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进一步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是完成十六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必须从分析法律服务的特有属性和矛盾入手,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研究探索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路径。一、关于法律服务的双重属性及其相互矛盾法律服务具有“服务业”和“法律职业”的双重属性。(一)法律服务具有服务业的属性。根据世贸组织《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法律服务属于商业服务中的专业服务,法律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服务和其他商业服务一样,具有服务业的三个属性:一是有…  相似文献   

2.
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是完成十六大提出的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要求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依法治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我们认为,必须从分析法律服务的特有属性和矛盾入手、借鉴国外的有益做法,研究探索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纵观我国证券市场十年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始终是我国证券市场的一条清晰的脉络。我国的证券报道也是处于不够完善不够规范的阶段。证券报道从法律上要求具有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由于证券报道的社会影响很大,可以影响证  相似文献   

4.
法律规范之间的冲突是不是逻辑矛盾的问题是法律逻辑的前提性难题之一。凯尔森对这一问题的观点经过两次转变,最终采纳了否定说。但作为否定说主要支柱的效力论据误解了逻辑的性质及其适用的领域,弱化“效力”概念的做法只是转移或掩盖了问题,只有在区分规范的两种观念基础上彻底脱离“效力”概念才能走出困境。逻辑法则适用于法律规范间的冲突有其认知必要性与实践必要性。在此理论准备之下,肯定说能够证明,规范冲突可以被直接呈现或还原为逻辑矛盾的两种基本形式,即道义内部矛盾(反对性矛盾)与道义外部矛盾(对立性矛盾)。逻辑只适用于语义学规范的领域,但基于实践理性的假定,它对于规范创设者的行为同样会发生约束。  相似文献   

5.
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它具有规定性、确定性、强制性的特征。一定的逻辑结构是这些特征的体现,分析研究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仅对完善法律规范和改善立法技术工作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公民准确地学法,守法,用法,对司法人员正确地执法也都有着重要意义。那种认为研究法律规范逻辑结构是繁琐哲学的观点是不适当的。本文试对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加以探析进而说明这一问题具有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社会都有着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也都有着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显然,法律规范与价值观念之间有着某种内在关系,值得研究。这对于我们深刻地认识法律的本质和作用,对于正确指导我国的法制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要弄清法律规范与价值观念的关系,首先必须对价值观念的本质和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该承认,我们在这一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不过也已经确立了一些基本  相似文献   

7.
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以刑法规范为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凤梅 《法学杂志》2006,27(1):139-141
以刑法规范为视角去审视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两者均具有法律漏洞的填补功能。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均欠缺实质的正当性。对法律拟制与法律类推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之“法律规范说”检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单位劳动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组织社会化劳动所必需的制度。2007年6月通过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令人难以判断其对如何认定劳动规章制度法律性质所持的基本立场。我国劳动法学界倾向于将劳动规章制度归结为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行为规范,从而契合了"法律规范说"的见解,但是,"法律规范说"存在着逻辑矛盾,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制发展和劳动用工实践的现状,而从"契约说"的视角认识劳动规章制度性质应当是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9.
论法律冲突规范的软化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冲突规范的传统的法律选择方法是连结点选择方法。它反映了法律关系与一定地域之间的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这可以保证法律适用上的可预见性和一致性,具有许多不可抹杀的优点。但是,这种法律选择方法,要求一律按事先确立的连结点去选择法律,忽视实际生活的灵活性,不能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现实。因此,对传统的冲突规范的改造,首先应克服这种硬性规范所具有的僵固性,增加法律的灵活性,除了运用识别、反致、外国法内容查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等以外,软化处理的方式或途径还有:1.用灵活的开放型的系属公式代替僵硬的封闭的系属公式;2.增加连结点的数量,从而增加可选性;3.对同类法律关系进行划分,依其不同性质规定不同的连结点;4.对一个法律关系的不同方面进行分割,对不同部分或不同环节规定不同的连结点等。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引发各类伦理与法律问题,对人工智能进行规范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基于此,各国学者针对人工智能应用规范展开研究,呈现出从伦理规范研究向法律规范研究演进的态势。当前,国外人工智能应用规范研究已经取得多项共识,同时也存在诸多争议。主要共识包括三点:一是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方向应为社会伦理,二是基于确定的人工智能伦理,研究重点应当进一步转向技术实现,三是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具有局限性,未经法律规范的人工智能具有侵权风险。现有争议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立法的重点问题、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方向、人工智能法律体系的构建取向上。主要争议问题包括:人工智能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人工智能应用侵权的法律责任、人工智能治理中的发展与规范冲突、人工智能治理中的预防与监管平衡、人工智能特殊法律体系构建的主要方向等。未来研究应当立足现有对伦理原则的共识和对重点法律问题的讨论,从系统视角设计人工智能法律规范体系,同时在方法上注意融入计算机领域的研究方法,强化人工智能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法律的确定性和适应性是一对既相互矛盾又必须统一的因素。所谓法律的“确定性”,是指在每个单独的诉讼过程中精确预言法律后果和推断的可能性程度;法律的“适应性”则是指法律制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并在每个个别场合实现其正义目的的可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银行法律在规范金融活动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金融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需要采取与时俱进的态度,对银行法律进行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一、科技法律规范及其特点科技法律规范,即调整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它作为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及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所有其他性质.但由于科技活动的特殊性,科技法律规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法律多元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对各国法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当代中国自上而下推行法治,法律规范创制体系以国家制定法为中心,但现代社会中民间法的超强生命力、道德的法律化、法律原则的普遍适用等现象冲击了制定法的中心地位,法律规范的创制体系也由此趋于多元.这种多元主义法律观对当代中国的法治运行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若群 《河北法学》2002,20(4):133-136
信息时代给了有线电视一个广垠的发展空间 ,如今它已成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水可以载舟 ,也可以覆舟 ,它对我们这个地球村的作用 ,在我们今天这个法制社会 ,取决于法律对它的规范程度。为其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法律工作者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16.
在法律规范中,其具体的制裁形式、轻重程度是随案件的不同而各不相同的,但就思维形式来说,它们又都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本文拟就制裁与法律规范的逻辑推理,作一点粗略探索与分析。一、制裁的一般逻辑结构根据相应的法律规范的要求,可以把法律规范分为3类。一类是义务性规范,它要求必须如此做的积极的行为模式;一类是禁止性规范,它要求必须不如此做的消极的不行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和法制的发展,法律对侵权行为和侵权行为制度的规范功能有了界定。但社会在不断发展和变化,所以侵权行为制度的规范功能面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为此侵权行为制度的规范功能只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进而引导社会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律释义”是法学专家对某部法律所作的系统性、学术性解释。它从学术的角度,研究有关法律的解释,系统整理有关法律及其有权解释以及可作为法源的判例,并作综合性的评论。它有助于克服成文法的稳定性与社会现实适应性之间的矛盾,有助于统一、准确、具体地理解和适用...  相似文献   

19.
于杨 《行政与法》2014,(12):85-88
当前,我国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法的完善与发展对未来市场经济发展的秩序与规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经济法与宪法、民法、商法以及其他法律的协调关系后认为,只有经济法与其他相关法律在相互协调中共同发展,才能实现经济法的与时俱进,才能不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法律人思维中的规范隐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法学出现了各种流派以后,有一个重要现象值得法治论者去研究。这就是除了教义学属性的法律解释学以及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以外,多数法学流派的主要观点都是对现行法律规范的效力进行程度不同的消解、修正、甚至废止。这一方面丰富了法学研究的内容,使人们更全面地理解法律,但另一方面也从不同的角度挑战了法律甚至法治的权威。对此,法治论者必须正视。在很多法学流派中,由于带有教义学属性的法律解释学的基本观点被批判,尤其是后现代法学对法治基本原则的解构,使我们感觉到,法律人的思维(包括法学研究)中出现了规范的失落或者说法律的隐退。本文分析了在法律决断论和主体选择论的矛盾下,法律规范的尴尬地位、规范隐退的表现、原因以及拯救的姿态与理路,所蕴涵的问题意识在于批判能动司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