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樊丽沙 《求索》2014,(10):152-156
禅宗是西夏比较流行的几大佛教宗派之一。从出土的黑水城禅宗文献和西夏各地佛教遗迹来看,西夏禅宗信徒众多,不仅大量的汉文和西夏文佛经如《六祖坛经》、《禅源诸诠集都序》、《中华传心地禅门师资承袭图》等重要禅宗典籍在西夏流行,而且河西等地还有不少西夏僧众禅修遗迹。西夏禅师众多,但从文献来看,禅师的社会地位并不是最高的,与西夏多民族聚居的国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坛经》是中国僧人撰述的唯一被公认为"经"的佛典,以其特殊的哲学语言承载了深邃的哲学思想。如果从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相关内容来看禅宗佛法大义,《坛经》中体现的语言观可以划分为三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语言符号作为承载无上妙法的语形;用自性的语义突破语言符号的囚牢;以生命的直观呈现真如的语用。这三个阶段不仅是禅宗语言观的体现,更是禅师参禅悟道的层次展现。  相似文献   

3.
<正>坐落于广东韶关曹溪之畔的南华禅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有"禅宗祖庭"之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这句流传千古的偈语使这座千年古刹闻名于世。1月8日至11日,南华禅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暨禅宗文化交流活动在广东韶关成功举办,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4.
<正>1月8日至11日,南华禅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授牌仪式暨禅宗文化交流活动在广东韶关举办,引起海内外的高度关注和巨大反响。坐落于广东韶关曹溪之畔的南华禅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弘扬"南宗禅法"的发源地,有"禅宗祖庭"之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惠能这句流传千古的偈语使这座千年古刹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5.
王捷 《广东民政》2008,(5):48-49
位于韶关市南曲江县境内: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宇,创建于南北朝时梁天监年间(502—519年),初名宝林寺。唐仪凤二年(667年),禅宗六祖慧能住持曹溪,发展禅宗南派,故佛教徒对南华寺有祖庭之称,据说六祖慧能的著名偈语菩提本非树,出典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6.
胡晓青 《世纪行》2014,(5):12-12
<正>四月下旬,湖北省政协副主席肖旭明带队深入鄂东四县市,调研鄂东禅宗文化旅游工作。4月25日,应肖旭明副主席邀请,我有幸参加了省政协举办的"打造鄂东禅宗文化旅游品牌"座谈会。会上,聆听了中南民族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省旅游局、文化厅、民宗委等单位就打造鄂东禅宗文化旅游品牌提出的意见、建议,收获颇丰,启示我对武穴市擦亮四祖名片、打造禅宗文化旅游品牌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智慧的禅宗     
吴心 《黄埔》2009,(4):58-59
中国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寺院林立,从教者众,而且出现了许多教派,诸如,天台宗、惟识宗、华严宗、律宗、密宗、禅宗等。然而,除禅宗外,其它各派(不包括密教的藏传部分)在唐武宗灭佛运动后都逐渐衰微,或一蹶不振,或永远消失,只有禅宗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获得了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在唐中叶以后,中国佛教的发展即是以禅宗为其标志,禅宗甚至成了中国佛教的同义语,这种状况一直贯穿宋元明清历代。  相似文献   

8.
尽管有文献提及"急收"话语可用来保护面子、传达礼貌,但并未就其面子缓和功能予以论证,也未就其作为缓和手段的机制加以探讨。基于话语-互动分析法,发现急收话语是以维护面子为目标、在"面子威胁位置"省略诸如"负面消息""驱使""消极评价""难堪""隐私""冒犯""忌讳"等敏感内容、隐含传递说话人意义的话语策略,因而是一种缓和手段,其缓和方式是语用省略,不同于文献中提及的其他缓和手段的附加或替代的方式,其缓和的机制是基于语用平衡假定的话语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史景峰 《传承》2010,(33):160-161
禅宗是中国化的佛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禅宗起着桥梁的作用。禅宗不仅作为一种宗教传入日本,而且也作为文化根植于日本的文化之中,日本的武士道、茶道、建筑、庭院以及文学都深受禅宗的影响。在禅宗东渐中起重要作用的是无准师范和日本僧人圆尔辩圆。  相似文献   

10.
花园塘遐想     
文瑞 《福建乡土》2010,(5):15-16
赣州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内因有福寿沟、慈云塔、皂儿巷、南市街、宋城墙、廉泉、通天岩、东园古井等诸多的宋代景物而被誉为“宋代博物馆”,有“江南宋城”之称。更为奇特的是,赣州除了丰富的宋代物质文化遗产之外,还是中国八景文化、禅宗文化、理学文化、心学文化、客家文化的摇篮发祥地,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7)
禅宗无论在世界还是中国、在古代还是当代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它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从禅宗思想教旨、古文献可以看出禅宗之"不立文字"并非不要文字、佛教经论,而是不执着于文字。"不立文字"与禅宗宗旨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禅宗"空寂之美"的时间性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禅宗美学思想进行时间性解析,以窥探禅宗美学思想的内在奥秘与根源,是禅宗美学研究中本已的和不可或缺的理论问题.在禅宗美学中,美或审美不是一个既定、现成的目标或状态,美是在刹那间照面映现的瞬间澄澈之美.  相似文献   

13.
《松州》2015,(3)
禅宗是最具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佛教门类,禅宗的形成标志着佛教本土化的完成,禅宗的形成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禅宗思想与儒家文化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对禅宗的作用和反作用来说明,佛教与儒家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禅宗自中国传入日本,在日本古代禅宗被称为武士的宗教,有意思的是:一方是手拿屠刀武勇嗜杀的武士,一方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大慈大悲的佛教禅宗,两者观念相差如此巨大,竟也能走到一起,不可不谓其中有一定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而这主要体现在两者的生死观、因果观,善恶观以及修行方法上面。本文将就日本武士的特点、禅宗的特点以及日本武士与禅宗的契合,这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释见忍 《世纪行》2012,(1):36-36
一、黄梅禅宗文化的开发利用已经具备相应条件 一是全面贯彻落实宗教政策,加强了禅宗文化研修场所建设。 二是全力引进禅学领军人才,巩固了黄梅禅宗发源地的地位。 三是积极开展禅文化研修活动,推进了禅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彭仕雄 《世纪行》2014,(5):10-11
<正>2011年,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四祖寺调研时,提出了"弘扬禅文化,打造大品牌"的要求,全国、省、市、县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提出了众多的议案、提案、建议案,对打造禅宗文化品牌提出了期盼和希望。黄冈市委、市政府,黄梅等县、市按照领导要求和群众呼声,强力推进禅宗文化研究开发,制订了相关规划,建设了一批项目,引进了投资商和大德高僧,开展了一些重大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总体上看,黄冈丰富的禅宗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尚缺乏统一规划、先进理念、项目支撑、专业人才、交流合作,禅宗文化开发离大品牌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7.
话语的语用义早已引起语言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词的语用义的研究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主要是因为对词这一层面有无语用义尚存在颇多的争议。词语语用义的认知理据是词语语用义生成机理的一方面,探索词语语用义的生成机理是对词汇语用学这一新兴领域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研究目标等的系统界定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自号圆明居士的雍正皇帝,不仅优渥僧人,推奖禅宗,而且以人间教主、超等宗师自居,以宫廷为禅堂,以王公大臣为法友,宣讲禅法,著书立说,直接参与僧争,为禅门宗派定是非,把禅宗思想与政治完全焊接在一起。清初禅宗思想因雍正的推奖而耀人眼目,禅宗也因教主皇帝的推奖而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9.
理学与心学是宋明理学中两个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作为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心即理”、“发明本心”等心性思想使宋明理学更进一步接近“中正仁义”的“人极”指向.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与禅宗的有关心性思想皆为陆九渊心性论的重要来源,而后者往往为学界所忽视.通过将陆九渊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性论与禅宗北宗神秀、南宗慧能的心性思想作相关比较,分析与诠释其对早期禅宗代表人物神秀、慧能心性思想的借鉴、融合,有利于了解宋明理学与禅宗之间的相互融摄关系;发现儒佛两家在为学理路、思想旨趣等方面的具体差别;并对宋明时期儒家心性思想为何由传统之人生、伦理视角转向心性本体层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禅宗上承印度佛教的传统,下启佛教中国化的新格局。唐宋时期禅宗的兴盛流行,使佛教从印度文化直接过渡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文化心理的塑造有着深远的影响。禅宗蕴含丰富的心理学资源,解读禅宗文化,体会机锋语录,认识心性思想,寻求自在解脱,可以直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在当今社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维克多·E·弗兰克尔发明的意义治疗被称为继弗洛伊德学派和阿德勒学派后的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意义疗法具有超越的涵义,启迪着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安顿着这个意义虚无时代人们的心灵。本文拟以禅宗经典《坛经》的心性思想与弗兰克尔的意义疗法进行范畴比较,从心性本净与意志自由、随方解缚与矛盾意向、道由心悟与活出意义等角度进行解读,深化对《坛经》心理治疗思想的认识,增进东西方文明之间交流互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