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日本的私学振兴与政府资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后,日本教育的普及,私学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是众所周知的。1950年,各类私立学校的学校数和在校生数在各类学校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大学为52.2%和60.6%;短期大学均为88.6%;高中为20.5%和15.5%;幼儿园为58.4%和50.8%。到1991年,各自所占的比例变化是:大学为73.5%和73.0%;短期大学为83.9%和91.9%;高中为23.9%和28.9%;幼儿园为58.3%和78.1%,另外,专修学校和各种学校基本上都是私立学校。由此表明,私立学校在日本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义务教育除外)。那么,战后日本的私学是怎样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呢?政府对私学的发展又起了怎样的作用呢?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需要回顾一下战后日本私学的发展过程。 一、战后初期日本私学的振兴与政府扶持 战后,日本私学在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两次大的财政危机。一次是战后初期,另一次是经济高速发展期的1965年前后。 战后初期,由于受战灾影响,日本私立学校的校舍大部分被破坏,一时难以复课。而且,当时日本社会处于一片混乱状态,衣食住等生活必需品严重缺乏,再加上通货膨胀恶性爆发,人们为生存而拼搏,战前所实行的保证私学财政的“供托金”,随之失去了它原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高等教育,自进入本世纪以来,一直以令人眩目的速度发展.1945年日本只有48所旧制大学,但到1980年时竟高达1025所。高等教育发展的这种迅猛程度,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极为罕见的。这一发展过程是伴随日本教育政策的变化与日本经济界对高等教育领域的逐渐渗透,扩张而相应地展开的。 围绕着人才培养这一核心内容,日本的教育政策是从“发掘人才”、“开发人才资源”向着“人才开发”,进而达到“培养未来型的全面人才”的连续过程。应当说,这是一个循着两条轨迹的复合变化过程。其一,日本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发展,一方面国家为了发展经济和加强国际竞争,在高等教育方面,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培养经济界所需的科学技术人才,政府将整个教育纳入经济发展计划;而另一方面,由经济界向政府提出种种改革意见,到直接介入中央教育审议会和临时教育审议会,公开提出经济界对  相似文献   

3.
日本公民馆是战后日本新创建的一种社会教育设施,公民馆的创设对战后日本的社会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研究日本的社会教育决不能离开公民馆的存在。公民馆无论在战后日本经济恢复时期,还是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对促进日本经济发展和繁荣社区居民文化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日本公民馆的发展及其特点,在提倡“以德治国”和把我国全面建设为“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对我国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战后恢复生产与日本公民馆的创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衰退,社会生活混乱,广大日本民众处于极度的迷惘之中。…  相似文献   

4.
吉田茂(1878~1967)是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在二战前长期活跃在日本外交第一线,二战后,又在日本战败改组和重建时期,五次组阁并三度兼任外相,成为战后日本复兴与发展的奠基人。吉田茂的执政时期,正是本世纪40年代后半期到50年代前半期复杂多变的历史时期,日本面临经济复兴与国家重建与独立的两大课题。战后初期,日本被盟军占领,旋即即又被冷战风云抛卷至国际政治斗争的夹缝之中,使本已困难重重的日本重建事业更加举步维艰。本文试图将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某些特征,同美国对日政策的演变相结合,考察吉田茂战后经济外交思想的形成、实践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5.
日本战后初期,推行了解散财阀、土地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等三大经济改革。在这三大经济改革中,金融体制也随之进行了相应整顿和发展。从而促成了一个具有日本特点较为完备的金融体制的形成。它是以作为日本的中央银行——日本银行为核心,并以民间机构的商业银行—一都市银行为骨干,再以地方银行等其他各类专业金融机构,以及各有关各政策性专业金融机构等所组成。相继推行了低利率、金融业务的严格分工和外汇管制等三大金融制度。这项制度在扶植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稳定和发展以及进一步促进金融自由化改革等方面,起了一定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70年代特别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经济从高速到低速的稳定发展,又由于西方各国面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及浮动汇率的采用,因而,导致了日本金融体制以至国际经济的急剧发展和变化。在  相似文献   

6.
日本是太平洋西岸一个蕞尔岛国。海运、造船业对于日本的发展至关重要。战后初期,面临经济复兴重大课题的日本,海运成为其瓶颈性问题,故此,海运政策曾成为战后初期日本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7.
战后六十余年,日本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中不断发展,对日本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职业教育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体系化、法制化、市场化、综合化、终身化等显著特点。研究战后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对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有着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私立高校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的私立高校作为国家的教育政策目标而出现是在明治五年(1872年)颁布《学制》以后,但是一直发展很缓慢,第二次大战后,日本在积极发展国立、公立高校的同时。也在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私立高校的振兴。据《文部统计要览》统计,1992年私立大学已发展到384所,是1950年的三倍,占大学总数的74.4%,其学生数达到168万,占大学学生总数的73.3%。私立短期大学已达到449所,是1950年的二点四倍,其学生数为49万,占短期大学学生总数的92.4%。此外,日本私立的研究生院、高等专科学校、专修学校(专门课程)也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日本政府一再声称,日本私立高校的发展促进了日本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并成为日本高等教育机构的主要支柱。那么,战后日本私立高校为什么能如此迅速发展呢?归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与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治维新初期起步的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日本曾先后参照法国、德国和美国高等教育模式,发展和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并使之不断向多样化、终身化和国际化方向推进。实施大学国际化尤其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也是日本政府、学者和高等院校的共识,回顾和反思日本大学国际化进程,既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也有失败教训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在构建关于战后世界政治安排的同时,苏联领导人也非常关注在战后同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问题.迈斯基向莫洛托夫提交的关于战后美英经济政策的报告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制订出来的.在这两份报告中,迈斯基对战后美英的经济政策以及苏美和苏英经济关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提出的关于苏联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的构想,对当时苏联领导人在战后与美英发展经济关系等问题上的认识产生了影响,并且这种构想与苏联领导人在战后初期奉行的大国合作战略以及关于国内经济重建问题的一些思考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
战后日本旅游教育从中等职业教育起步,经过50多年的充分发展,形成了中、高等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研究生教育并存的体系。200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观光立国战略,高度重视旅游业并且大力支持旅游教育的发展。为响应政府号召,国立大学也开始发展旅游教育,使当前日本旅游教育呈现为全方位、多角度、国际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2.
1945年8月,日本天皇在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及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统治的终结。作为战胜国的美国借机以联合国的名义进驻日本并控制了日本政府,在战后日本社会制度改革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拟就战后美国对日本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得到专家的指教。一、战前及战争期问日本教育概况日本是近代迅速崛起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亚洲第一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封建社会时期日本在吸收借鉴中国教育的同时注重培养“大和魄”,也被称为“和魄汉才”教育。19世纪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于高等教育是否需要均衡发展,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考察日本高等教育发展轨迹,我们认为,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实践,是在关注和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尤其是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前提下,逐步促进均衡发展的。在教育机会均等、为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学习理念等价值观的指导下,通过促进体系均衡、大学分散化政策、大学扩张政策、大学抑制政策、高等教育计划、建立闪耀着个性光辉的大学等多种途径不断选择和调整高等教育政策,努力消除差别。从战后的改造高等教育体系到自由放任发展再到通过计划调控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体现了日本对高等教育发展路径的主动选择。  相似文献   

14.
作为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面对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国家创新能力不足.日本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并对研究生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改革的核心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分析了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和动因,探讨了日本研究生教育在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方面的经验与做法.以期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有所裨益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几十年来,东盟与日本的关系从初期的若即若离发展到今天的密不可分,其间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这一过程中,东盟国家对日本的态度也经过了排斥到接受甚至认同的转变.尽管如此,在双方关系的发展过程中,东盟国家始终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后动漫角色商品化是在美国迪士尼角色商品化模式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由大众传媒发展、角色版权授权、角色商品系列开发等所带来的动漫产业链条的拉长,以及丰厚的利润回报,为日本动漫从业者以及动漫企业开辟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日本战后动漫角色商品化发展也进一步明确了以授权为主的市场交易机制,并以丰富多样的商业实践,奠定了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基础。同时,日本战后动漫角色商品化发展也与当时社会需要相呼应,并为首要目标群体——儿童消费者广泛接受,这也为日本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社会基础与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与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明治维新初期起步的日本近现代高等教育已有百余年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 ,日本曾先后参照法国、德国和美国高等教育模式 ,发展和改革本国的高等教育 ,并使之不断向多样化、终身化和国际化方向推进。实施大学国际化尤其是日本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 ,也是日本政府、学者和高等院校的共识 ,回顾和反思日本大学国际化进程 ,既有成功经验可供参考 ,也有失败教训可资借鉴。一、日本大学国际化的进程在“求知识于世界”这一政纲的影响下 ,明治政府 (186 8~ 1912 )共聘用外国专家 30 0 0余人 ,其中在国立大学任教的人数仅次于通产省的聘…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人的公私观经历了三次变迁。战后初期,随着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天皇制及家族制度的解体、"灭私奉公"观念的淡化以及自由民主人权意识的上升,私的立场得到重视和强调。经济增长时期,现代化的企业组织成为日本新兴的共同体,日本传统的主从关系支配下的拟家族式的序列等级制,以及"恩情"与"奉公"的伦理融入企业制度中,日本人的奉公对象普遍指向企业,公的意识高涨。泡沫经济破灭后,终身雇佣制的传统企业经营模式受到冲击,个人能力主义上升,对企业的忠诚意识弱化,重视家庭及个人之私的趋势抬头。与此同时,对爱国心的强调、以及在国家之公与个人之私之间构筑社会公共层面的呼声,体现了日本人公私意识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日本收入分配制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珺 《当代亚太》2005,(4):21-27
本文考察了日本战后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的调整和完善,分析了日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我国分配制度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日本发展企业内教育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今世界各国,以企业内教育见长者,当首推日本。这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的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从数量上讲,战后日本基本上普及了企业内教育,据统计,现在日本大企业对各类人员的再教育普及率已基本上达到了100%,中小企业也达到了80%以上;从质量上讲,凡受过企业内教育的职工,不但绝大多数都达到了所期待的知识、技术水平,而且还养成了良好的企业意识和职业道德,成为真正的“企业人”。日本企业内教育的成功发展,为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日本企业内教育何以发达到如此程度?他们是如何认识企业内教育并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其成功发展的?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并据此提出一些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