密相关,因而成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本文拟就此问题试作探讨。一从根本上说,刑事诉讼作为一种国家专政活动,其目的是维护统治者的统治秩序。但这一最终目的,是通过具体诉讼案件所追求的直接目的来实现的。现代西方国家及日本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争论,主要有实体真实说和正当程序说。实体真实说  相似文献   

17.
1996年3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出版的全日制本科刑事诉讼法学教材多达199部,涉及70家出版社,在总体上呈现出数量逐年提升的发展趋势。对其中79部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抽样调查显示:教材在著作形式上以主编类占主导,以编著类和专著类为补充;责任者为正高职称的教材数量占了绝对多数,但是,正高职称的作者比例较高的教材却不多;教材在内容、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我国应当采取措施限制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随意出版和提高刑事诉讼法学教材的权威性。学生和教师在问卷调查中所表达的观点促使我们应当关注刑事诉讼法学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23,(1):44-53
<正>2022年11月26日至27日,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大会暨2022年学术年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京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我国法治现代化进程中的刑事诉讼制度与法学研究展望”。现就会议各阶段发言及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刑事诉讼法治建设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在会议开幕式致辞阶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介绍了当前人民法院刑事诉讼领域的四项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略论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以经济学实证方法为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学实证研究方法成就了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中被认为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的地位。而现有研究方法的不足,严重阻碍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学科的发展。从方法论入手,检讨现有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从实证经济学方法的科学性中寻求灵感,是提升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科学性的一条捷径。从注释方法到比较方法再到实证主义,从对策研究走向解释现象,是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走向多元和成熟的表现,而价值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方法的分野,是增强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客观性的必然要求。更为重要的是,从方法论层面对于刑事诉讼实证研究方法进行正本清源式的剖析,才能避免实证方法的庸俗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相关问题的回答等四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刑事诉讼法学的真正研究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