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军 《今日浙江》2011,(2):14-17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近年来,我省坚持民生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步伐不断加快。在转型发展的新征程中,我们要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置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民生改善推动改革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努力开创我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王建 《群众》2012,(4):64-6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关键在民生。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必须从社会所需、群众所盼出发,以改善民生、维护民利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度满意度,打牢社会和谐的根基。近年来,泰州市高港区通过力量向基层集聚、资源向民生汇集、财力向村居倾斜的方式,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初步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3.
<正>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国家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新部署,深入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各项民生事业有了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提高居民收入是改善民生的基础和前提。2013年,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增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指明了方向。人大教科文卫工作面广,涉及社会发展事业的多个方面,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工作都是涉及千家万户、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也就是涉及民生的各项社会事业。而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相似文献   

5.
渠慎坤 《群众》2023,(23):25-26
<正>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扛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治责任,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第一责任,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关注改善民生,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进完善城乡共享的民生保障体系。近年来,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  相似文献   

7.
纪梅英 《中国民政》2011,(12):50-51
民政工作是为民之政,和谐之基,承担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重要职责,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实践中,山东省东营市民政局坚持以人为本、民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按照群众需求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寓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实现民政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信息化,切实保障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奎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监督力度,进企业、走社区、下乡镇、入学校,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奎屯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加大监督力度,进企业、走社区、下乡镇、入学校,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沈宣文  陈茜图 《就业与保障》2013,(4):F0002-F0002
近日,福建省省政府徐钢副省长莅临省人社厅调研,听取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徐钢副省长指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是民生工程,是为人民群众谋福祉的一项光荣事业。在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社会管理格局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地位越发凸显,作用越发重要。近年来,省人社厅顺应形势,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促进就业、社会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就业方面,省人社厅承担了全省范围内促进就业的管理和组织,在宏观政策制定、微观组织和应急推动方面做了细致的工作。社会保障方面,根据形势发展变化,相应建立、完善和维护社会保障制度,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维护劳动者社会保障权益,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均衡器”的作用,有效维护社会稳定。劳动关系方面,建立健全劳动监察、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2.
民生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经济和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劳动就业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中共十七大把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相似文献   

13.
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在实施中,必须与依照法律和妇联章程开展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正确处理好与政府、其他团体及妇女群众的关系;必须与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抓住决策、执行和评估三个环节来实施参与;必须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在一起,找准工作定位。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群众》2012,(5):54-5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镇江新区主动适应发展阶段的新变化,积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与时俱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逐渐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有机结合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在新形势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人大工作与时俱进的职责坚守和以人为本钓价值回归。在这方面,地方人大不仅应当而且可以大有作为。立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建设。地方人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依法履职的头等大事,通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以及督促办理代表议案建议、妥善处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等  相似文献   

16.
陈野 《重庆行政》2014,15(6):43-45
正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迫切需要,是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客观要求,对于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孙艳芳  李菲 《前沿》2014,(17):146-148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实践,是建设现代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贯穿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综合改革。当前,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核心和关键是加快医保付费方式改革,通过支付制度改革,可以明显提高医疗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有利于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制度保障,不断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集中力量办好民生大事,就是要把发展作为基础,抓住就业这个民生之本,狠抓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分清轻重缓急,勤俭办一切事情,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9.
金华公安机关结合本地治安实际,以防范社会化、服务人性化、境外人员管理国际化的"三化"工作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金华公安机关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为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很多启示。"三化"工作有利于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激发活力;有利于打造服务型警务,保障民生;有利于按国际惯例办事,提升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20.
季建业 《群众》2011,(3):10-11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学习班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关注民生,高度重视民生,切实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