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哲学是关于法的最高形式的理论思维,是对法的基本问题的最高抽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直面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哲学的高度回答法的一般性问题,形成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法哲学观。这就是:中国法治必须立足国情走对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厘清德与法的关系,道德是法律的基础,法律是道德的保障;必须把握好党与法的关系,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法治;必须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坚持法大于权、依法用权;必须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必须把握好良法与善治的关系,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必须把握好公正与法治的关系,公正是法治的生命,法治是公正的护卫。  相似文献   

2.
曹倩 《当代世界》2016,(9):62-63
正2016年7月22日,来自坦桑尼亚、南非、津巴布韦、埃塞俄比亚、纳米比亚、博茨瓦纳等非洲六国政党政要和智库学者代表参加了由中联部主办的"万寿论坛",围绕"中非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展开对话,就治国理政、发展道路、双方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西方模式遭遇了一系列治理难题,普遍陷入理论和实践的困境。与此相反,中国共产党自执政以来一直履行着治国理政的职责,在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认识,为应对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而不断创新发展。当前,中国的治国理政格局已基本形成,其新模式就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和鲜明的时代特征。作为民主的重要内容,中国的治国理政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它遵循着科学合理、整体系统的进路,把握宏观与微观、当下与未来的平衡,真正实现治理路径与目标的统一,进而实现整体性、综合性的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不仅是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场域。在国家安全视域下进行网络治理,必须强化和优化马克思主义治理队伍,在技术层面和价值层面进行科学调控,在"时、效、度"等方面做好社会意识引导、社会舆论调控、社会情绪管理工作;启动权威的官方"网络百科全书"工程,清朗"词条"空间,满足网民知识需求,实现"守住红色地带、改变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的网络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5.
叶竹盛 《南风窗》2013,(2):82-85
法治最核心的内容是不仅仅要求普通的公民遵守法律,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求政府也和民众一样遵守法律,也就是说用法律规则来限制政府的权力。法治已成中国政治热词。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上,首次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方针。去年底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但是,中国在法律制  相似文献   

6.
张墨宁 《南风窗》2014,(23):37-3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和法洽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全会《决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肘,要坚持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也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中国迈入全面依法治国时代,执政党与法之间的关系是首先需要理清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张恒山。  相似文献   

7.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4):36-37
<正>法家虽然提出了可观的法治思想,成为富国强兵的有效之道,却又成为苛政乱世的始作俑者,这种悖论式的际遇无疑为当下我们思考中国的法治前途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源。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讲到,要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中国法律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韩非子等诸法家密集论述了法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提出了"以法治国"的说法,并和儒家一起,影响了中国往后的历代王朝统治者。  相似文献   

8.
治理腐败的能力及成效是衡量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从权力监督的视角来看,一些国家治理腐败的特点主要有:以法律规范权力,厘清权力作用边界,规范政党组织及其活动,引领公共权力的良性运行;以权力约束权力,通过议会制度分权制衡,发挥党内监督、党际监督的约束功能,使权力行使受到有效制约;以权利监督权力,注重运用民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打压权力腐败的空间。从这些经验可以看出,提高治理腐败能力,关键在于强化对权力的监督:打造完善的法律规范的笼子,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腐败;加强人大监督、党际监督和党内监督,增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能力,多管齐下治理腐败;畅通民众与新闻媒体监督渠道,通过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加强监督,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民众参与腐败治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面对国内外的新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政治理念,并通过有力的政治举措展现于国人面前。基于此,习近平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针对利益的博弈和思想的多元化,习近平提出了作为最大公约数且能凝聚共识的"中国梦"。面对困难和挑战,习近平同时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要"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打"铁"主体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素质必须过硬。由此,新一届党中央积极采取了多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政治举措,通过"反腐败"斗争、"为民务实清廉"活动等,使党从精神、能力、作风等方面真正"硬"起来。习近平政治思想可以用"五论"来概括:"梦"论思想——治国理政的符号指南、"治"论思想——治国理政的政治管理、"铁"论思想——治国理政的领导力量及其自身建设、"鞋"论思想——治国理政的制度保障、"导"论思想——治国理政的政治指导。这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内容丰富的政治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和合思想、民本思想、法治传统、正义思想、修身思想、廉政思想等是中华文化中仍具有当代价值的宝贵思想资源。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继承了其精华,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也凸显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务实思维方式、辩证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方式。探讨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传统文化意蕴,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更好地从传统文化的丰厚滋养中汲取历史智慧、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对国内外发展经验尤其是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国内外形势准确把握的理论应答。理论界、学术界探讨了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及其贯彻落实的路径和方法。关于治国理政思想科学体系的认识,主要有"重要观点"说、"三层次"说、"多重维度"说、"关键词"说、"十个方面"说、"单一维度"说、"八论"说等。理论界、学术界普遍认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具有逻辑性、人民性、实践性、科学性、多维性等特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今后,还应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形成背景、体系构建、特点梳理、地位作用等方面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主要内容。与此对应,其逻辑结构是由一条"主线"、一个"奋斗目标"、一个"核心"和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构成的。我们可以从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提出并推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及贯彻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和加强民生建设这三个层面,来把握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要深刻领会和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其包含的具有长远意义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3.
正记者:2018年4月10日,第十届中英政党对话在京举行。我们注意到,中英双方都非常重视此次对话,派出了高规格的代表团,您如何看待中英两国关系及中国共产党与英国政党之间的交流,特别是贵党与中共在全球治理和治国理政经验上的交流与合作。利亚姆·伯恩:英中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放眼全球,民粹主义日益抬头,曾经以开放为荣的国家正逐渐退出全球经济。英中两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上拥有共同利益,归根结底,只有通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德治是治理国家的两种不同方式,二者各有特点。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单纯的法治或单纯的德治都有局限性,好的国家治理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国家治理、法治、德治内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法治与德治具有非常紧密的辩证关系,经济治理、政治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治理都需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立法、执法及法律宣传等方法并重;在守法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守法的道德环境;在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背景下,党政领导干部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从事活动,做到以上三点,方能促进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赵义 《南风窗》2012,(2):10-10
作为行使最高国家权力的常设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透明度在进一步提高。人民有权利了解代表自己意志的立法机关是如何"治国理政"的,这与自己的切身利益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的世界大国,勇于承担和履行自己应有的国际责任,积极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及时向国际社会奉献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中国智慧,治国理政的中国经验,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从而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有益的公共产品。自人类步入近代以来,全球话语体系就一直为欧美国家所主导,因而体现着强烈的"西方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总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具有共同的指导思想、价值准则和理论精髓,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拓展视阈、深化主题、话语体系建构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中东是全球安全问题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东地区的冲突解决主要有三种路径——"以实力促和平""以民主促和平"和"以发展促和平"。"以发展促和平"强调"发展赤字"是引发冲突的主要根源,经济社会发展有助于维护国家稳定、化解社会矛盾和推动地区冲突解决,从而在国家和地区层面上将发展带来的经济红利转化为安全红利。该理念倡导发展与和平的联动性、"输血"与"造血"的两重性、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渐进性。中国在中东"以发展促和平"的实践分为国家和地区两个维度。在国家层面,中国主张尊重中东国家的发展权,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为抓手,通过发展援助等增强对象国治理能力;在地区层面,中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平台,促进区域设施联通,建立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地区和平。"以发展促和平"理念基于改革开放40年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参与中东安全事务的重要方略。  相似文献   

19.
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规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法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国家治理体系与法治体系的协调与统一,可以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现代化的相互促进,是铸就现代化强大国家、实现"法治中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正>1、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2014年10月20—23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京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共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从全面深化改革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与法治作为新时期治国理政的左右手,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改革动力和坚实的法律保障。十八大以来,党的反腐败力度史无前例,反腐败机制日臻完善,为新时期中国的法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