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媛媛  赵勇 《人民论坛》2014,(3):194-196
董仲舒秉承孔孟、黄老学说思想,融合法、墨、阴阳众家观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在法律思想上提出德主刑辅、《春秋》决狱、三纲五常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其法律思想在古代皇权社会法律系统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和现代公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杜媛媛  赵勇 《人民论坛》2014,(8):194-196
董仲舒秉承孔孟、黄老学说思想,融合法、墨、阴阳众家观点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法律思想体系,提出"大一统"的政治主张,在法律思想上提出德主刑辅、《春秋》决狱、三纲五常的法治理念和制度,其法律思想在古代皇权社会法律系统中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当前我国生态法制建设和现代公民思想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康喆清 《前沿》2011,(18):20-24
学界对董仲舒的人性学说的解释不尽相同,但大都认可"性三品"说,这不符合董仲舒关于人性学说的本质。"性三品"说并非董仲舒首创,且其本身指意不明。董仲舒论述的重点在于"中民之性",即人性总体的善恶,并着眼于论证社会教化对人性发展的作用,从而将政治、教化与人性三者相关联,实践自己的政治理念,这也符合儒家传统的人性论证逻辑。以董仲舒关于人性的意指和目的作为其人性论推演的逻辑起点,通过《春秋》"正名"之法的层层辨析,必然得出人性"待教而善"的结论,这也是对董仲舒人性学说的合理概括。  相似文献   

4.
儒家法律思想所倡导的"德主刑辅"的治国思想一直延续至今,"春秋决狱"与"亲亲相隐"更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法律儒家化的必然产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儒家法律思想对于现代法制建设仍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对汉代司法中经义决狱产生的时间、原因、司法实践及其原则、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了新的系统、深入的认识。文章认为,经义决狱的产生是在西汉前期,伴随着经学从边缘走向政治中心,为了促进儒学的政治化,经义决狱由此在汉代兴起。经义决狱受经学刑德观的支配和影响,并由此形成体系,对后世封建法律制度的制定,缓和社会矛盾,维系社会稳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是汉代经学大师,班固《汉书》载:"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五行志》又云:"董仲舒治《公羊春秋》,始推阴阳,为儒者宗"。由此可见,董仲舒是汉儒的领袖,同时表明他在汉代的崇高地位。董仲舒的《天人三策》、《春秋繁露》和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使之名声大噪,不能不视为儒家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他为汉代大一统的政治体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对中华民族伦理道德的形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中国文化史、思想史、哲学史上都具有非常显著的地位。董仲舒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术思想是很庞杂的。从他建构的"天人感应"理论来看,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继承,而且吸纳了秦汉的阴阳家、道家、法家等诸家思想及自然科学的成就,是一个开放式的体系。任何理论学说,只有不固守己见,不断地自  相似文献   

7.
张越 《思想战线》2021,47(4):74
近40年来中国古史分期研究和讨论的情况较之以往有一些明显的新特点。“无奴论”的再度崛起、中国古史分期“新说”的涌现,为多年来悬而不决的古史分期问题开辟了更多的研究途径。“封建”名实问题的讨论促使学者对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框架中的中国古史分期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任何对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学理分析都离不开史实的支撑、史料的依据、理论的导引和现实的考量。  相似文献   

8.
宋代各地的提刑官,是从秦代的监察各郡的监察御史、汉武帝时监察各郡的州刺史衍化而来的监察官,其全称为提点刑狱公事。《宋史·职官七》述其职责云:“掌察所部之刑狱而平其曲直,所至审问囚徒,详复案牍,凡禁系淹延而不决,盗窃逋逃而不获,皆劾以闻,及举剌官吏之事。”这就是说,这一职务,乃是监察与检查一路刑狱情况,兼从刑狱角度监察地方官吏的。这是宋代的一个有时代特色的监察官类型。汉武帝时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包括七八个郡,设州刺史一人,州刺史直属朝廷,负责监察各郡太守的工作。至唐初,按“山河形便”,分天下为十道,道下置州、府、县,…  相似文献   

9.
胡伟 《求索》2010,(8):233-235
西汉初年,针对"有罪者久而不决,无罪者久系不决"的司法状况,在"慎刑"原则的指导下,推行"疑狱奏谳"制度。"疑狱奏谳"制度是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的复审制度的又一重大发展。它的产生和运用不仅对汉代法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对汉代以后的司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该书封底介绍文字:“本书载录著名法史学家黄静嘉先生关于中国法制史的各类著述,凡14篇。既有对于春秋决狱,传统法制的方法论、儒家化与现代化,两岸法制与法学的牵连,以及台湾本土法制及台湾旧习惯的翔实考订,亦有对于近代法制巨擘沈家本、薛允升、戴炎辉的学术历程与思想内涵的亲切阐述。著者本人纵历新旧体制,横跨海峡两岸,其一生遭际即为新旧交会之下中国近代法制史之见证,因而,所思所虑,即为中国近代法制史之自陈。凡此见证与思考,均于本书中举纲张目,娓娓道来,读来别有感受。”  相似文献   

11.
孙丽娟  卜祥记 《求索》2010,(4):211-214
延历千年,与湖湘文化心脏一起跳动的精神脉搏,就是湖湘学人挥之不去的独特的"春秋情结"。从湖湘学派奠基人胡安国到清末经学大师皮锡瑞,举凡王夫之、魏源、曾国藩、王闿运、王先谦等几乎所有有影响的湖湘学人都曾将注意力聚焦在《春秋》上。这一现象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都极为罕见。他们的思想如此一致地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夷夏之辨,二是革新变法,形成了湖湘学人"教治并重"的精神传统。湖湘学人的"春秋情结"及其与时俱进的"春秋学"研究,形成了湖湘学术延历千年的一大传统,给湖湘社会带来了开放与保守两派并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两汉道教作为原始道教,在创立其宗教理论时,借鉴吸收了董仲舒的新儒学理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是形成两汉道教神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来源;《太平经》为帝王而设的“法度”与董仲舒的“王道”思想也有明显的一致性;原始道经的产生与董仲舒的灾异说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西汉思想家、儒学大师董仲舒(前197年~前104年)的故里是河北省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但现今大董故庄已无董姓人家。董仲舒的后人今何在?景县政协作为文史研究的一个课题,一直在追寻董仲舒后人的足迹。今年4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一份西安名人古墓的资料中得知,董仲舒墓位于今陕西咸阳境内茂陵东北方向650多米处,西北距策村250米许。此材料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今有董仲舒墓在茂陵附近的准确记载,那么董仲舒后裔居住的准确地址就有据可查了。策村距董仲舒墓地250米许,策村的“策”字很可能与董仲舒的《举贤良对策》的…  相似文献   

14.
成功处置登封“1.18”暴狱事件的省公安厅、武警河南总队、郑州市公安局受到省政府嘉奖[本刊讯]1996年1月18日凌晨1时40分,我省登封市看守所发生暴狱事件。看守所6名人犯乘干警提审人犯之机,抢走"八一"式自动步枪2支、子弹10发,并劫持我2名武警...  相似文献   

15.
周海燕  张晓东 《思想战线》2001,27(4):125-128
我国最早的监狱大约出现在公元前2000多年前,随着夏朝的建立而产生,经过商、西周、春秋各时期的发展,形成了古代监狱的雏形,并逐步向成熟完备的狱制发展.随着唐朝进入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监狱制度达到了相当完备的程度.宋、明、清的监狱承袭唐制,并进一步完善.但是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君主专制统治趋于极端,明清时期的狱制具有了封建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16.
孔子在春秋末年创立了儒家学说。孔子死后,儒分为八,主要是孟子和荀子。汉代则是董仲舒,以后经历魏晋隋唐和宋明理学,直至晚清,儒学基本上是中国占居统治地位的思想,特别是在社会伦理道德和政治领域。一儒学历二千多年,始终能居统治地位,是因为它能随时俱进,不断吸收每一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次失窃风波,给了平儿一个大展管理才华的好舞台,也给今天的我们上了一堂"既打了老鼠,又不伤玉瓶"的危机管理课。《红楼梦》里有好几个管理方面的高手,贾母、凤姐、探春、宝钗在管理家族企业方面的表现都可圈可点,但在第六十一回《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刑决狱平儿行权》里,平儿以更为闪亮的管理者形象登场了。  相似文献   

18.
刘勇 《今日浙江》2011,(2):32-33
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机也。从当前趋势看,浙江经济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巩固,新的有利因素在不断累积,但面临形势的复杂性更加突出。尤其是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开局之年,可能会遇到"三高"碰头的情况:各种不确定性依然较高;  相似文献   

19.
希腊暗度陈仓在前,各国徘徊不决于后,令欧元和欧元区的前景双双蒙上阴影。"亚元"蓝图正在描画,前景如何,能否取得成功,这方面欧元已给"亚元"上了一课。  相似文献   

20.
“县”“乡”说略冯铁金先说"县"。在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划中,再没有比"县"列稳定的了。无论何朝何代,直至今日,都有"县"的设置。"县"作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一种,最早始于春秋初期,当时设置在边地。春秋后期,各国才把县制推行到内地。从秦朝后,对县的设置数量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