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潘孝榜  徐艳晴 《人民论坛》2013,(11):123-125
近些年来,我国公众在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公众在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中没有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发挥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热情与潜力的关键.文章主要深入分析了公众参与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和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童星  陶鹏 《中国减灾》2011,(15):38-40
自以"一案三制"为基础的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后,对于自然灾害的管理也被纳入了我国应急管理的体系。以应急管理的方式来治理自然灾害,其长处是加强了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信息的报送和沟通渠道更加顺畅,灾后的救援和处置也更为有力。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不断细化,内容不断丰富,质量不断提高,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了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应急预案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应急问题的迅速处理。日前,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演练成为一个较好的检验方式,特别是经常性演练,不仅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完善应急预案,还能不断提高整体应急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04,(8):10-16
近日,民政部颁布了重新修订的《民政部应对自然灾害工作规程》,按照灾害损失情境,从中央层面将灾害分为四个等级,进一步规范和细化了灾害应急响应的工作流程,明确了相应的救灾工作内容和对策。这是民政部贯彻落实国务院审定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具体步骤,也是全国提高政府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重大举措。本刊现予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杨凯 《人民论坛》2014,(6):143-145
在应对自然灾害的过程中,国内民间应急救援组织扮演着积极的角色。但是国内民间救援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以及国内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的协调机制也尚待完善。文章尝试通过平台建设与购买服务等方式解决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之间,以及民间应急救援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协调和管理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玮 《中国减灾》2022,(5):16-19
自然灾害核查评估是评价和认定重特大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有效支撑应急救灾、受灾群众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建立灾害核查评估技术体系是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介绍了灾害核查评估技术体系的组成、灾害核查评估工作实践,并提出该项工作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未来的工作展望.  相似文献   

7.
来红州 《中国减灾》2005,(12):30-31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响应制度的建立.规范了我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对于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中所设立的应急响应启动标准,是针时我国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出现的一次灾害过程而言的。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9.
程琦 《理论月刊》2010,(4):87-89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应急物流有效组织的基础,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不同于一般营利性组织的物流管理体系,对其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在界定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这一概念的内涵后,基于我国已出台的相关预案和近年来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救灾实践,分析了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当前运作模式,指出了该管理体系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提出了旨在改进该体系运作实效的关键任务和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08,(10):14-14
2001年5月,民政部在安徽召开全国救灾应急预案工作会议后,安徽省把规范救灾应急预案管理,作为提升全省自然灾害管理水平的突破口,进行积极探索。到2007年主汛期前,省、市、县、乡镇、村及社区救灾应急预案全部重新修订并以政府名义出台,基本建立了“纵向到底”的五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  相似文献   

11.
《山西政报》2008,(20):14-19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是应急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建立和健全统一指挥、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序、安全可靠、运转高效的应急机制,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减灾》2014,(3):34-35
2013年,我国自然灾害以洪涝和地质灾害、地震、台风、干旱灾害为主,风雹、低温冷冻、雪灾、森林火灾等灾害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给灾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和地方各级民政部门按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要求,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派出应急工作组协助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紧紧围绕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确保灾后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时到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损失严重。美国应急管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套较为成熟的应急管理体系,积极借鉴其应急管理的有益经验,对提高我国政府应急管理的能力与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上海支部生活》2020,(6):56-56
刘敏:您好!我国应急管理事业起步于2003年应对非典疫情之后,非典疫情后,以“一案三制”为四梁八柱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来,所谓“一案”是指应急预案,“三制”则分别是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2,(8):6-7
2012年上半年,针对各地重大自然灾害,按照《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规定,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共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lO余次,三级响应1次,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政报》2008,(9):41-42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委、办、厅、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自2005年以来,我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总体上进展比较顺利,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内容覆盖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各个方面。但是,随着应急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应急预案不适应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实际的同题逐步显现,特别是今年南方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兄弟省市的经验告诉我们,原有应急预案在应对大范围自然灾害方面的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健全,对各类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订已势在必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有关规定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安排部署,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从今年第四季度开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应急预案的修订工作,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灾害的应急管理是一个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甚至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美国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说:"一次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失败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发现、培育,进而收获潜在的成功机会,就是危机处理的精髓;而错误地估计形势,并令事态进一步恶化,则是不良危机处理的典型特征"。这段话很好地阐述了美国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2015年春季,美国东北部地区暴  相似文献   

18.
自然灾害调查评估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环节之一,近年来逐步得到广泛重视和发展.自应急管理部组建以来,应急管理部门与地方政府组织开展了多次自然灾害事件的调查评估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本文在分析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现状的基础上,介绍了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的工作原则与几项常用的基本方法,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19.
李严锋 《中国减灾》2013,(10):24-25
中国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频度高、损失严重,研究和借鉴国外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及管理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应急物流特别是救灾物资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四川省南溪县人民政府主导编制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总预案》一书完成。它包括《自然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动物重大疫病防治预案》、《防汛应急预案》、《大风冰雹灾害救灾应急预案》、《雷电灾害救灾应急预案》、《农作物重大病虫鼠害防治应急预案》、《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森林病虫害防治应急预案》、《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突发性地质灾害救灾应急预案》、《重大干旱灾害救灾应急预案》、《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等方面。该书为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突发事件提出了纲领性的应急指导,也为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提高救灾快速反应能力,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