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是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对防扩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内部防扩散、和平利用核能和核裁军三大支柱的不平衡发展,外部受东北亚、南亚、中东的地区核扩散和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挑战,条约正面临诸多困境.国际防扩散和核裁军领域的新进展让人们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2010年审议会议充满期待,但我们看到仍有大量困难和挑战,因此应抱谨慎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9·11”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尤其向非国家行为体、国际恐怖组织扩散的现实危险性明显加大 ,扩散与防扩散的矛盾和反恐怖斗争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使国际防扩散的任务变得空前艰巨与复杂。在扩散屡禁不止 ,恐怖与反恐怖斗争逐渐升级的情形下 ,只有从根源上进行综合治理 ,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这两大难题。把防扩散与反恐结合起来是正确的 ,但并不意味两者等同 ,需要同时从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反恐与防扩散二者的个性 ,也须针对二者的共性 ,谨防处理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3.
和平利用核能与防扩散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国际社会分裂成两个明显对立阵营:以美为首的发达国家认为,核扩散是当前国际安全面临最大的威胁,必要时要剥夺有关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力.一些发展中国家认为,核能是人类共同的科技成果,各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这是国际法所允许的.近年来的伊朗和朝鲜半岛核问题是这种对立的缩影.作者认为,处理好和平利用与防扩散的关系,必须在两者间找到平衡支点,从而走出核能和平利用与防核扩散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试析美国对印军备出口政策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什政府将印度作为遏制中国崛起、推动全球民主化、反恐和反扩散的战略伙伴,为此在事实上承认印度的核国家地位,向其转让高技术、空间技术、民用核物项和技术及先进军事装备等,以加强印度实力。美国这一对印新政策,将严重冲击国际防扩散机制,且不利于南亚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5.
九一一事件以来,防扩散成为中美合作亮点。两国在多层面形成较稳定的合作模式:在国际防扩散机制建设方面,美中之间主要是倡议者和积极参与者、建设者的关系;在应对地区核热点方面,中美分别扮演了"好警察"和"坏警察"的角色;在双边合作方面,中美互动以培训与协作为主。防扩散之所以能够成为中美合作亮点,是空前严峻的核扩散形势及两国防扩散战略调整等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防扩散合作加深了中美了解与互信,稳定了热点地区形势,保障了中美两国的安全与发展利益,改善了中美经贸交流的外部环境。但随着近年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美防扩散合作面临抓手减少、互补协作难度增大、地缘干扰因素增加等挑战。因此,对未来的中美防扩散合作不能盲目乐观。当然,形势变化也孕育着新的希望。中国的快速发展将扩大中美防扩散合作的共同利益基础,并为两国合作提供更多智慧和资源。中美应在更加平等的基础上,适时调整防扩散合作重点,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使之成为两国携手进行全球治理和维护地区秩序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核不扩散问题举世瞩目,因它直接关系到国际安全与稳定。当前国际社会促进核裁军、消除核战争威胁的力量已成为防核扩散的主流。但是,核扩散的危险依然存在,仍然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当前并不十分牢固的核不扩散体制。核国家与不结盟国家之间在核裁军、核禁试等问题上仍存在分歧。  相似文献   

7.
防止和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是国际社会包括中美在内的共同任务.中美在这一问题上存在原则分歧.美国"反扩散"政策的核心是"先发制人"方针,即对威胁使用或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进行预防性打击.中国坚持传统的防扩散原则,主张维护与加强现行防扩散体制和通过谈判解决有关争端.在这一领域,中美两国也存在共同利益和政策取向,该领域可以成为两国合作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苏联解体后其庞大的核武库也一分为四,在核武器系统、核材料、核科学家及核技术等三个层次都出现了失控的核扩散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从各个方面给予了大力援助,使前苏联庞大的"核遗产"得到了妥善的处理。因苏联解体而一度出现的核国家增多的问题得以解决,核扩散危机也基本得到消除。这不仅有效地捍卫了国际核不扩散体制,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补充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和平与安全也是重大的贡献。当朝鲜和伊朗核问题屡成危机而长期困扰国际社会时,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也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核大国苏联解体以来,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问题开始凸显。从事核扩散的非国家行为体主要包括核科学家和核走私分子等个人、跨国公司及公司链、恐怖主义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方华 《国际资料信息》2006,(2):37-39,43
2005年10月7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决定将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其总干事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ElBaradei),以表彰巴拉迪及IAEA对制止核扩散、确保核能以安全方式和平运用的贡献。同时,这一举动也向国际社会表明加强防止核扩散体制的重要性。一、核卫士:千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