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个人主义的哲学意蕴包含四方面内容,即对个体存在的确认、对个人的抽象化、个体人的自主性和个体人的自利性,这四方面内容充分体现在经济学与哲学发展史之中.经济个人主义的进步意义体现在:它是现代性在经济领域得以生发的“思想催化剂”,促进了现代经济制度的形成,其象征性表述“理性经济人”对于构建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挥过积极的奠基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个人主义也日渐显露出其局限性:即经济个人主义有可能转向自我中心主义,从而使个体沦为极端化了的“自我意识”的奴隶;经济个人主义赖以存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土壤可能会扼杀真正的个体;经济个人主义的当下困境表现为个人的抽象性与现实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2.
肖瑛 《人民论坛》2014,(4):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3.
肖瑛 《人民论坛》2014,(11):14-18
中国社会当下出现的公共性不足问题,症结既不在于个人主义的泛滥,也不简单地在于传统道德的衰落,而在于"差序格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复兴及其所引起的"自我主义"的过分膨胀。因此,重建公共性的核心议题是把个人带回社会即重建个人主义,以个人主义建设为公共性提供价值基础,以公共性建设来引导个人主义远离自我主义。  相似文献   

4.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相对立的,弄清市场经济与个人主义的关系,将包含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在伦理价值原则上究竟提倡个人主义还是集体主义这一问题的合理解答。一、个人主义的经济前提不是市场经济个人主义倡导者一般坚持这样一个逻辑:市场经济需要主体由逐利动力所焕发的个体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每个人都必须拥有选择自己生活和事业的自由。而个人主义则充分尊重个人,强调个人在价值、尊严、平等及自由等方面的本位性和独立性,唤起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所以,个人主义与市场经济有着内在一致性。确实,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不应当提倡个人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理解什么是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妨看看《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条目中的说法:“一种政治和社会哲学,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不受外来约束的个人或自我。创造这个词的法国政治评论家亚历克西·德·托克尔把它形容为一种温和的利己主义,它使人们仅仅关心自己家庭和朋友的小圈子。作为一种哲学,个人主义包含一种价值体系,一种人性理论,一种对于某些政治、经济、社会和宗教行为的总的态度、倾向和信念。个人主义的价值体系可以表述为以下三种主张:一切价值均以人为…  相似文献   

6.
罗伯特·贝拉等在《心灵的习性》一书中指出,现代社会的来临促进了人的个体化,个人与社会相疏离导致了个体的原子化生存状况,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分离性状态。要解决这一困境,就必须对现代社会中的个人主义予以重新的审视与思考,客观认识并把握个人与社会两者之间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并且要通过重建社会生活、建构新型政治参与模式与革新政治理想来克服个体化时代所带来的丰裕社会的贫困。  相似文献   

7.
田明 《岭南学刊》2014,(6):112-117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围绕着人的自由问题而构建出来。在其中,个体目的是自我意识与社会意识衔接的基础。若没有人的现实目的就不可能存在着一个具体的、被体验到的社会。马克思历来主张"人应立足于社会现实"。强调个体目的是马克思思想的本体,并不是提倡个人主义,而是要在个体目的中呈现出社会维度,从而为解决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冲突提供理论支撑。马克思认为人应该具有自主性,没有自主性的人谈不上自由而全面发展。但自主的个体必须在社会中被合理地规范,以使其成为纯粹的,与人的类本质相统一的个体。个体与社会的矛盾只能在目的论范围内求和解,而不是在形式因的角度找到一个外在的准则。  相似文献   

8.
公共行政研究方法及其走向评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纵观百年公共行政发展过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理性思雏与经验的实用分析方法是其显著特征。本文认为,公共行政的研究方法,在保持现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应引入哲学的形而上的反思与批判的研究方法,以提高公共行政方法研究的层面与视角;引入理性与非理性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以克服单一的理性思维与正向思维的研究方式与方法;引入伦理的研究方法,在尊重科学性的基础上,打破行政的以个体为核心价值理念的结构,调整好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建立良性的社会导向机制。  相似文献   

9.
对现代性危机的批判是近现代理论家关注的焦点。从马克思、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当代法国左翼思想家朗西埃,尽管他们批判的路径和理路不同,但都具有总体性、社会性、历史性维度。基于现代社会危机的深层化,从更个体的、个人的、现实的维度来说,如何在现代性的焦虑、失衡和绝望中获得自我救赎,成为感性的人、本质的人,成为自己而不再是外物及异化的附属品,向个体的、内在的心灵去追寻,以心灵的美、和谐,澄明对抗现代性,审美化地生存于危机四伏的现代社会,将是一种内在的选择与出路,也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新的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0.
刘衍永 《湖湘论坛》2002,15(1):30-31,67
所谓个体道德,是指在一定社会生活中起一定社会作用的个体,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而具备的且指导自身行为的道德准则的总和。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从其表现形式而言,可以从社会和个体的层面、角度相对地区分为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社会道德表现为道德的宏观层面,个体道德体现为道德的微观层面。个体道德建构也就是个人道德上的实现过程,它是通过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道德内化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内化,个体确证自我作为道德主体的存在,显示自我的道德个性。个体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  相似文献   

11.
管窥个人主义/集体主义(IC)文化取向的自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我作为一种社会自主性存在,是特定历史和文化的社会建构物。文化在个体形成自我感和自我同一性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以此影响着个体的认知、情感、动机和行为表现等方面。本文在浅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简称IC)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文化环境中人们的自我概念、自我提升的差异以及生活在多元文化环境中个体文化同一性的特殊表现,并进一步对该领域的自我研究做了简要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陈红英 《前沿》2010,(21):52-54
在奥克肖特看来,个人主义的道德观是反思性道德观,认为自我是有意识地追求道德理想的;与这种道德观相符合,个人主义政治是对政府职能的一种理解,这种对政府职能的理解就是裁决;建立在这种政治观基础上的个人主义的政府则是主权政府,这种政府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以不对个人的权益构成威胁为限度;个人主义的主权政府是维护个人自由的。  相似文献   

13.
“以道观之”是对人生价值的观察 ,它既包含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个体自我价值 ,也包含社会批判意识、社会异端性格的个体社会价值。但其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却包含了否定个人的创造性、能动性和否定个人社会责任的深刻矛盾。庄子“以道观之”的理论意义在于超越世俗价值观的超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不是平等也不是公平正义,而是集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是对主张原子化社会与个体利益至上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扬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建立在真正的共同体基础之上,强调本体与他者、个体与集体、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的自由发展之间的和谐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更要把集体主义具体化到社会各个领域中去,在现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的解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自我实现”体现了人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的全面发展,但其也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极端个人主义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对年轻学子的心理冲击力,因此,加强对大学生自我实现的理论教育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荣誉感”作为个体对来自国家和社会褒扬与赞誉的主观感受及自我肯定性的心理体验而言,本质上是个体一种内在的德性,是个体在组织或国家社会参与中衍生的感知体验;其对于个人生活及社会参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或价值。通过考察青年群体在国庆仪式中的荣誉共识及再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人生哲学在理论基础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西方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个人主义,中国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是整体主义。个人主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理论,强调个人具有至高的价值,强调个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反对社会和国家对个人的干预和限制,提倡个性独立和解放,推崇个人奋斗;整体主义强调整体大于个体,认为个人没有个性、人格,个人必须融入整体。整体主义体现为国家本位和家庭本位,即个人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个方面。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的影响下,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一生追求的是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自我实现,而其中内蕴恰恰和德国的新个人主义相契合而与法国原子式的个人主义相反。对个人利益的关注构成马克思新个人主义的一个重要主题。马克思在考察个人时,始终把社会放在个人的前面,这是个人与社会关系的根本性变革,从而使个人真正有了依托。马克思实质上认为个人的自由才是最重要的,为了每个人的自由获得保障,也需要国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社会(共产主义时期的"自由人联合体")。  相似文献   

19.
贾中海 《长白学刊》2005,1(5):53-56
20世纪80年代,社群主义在批判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兴起.从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及双方的论战来看,二者无论在方法论还是在规范理论上都存在明显分歧.前者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方法论,而后者是个人主义的或原子主义的方法论.从价值观来看,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优先,个人权利是他人行为的一种边际约束;社群主义强调社会公共利益、群体利益的优先性,社群本身就是一种善.但是,二者都未真正解决人的本质,以及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问题.只有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解决了个人与社群的关系问题,并超越关于个体与群体对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窦丽萍 《传承》2008,(18):116-117
西方的价值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思想基础,重利轻义为价值取向,自我奋斗为实现途径,个人自由为价值目标,公正为社会制约机制所组成的一个价值观体系。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西方价值观对我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既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同时又产生了消极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