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吕小辉 《学理论》2012,(5):15-16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上的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人们表达自身利益,对公共事件发表看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网络民意表达对于我国的民主政治改革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民众的建言献策、舆论监督可以使政府决策更加民主化和合理化。然而,网络民意表达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在药家鑫这一社会热点事件中,所凸显的网络民意表达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相似文献   

2.
张利彬  王勇 《学理论》2009,(8):35-37
网络民意具有许多传统民意表达所不具备的优势和特点。网络民意对中国公众的民意表达、便捷而有效地维权反腐败、改变政府的决策以及推动民主政治与公民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大影响。网站论坛的工作人员应采取一系列的操作手段聚集真正的民意,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网络民意表达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与其他民意表达方式相比,网络民意表达在依托载体、发生场域、传播优势、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民主诸目标的有机复合构成网络民意表达的现实需求和一大特点。网络民意表达是社会潜意识被逐渐放大的结果,其形成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曲折反复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意表达作为社会治理的新形式,在当今社会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因其生长空间虚拟、表达方式便捷、时效性强、成本低廉等特点,一方面为公民提供了广阔的言论空间,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二元互动;另一方面网络民意表达也存在着网络民意参与社会治理的无序性、民意表达不平等性和"沉默螺旋"效应等问题。因此,政府要积极主动转变观念,提升民意满意度;提高公民素质建设,跨越"数字鸿沟";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及文化建设,推进网络民意的有序参与,促使网络民意表达参与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提高社会治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城乡规划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充分的信息资源、创造性思维以及专业知识与技术,迫切需要建立起政府主导、公众参与的有效机制.网络技术的发展带来的网络民意参与,使公众参与城乡规划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有利于促进城乡规划的科学化发展.“南京梧桐让路事件”就是一个明证.本文借此探讨网络民意介入城乡规划的价值,并认为网络是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政府不应当忽视网络民意,相反应该重视并切实采取措施,扩大网络民意表达主体、提升网络民意表达主体素质、完善网络民意表达的法律制度以及优化网络民意表达的环境等措施,以提升网络民意参与城乡规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时代的全面铺展,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自由表达的一个重要载体.互联网与生俱来的平等性、虚拟性、便捷性、交互性和大容量等特质为民意的自由表达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技术支持.观照社会现实的网络民意既彰显出有利于促进政策问题的建构、保障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和实现民主价值的积极面相,也凸显着平民性本色与下层社会的价值诉求与反精英、反权威的民粹主义面相.实践中,需要在充分发挥网络民意积极面相功能的同时,对网络民意的民粹主义面相进行睿智的审视与判断,以防范其破坏性,从而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7.
范东翠  刘艺 《学理论》2009,(25):56-57
21世纪的中国已经全面迈入网络时代。互联网络的发达,使得网络民意成为当今中国人政治生活中的一大亮点。网络民意不仅代表着中国人公民意识的全面觉醒,也日益成为影响政府决策和左右社会公正的强大力量。在推进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进程中,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引导网络民意回归理性,在缔造网络民主的基础上,逐步全面实现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8.
论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网络民意的形成,网络民意是社会公众通过互联网对公共事务做出的各种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决策的形成既能产生积极作用,也会产生消极影响。网络民意主要是借助网络公共舆论这一平台,在与政府权力部门的互动之中对政府决策发生实质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民意在公共决策中的双面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催生了网络民意的形成。互联网的虚拟环境一方面为网络民意的表达和生长提供自由空间;另一方面,数字鸿沟导致的网络主体结构失衡性问题,网络空间虚拟性、匿名性导致的网络主体去责任化及群体极化问题,又削弱了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因此,在政府公共决策中,对网络民意应该秉承"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原则兼收并蓄,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民意依据而正确地加以引导、甄别和合理吸纳,同时加强对网络民意的舆论引导。  相似文献   

10.
微博民意表达问题的应对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网络民意表达的代表,成为社会民意表达的新途径,而相对应的政府应对机制也亟需建立。通过对微博民意表达的分析,总结出它所具有的直接性、多元性、高速性三个全新特点,不仅给政治参与途径带来了新变化,还展现了不同社会群体和利益集团的意愿和诉求,更将网络世界中的民意传播极大地提速。同时就微博民意表达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与之相适应的应对机制,如对直接民意表达的区分和整合,政务信息的进一步公开,建立微博分析和预测机制,加强对微博民意的搜集和整理,完善应对机制的建设,增大管控力度,将微博民意表达引入规范化、法制化。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使普通民众拥有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意见和愿望的话语权。"网络民意"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党和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但虚拟空间的"网络民意"失真问题,特别是"网络水军"遮蔽、搅浑甚至操纵"网络民意",极大地影响了正常的"网络民意"表达,引起广大网民的不满。有效治理"网络水军",防止"网络民意"失真,对于我们党和政府对各种不和谐因素做出准确的判断和迅速的反应,及时化解矛盾,增强社会整合功能,创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理论参考》2009,(8):41-43
思想解放需要发展网络民意 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世界,更改变了中国。人们的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拉平了世界,拉近了人们表达思想、传播思想、交流思想的距离,使人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方式变得多样化起来。这是一个崭新的天地,这个开阔地带不仅对于蓬勃发展的民间社会是个考验,对于党政机构更是一个从来没有面对过的考验!忽略网络,或者对网络抱有一种敌对、拒绝、排斥的态度,网络就将以同样的态度进行回击,而网络民意的背后,实际上就是民间情绪的一种表达。这样的表达是多样化的,伤害之,难免会伤害民间各种思潮。  相似文献   

13.
网络思潮是以中下层为主体的网民利用网络载体表达一定的经济政治诉求,通过网络舆论形成的压力促成社会问题解决的思想趋势和倾向。网络思潮包含了社会思潮应该具备的社会心理、思想体系和思想运动三个结构因素。但由于其发生发展于虚拟社会,它在依托载体、发生场域、传播优势、作用效果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网络思潮发轫于网民社会心理,成熟于思想体系,反作用于思想运动。从评价论视域看,网络思潮的主体和内容均符合民众评价活动的内在规定,本质上是一种民众网络评价活动。  相似文献   

14.
《行政论坛》2015,(4):17-21
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是一个政治沟通过程的两个方面。网络民意的急需在回应,政府回应是政治沟通的关键环节;政治沟通的关键在信息,信息准确对称是政府回应的必备前提;网络民意的主体在公民,公民认同是政府回应的成功标志;网络民意的核心在利益,利益诉求是政府回应的切入端口;网络民意的媒介在网络,网络渠道是政治沟通的物质前提。政府回应网络民意的政治沟通存在以下问题:回应力不足阻断沟通回路,信息不完备影响沟通实效,主体差异性导致目标错位,渠道不畅通造成沟通受阻。应对这些状况,就要做到:以满足利益诉求为重点,积极回应网络民意;以推进信息公开为突破,保障民众的知情权;以消除主体差异为契机,努力达成民意共识;以畅通沟通渠道为基础,保障民众的表达权。  相似文献   

15.
论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意的充分表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也是政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从政府过程看,民意表达是制定决策的根本前提,是决策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也是决策调整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民意表达“进入”政府的决策过程正在成为一种现实存在并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当前首要的是要为民意的充分表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并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出现与兴起,为广大普通民众提供了一个便捷的表达意愿的平台,网络也逐渐成为反映民意的渠道,网络民意形成了行政决策参与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利益角度对行政决策参与中的网络民意进行讨论,对行政决策参与中的网络民意的定义、特征、法律基础及其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民意做出科学的行政决策。  相似文献   

17.
网络群体事件的动员模式及其舆论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具有的快速、高效的动员能力和传播特性,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群众进人Web世界,由此形成了一种民意表达的类型——网络舆论。但是,网络舆论不是社会舆论的等比浓缩,网络场域中的互动交往空间极易导致意见偏至和群体极化,引发网络群体事件。网络群体事件包括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事件主要存在于互联网状态,  相似文献   

18.
张其成 《学理论》2011,(6):51-52
今天的中国社会,民意表达已形成一股新的社会力量及浪潮。民意表达的基础及其本质内涵是什么,民意表达对党和政府有怎样的要求,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已进入网络民意时代,社会治理应该注重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统一。网络民意映射着社会矛盾,也加速着社会矛盾的激化与传播。网络民意的兴起打破了官民交互的原生态,也突破了政府的管制与集权。网络的方便快捷及匿名的特性,常常是导致网络社会行为失范的重要因素,也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考验。应对网络民意时代的社会治理考验,必须做到调节利益关系,解决社会深层矛盾;规范传播秩序,依法管理网络社会;践行网上群众路线,改善党群官民关系;加强道德建设,规范网络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1)
近些年互联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网络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人们逐渐习惯在网络平台上提出意见与建议。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既可以拓宽信息来源、扩大参与主体、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决策认同度,但也存在民意代表性不足、民意表达具有随意性和非理性、网络具有"协同过滤性"、信息权分配不均等问题。合理高效地利用网络民意,让其服务于公共决策,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要健全网络基础设施,扩大网络参与主体;引导网络舆论方向,规范网络议政环境;完善网络法律法规,健全网络监管机制;完善民意调查机制,提升舆情把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