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侨务法制建设越来越引人注意,但对我国侨务法制建设的历史则鲜为人知。因此,笔者试就我国古代的侨务立法的历史痕迹及晚清政府时期的侨务立法概况做一简述。 古代侨务立法的历史痕迹 我国封建社会时代,虽无侨务立法之称,但则有涉侨法律之实。 在古代,随着中国人向外移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引起了封建王朝的重视。封建统治阶级开始制定有关调整中国居民出入境方面的法律、法规。这在此时期封建国家制定的次律、典、例、格、式、敕、诰等不同形式出现的法律、法规等中有所体现。如唐朝永徽年间制定而成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议》中的“禁物私渡关”、“私渡及越度关”、“越渡缘边关塞”等条中都规定了有关中国居民出入境方面的内容。宋朝统治阶级在《宋刑统》中还规定了处理涉外遗产的基本原则。元封建国家建立后,它继续扩大  相似文献   

2.
法律体系究竟应当由几种类型的立法构成?曾是中国立法实践多年未决的悬念。追溯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是在彻底抹去旧中国六法体系后的一张白纸上重新描绘的,彼时尽管出台了不少法律、法规,但“究竟应当建立几法体系”始终是理论盲区,当时的领导人并不在意,法学界也因有所顾忌而无人敢于提及。其后,随着法制被废弃,“几法体系”...  相似文献   

3.
加强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与依法治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巫文勇 《前沿》2005,(8):138-139
文章在对我国落后的农村法律建设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其根本原因是农村经济落后导致了农民法律意识淡漠,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如何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和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以下简称法律意识)是关于社会主义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知识和态度的总称。它对于加强公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法律意识的提高,加强公安法制建设是不可想象的。本文就提高法律意识在公安法制建设中的作用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刘淑满 《人民论坛》2011,(12):108-109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提高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法治不完善的制约是造成农民法律意识较低的原因。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提供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方面的立法,加强执法,深化农村司法改革,不断加强农村普法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民法律意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法律意识的培育和提高是农村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儒家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以及法治不完善的制约是造成农民法律意识较低的原因。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为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提供经济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方面的立法,加强执法,深化农村司法改革,不断加强农村普法工作。  相似文献   

7.
史尚宽是民国时期著名法学家,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的起草者之一,中国民法第一人。史尚宽倡导“参以各国法例”、“准诸本国习惯”,其社会本位的立法思想及其理论和实践促进了中国物权法由传统到现代的成功转型。其参与立法的《中华民国民法-物权法编》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至今仍被大量引用,成为连接中国传统与现代、历史与未来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把加深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作为党在新时期的一项基本方针。其法制思想的核心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他把保障民主,依法治国,作为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强调加强立法工作、完善各项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新要求,并且认为,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是法制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族法制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静  贾晔 《桂海论丛》2001,17(4):83-86
在党的民族政策正确指导下 ,中国少数民族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从制度上保障了国内各民族实行彻底的民族平等和少数民族的区域自治权 ,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进步和发展繁荣。然而 ,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 ,也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诸如民族立法的利益定位问题 ;民族自治地方行使民族自治权难度很大 ,有“法”难依的现象 ;民族立法形式与内容“大而全”、“小而全” ,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不够突出 ;民族立法干部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族法制建设后劲不足等等 ,文章就此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四个方面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 促进农村法治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奇 《湖湘论坛》2002,15(6):34-35
近来,笔者深入农村,就农村法制建设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经过“一五”至“四五”普法,广大农民的法律知识有所增长,法制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干部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观念也逐步形成。但目前,农村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也大有存在,这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占全国人口80%的农村的法制建设,促进农村法治化进程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一、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任重而道远调查反映,当前农村法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农村法制…  相似文献   

11.
姚立法又被打了。据姚立法之子姚遥 写给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站的信中介绍:11 月5日下午1点40分,姚立法在湖北省 潜江市竹根滩镇群爱村8组农民家里向 农民宣传合法参与村委会换届选举、抵制 非法选举时,被5位受人之雇的黑社会成 员打伤。这是姚立法几个月来第二次被不 明身份的人打伤住院。  相似文献   

12.
武敏  周红格 《前沿》2001,(12):27-30
我国现实国情决定 ,实现法治国的目标必须重视农村法制建设。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仍缺乏法律的直接介入。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制约 ,广大农民欠缺法治信仰 ,这是导致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 ,农村法制建设的重点应该是引导农民法治信仰的养成。为此 ,必须以邓小平法制教育思想为指导 ,关注农民个人的日常生活 ,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说教方式 ,以法治信仰的形成为目的 ,进行农村法制教育制度建设 ,转变落后法制教育观念。最终在农村形成法治国必备的对法治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从中国传统智慧宝库中吸取了极为丰富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和十分丰富的治国思想,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和治国安邦的政治谋略。一、对敌专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毛泽东在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时候,不仅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还从中国的传统思想宝库中,从中国历史上统治阶级的统治经验中批判地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为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服务。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毛泽东极其精辟地论述道:“宋朝的哲学家未赢,写了许多书,说了许多话,大家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还没有忘…  相似文献   

14.
我国封建社会工商业发展缓慢,从根本上制约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使资本主义始终没有在中国得到发展,这和“重农抑商”思想及与之有关的政策的实施有很大关系。“重农抑商”思想在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封建社会中,一直成为统治阶级管理国家经济的重要思想,是有其浓厚的物质基础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①为了说明问题,有必要充分析“重农抑商”思想产生的历史根源。~MM奴隶社会为封建社会所取代,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封建生产关系的建立,对…  相似文献   

15.
培养全体公民,特别是国家干部和广大青少年,使之形成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这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历史任务之一。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是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我国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都促使我们不能不深刻地科学地思考这个问题,并力求富有成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和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各有其丰富的、深刻的内涵,由于篇幅所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12月31日制定了《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从党中央对新农村作出一系列部署可以看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一、深刻理解树立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剥削、压榨、掠夺,使得百姓生活举步维艰。广大民众为维护其基本的生存权与统治阶级进行过生死博弈,但新王朝不但承袭了旧王朝的各种规章制度,而且往往对广大农民实施着残酷的封建剥削,民不聊生似乎成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农”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农村城市本无鸿沟,人们原来都是在田园里生活。城市初始就是农民创造的,一部城市发展史,就是农民演变为市民的创造史。建国50多年来,中国的农民艰苦奋斗为中国工业化作出了沉重而伟大的贡献。现在城市的发展“日就月将”,农村却举步维艰。“城得山水而秀”,城市需要农村,城市的繁华需要农村的繁荣。扶弱携后,投桃报李,这是一个文明平等、共同富裕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情结。同时,也只有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了,中国经济才能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全面反哺农业非常重要,是时候了,不能再有迟疑。中国农民最质朴、最富牺牲精神和创造精神,无数事实表明,中国农民一旦站到有利位置上,他们的历史创造性就会像黄河之水一样滚滚而来,成为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强动力。给农民全民待遇,举全国之力给予他们各种政策援助和财力物力支持,让中国“希望的田野”也迎来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尊敬的编辑:最近读了贵刊2004年第4期关于“三农”问题的文章,很受启发。我出身农村,深知农民之苦,故也来谈点想法。自从时任湖北某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写信给朱基总理反映“农村真穷,农民真苦”之后,“三农”问题便成了政府尤为关注的问题。今年温家宝总理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为之欢呼雀跃。邓志伟教授深刻地阐述了取消农业税的历史意义,认为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的心声。历代王朝都有减免赋役、改革财税的政策,但每次都摆脱不了“黄宗羲定律”的历史命运。但现在实施的政策,使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的政府,完全可以跳出这一历史怪圈。取消…  相似文献   

20.
龙港地处浙江之南,东海之滨,是苍南县的经济中心,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龙港于1984年建 镇,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和股份合作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市 化新路子,成为中国农民造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02年以来,又先后被国家印刷技术协会和中国轻工总会命名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龙港中国农村城市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