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育体系是印尼穆斯林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伊斯兰宗教知识与信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印尼独立后,随着国家向世俗化与现代化方向转变,印尼的伊斯兰学校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转变."去伊斯兰教化"与"去政治化"成为印尼政府改革伊斯兰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针.在苏哈托推行"新秩序"时期,改革伊斯兰教育成为政党斗争的一个焦点.一方面,印尼的传统伊斯兰学校在政府的打压下渐呈萎缩与衰落之势;另一方面,传统伊斯兰学校也被迫朝着"世俗化"与"现代化"的方向改革,求得继续生存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伊斯兰学校的宣教运动也逐渐高涨,对推动当代印尼伊斯兰激进主义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魏玛共和国是德意志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国家,也是德国政治教育制度化的诞生时期,对当代德国的政治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本文通过对其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深入剖析,探询魏玛政治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美日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世纪德国洪堡创立柏林大学,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大学理念以来,各国科研与教学的结合便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一个基本特征。随着全球高科技化、深知识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把注意力转向研究生教育和科研的发展。美国和日本是世界科技水平居于领先地位的国家,而且都擅长借鉴外来经验,比较美日两国研究生层次的教育和科研有助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慧  谢莉花 《德国研究》2021,36(2):54-71
近几十年来,教育体系融通性成为德国教育政策热点词,这既是教育政策改革的既定目标,也是对未来教育体系发展的美好愿景.社会的结构性变迁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共同促发了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在德国,教育体系中融通机制的构建是一个在教育政策支撑下 目标动态发展、内涵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资格框架等能力量度工具,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之间统一的能力认可与换算逻辑.其在实践探索中已有重大突破:一方面提供稳定且明确的普通/学术教育路径和职业(教育)路径;另一方面积极构建多种可能性的融合路径,既有职业教育与学术教育双向开放和过渡的传递型模式,又有同步融合职业教育与大学准入资格、学术教育的混合型模式,还有跨教育领域创新性教育一体化安排的聚合型模式.教育体系中的融通机制在不同教育类型、层次之间提供灵活的、多样的教育路径,塑造职业教育与普通、学术教育多层次互动关系,满足个人与社会对教育与职业的期望,促进德国现代化教育体系的全面形成.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旅游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经过50多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并存的体系。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旅游教育,使当前日本旅游教育呈现为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日本是教育立国的典型,借助教育这一有效手段,国民素质显著提高,国力逐渐增强.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二战前日本借着明治维新和西方先进文明的传人这一大环境的有利东风,不断改革和调整小学教育制度,随之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主要论述了近代日本小学教育内容的历史基础,并对近代日本小学教育的内容分阶段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最后对其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8.
从九十年代起,我国就开始了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和指导,着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一场变革在当时也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反响。这一教育的改革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所实行的应试教育而发起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高分低能、固定思维、被动学习等缺乏创造力的教育弊端,在教育的国际化进程中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罗振玉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清末民初新旧交替时代、对社会影响较为复杂的罗振玉,由于其晚年的保皇行为,以及"硬把日本的军阀与日本的学者等类齐观,进而又勾结日本军阀,建立伪满洲国",的行为,为世人所不齿,因而他在辛亥革命之前的教育活动及思想等也少有人注意。但作者认为,对于历史人物,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其思想变化及对社会的影响。本文主要利用第一手资料,通过罗振玉的教育活动及在《教育世界》上发表的相关教育文论,来研究其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探讨其思想形成的渊源。罗振玉教育思想的发展,根据其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01年11月赴日考察之前为其教育思想初步形成时期:1901年-1902年在日本的实地教育考察,在江苏、广东等地的教育实践活动,无疑使其摆脱了前期主要从译书、文论等有限空间来间接了解新  相似文献   

10.
1945年越南独立建国后,越南进行了三次以中小学教育改革为主的重大教育改革.经过这三次改革和几十年的发展,越南的中小学不仅在学校和学生的数量上大幅增加,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有了较大的改进,而且教科书和教学设备等也有所改善.然而,越南的中小学教育在物质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越南要实现21世纪"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多样化和民主化"的教育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教育在人才培养体制上的改革,是俄罗斯教育超越70年苏联时期的封闭状态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标示,这既反映了俄罗斯教育的开放气魄,同时也展示了俄罗斯在文化上的对外吸纳力量。  相似文献   

12.
战后初期,在民主化教育体制建立、战前封闭型教师职前培养模式反思以及社会对“教师”职位认识变化的影响下,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走上了开放型的发展道路.其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整编旧制师范学校、在旧制帝国大学创设教育学部以及在一般大学开设教师培养课程.研究战后初期日本教师职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措施以及所出现的问题对正处于教师教育转型期的我中教师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美研究生教育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侯勇 《当代亚太》2003,(5):62-64
本文比较了中美两国在研究生教育上的差异 ,认为美国模式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海外华文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梳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海外华文教育是中国语言文化教育在国外的一种延伸,是一种国际性的教育.海外华文教育自其形成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本文首先界定了华文教育的概念,而后将其划分为形成、兴盛、不平衡发展、复兴、高涨五个阶段,并作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追溯了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描述了华文教育在泰国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更好地发展泰国的华文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是依靠新科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自8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开始策划高等教育向何处发展问题。一是如何维持本科教育的现有规模;二是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到何种程度更为适宜。围绕这两个问题日本大学审议会进行了长期申议,并提出多项答审报,最终答审结果表明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并向高层次发展,实现研究生教育规模成倍增长的目标。目的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满足高科技人才需要,实现终身学习社会。那么,日本为何90年代后期相继提出这两项大胆设想?从经济发展形势看正处于衰退时期,随之雇用形势不断恶化,人才市场供过于求。为此,提出上述两大设想的经济因素似乎不占…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平理论在法国教育中的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 《法国研究》2004,(1):208-213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世纪,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各国都意识到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竞争中的重要地位。而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教育。教育是提高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关键,因此各国都在为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进行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制定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  相似文献   

18.
新马华侨女子教育在二战前,尤其是20世纪30年代获得初步发展,其表现在接受英文教育和中文教育的女生人数增多,女子接受更高一级教育的机会增多,华侨女子英文教育已形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而华文教育也从小学发展到高中教育.战前华侨女子教育的发展,为华侨妇女争取经济独立、社会参与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英国学院制与德国研究所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系统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日本则在引进德国讲座制和美国研究生院制的基础上,形成了“附庸式”和“工业实验室”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变革中,美国衍生出协作式和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日本则加强了大学的基础研究和科研训练地位,“附庸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渐向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20.
二战结束以后,日本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了中学课程中与现实发展不相符合的内容,其中包括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日本的历史教育通常包含在社会科教育之中,是社会科教育的一环。到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普通学校的历史教育,逐渐形成了三个主要特征:第一,作为社会科教育一环的历史教育,突出其培养国民素质的教育本质;第二,在学科目标和内容方面,突出小学、初中和高中一贯性的教育方向;第三,以终身教育理论为现实指导,拓宽学科教育内涵。1989年,文部省新订《学习指导要领》,对在指导思想、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