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张杰 《世纪桥》2009,(18):66-68
公民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化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政策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的理性选择,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其现实可行性。本文在分析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参与渠道和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2.
张杰 《世纪桥》2009,(17):66-68
公民参与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化高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政策科学性、合法性和民主性的理性选择,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更具有其现实可行性。本文在分析了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即:转变决策主体的思想观念,提高公民的参与能力;加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参与渠道和营造参与型政治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3.
贾博 《学习论坛》2008,24(6):48-51
优化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途径多种多样,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优化公民参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重塑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和治理的理念;加快信息公开、听证、民意调查和决策咨询等方面的制度创新;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培育公民精神;提高公民参与技能.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的有效参与将会影响、推动或改变政府的决策,对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建设公正廉洁政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有效性受到了来自公民、政府、参与途径、制度保障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各项措施和制度,更好地保障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有效性,使公民在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能更好、最大地发挥作用,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可增强政府治理能力,强化政府治理的责任感,提升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实践中,我国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政府与公众的协商合作理念尚未成熟、公众监督行政机关的体制机制不完善、政府治理中的思辨式公众参与效能评价体系不健全等。为此,政府治理主体应协调行政组织意识和公众个人利益认知间的关系,从立法层面规范思辨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规则,建立健全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能评价体系,以提升思辨式公众参与政府治理的效率和效能。  相似文献   

6.
价值、难点与路径: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绩效评估已经成为衡量和提升政府效能的重要机制,而公众参与是当今行政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和必要保障。因而,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成为政府治理目标和价值重新定位与推进政府效能革命相结合的发展要求和必然趋向。制度缺失、观念僵化、技术落后、操作复杂是当前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难点所在,只有建立起科学、可行的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系统体系,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的进程,提升我国政府的绩效。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与支柱,是地方政府政治合法性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良性运行与社会和谐的重保障。而实践中依然存在地方政府以民为本行政理念缺乏、行政行为不规范、价值取向有时背离公共利益等现象,究其原因主是受历史文化因素及政府自身因素的影响。公共治理视域下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公共政策制定程序,提高政策可信度;规范地方政府治理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引导社会组织合理发展,促进多元主体合作共治。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主政治的大环境使得行政信息公开成为必要,然而政府行政部门的传统工作方式使信息公开的难度加大,长期以来形成了政府、公民之间的行政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行政信息不对称对于公民参与行政决策所带来的阻滞不容忽视。改变行政信息不对称应从转变政府观念、拓宽公众参与渠道、营造参政议政氛围、转变传统工作方式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在政治体制改革与行政体制改革中面临着两个突出问题。其一是公众政治参与度低的问题,另一个是地方政府绩效低的问题。而公众有序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既可以满足公众的政治诉求并提高公众的政治参与程度,同时又能提高政府绩效并加速服务型政府与廉洁型政府的建设。但当前我国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绩效评估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着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国实践并借鉴西方公众参与政府绩效评估的先进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找出解决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规范重大行政决策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当前,山西省有不少部门和单位在决策过程中存在着如程序机制不健全、公共参与机制不完善、专家论证作用发挥不足、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重视不够等问题,为此,应加快制定《山西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完善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实行重大决策咨询、论证、听证和后评估等制度,强化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实行问责制度常态化、终身制,使依法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渐趋完善。  相似文献   

11.
张巍  王恒昕 《世纪桥》2012,(9):118-119
地方行政立法是我国立法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各地方政府对立法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让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不仅增强了法律制度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了地方行政的民主化。然而,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在制度上还不是很完善,在实践中仍然有待发展和提高。所以,对公众参与地方行政立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对于提高行政立法质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具有重要意义。实践中,行政立法中公众参与还存在诸多不足,如相关法律对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笼统和抽象、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制度化水平不高、政府信息公开不足、公众不具有对行政立法的动议权等,完善我国公众参与行政立法,必须健全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公众参与行政立法的救济制度,加快行政立法的听证制度建设,以法律形式对公众的动议权作出明确规定,以促进行政立法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既是公民表达个人偏好实现自我利益的重要渠道,也是公民自我意识觉醒的重要标志。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确保公共政策的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促进社会公正的应然价值取向。传统的公民文化、缺失的参与机制和有限的参与能力等影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政治文化的建设。培育公民参与型政治文化和构建公民参与型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政府推进公共政策过程中公民参与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内在要求。在现阶段,由于受传统政治文化、公民参与能力、制度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还面临着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强化公民参与意识、拓宽公民参与渠道、提高公民参与水平、加快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等途径,可以扩大公共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提升我国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胡隆辉 《学习论坛》2006,(11):47-50
公民参与是地方政府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途径,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理论上来说,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是公共行政民主化和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两方面的内在要求。20世纪后期在西方国家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地方治理理论则为深化这一问题的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6.
公民网络参与:新政治系统理论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网络参与包括舆论生成和政治影响两个环节,即事件经由媒体议程设置后,在网络公共领域引起广泛讨论,并结成充当政治输入的网络舆论,进而推动政府的政策与制度调整。传统的理论范式无法解释为何有些问题能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讨论,有些问题却被忽视,也无法就网络舆论引发的政府行为、公共政策甚至制度的变迁做出应有的理论回应。在修正经典系统论基础上提出的新政治系统理论分析框架,有助于全面解析网络参与的这一动态过程,阐释公民网络参与的生成逻辑和政治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世纪桥》2017,(7)
社会智库是以公益性为导向,为政府和社会提供思想产品和决策咨询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有利于提升公共政策咨询服务的整体水平,有利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化水平。因此,探索社会智库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公共政策制定模式以及社会智库面临的制度环境制约着社会智库功能的发挥,因此政府需要为社会智库提供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常态化的制度途径;同时社会智库也应该不断强化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品牌影响力,以特色化的研究占据政策咨询市场竞争的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公民作为公共政策系统的重要主体之一,对于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意义重大。中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目前中国来说,公民已经广泛地参与到党和政府的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监控、调整等一系列环节。但传统文化、公民素质、决策体制、公民社会和法律制度等制约着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进一步发展。要在执政理念、法律制度、信息化平台、社会价值文化和公民社会等方面加强建设来提升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运行的障碍来自于环境超系统中现行利益关系、权力关系、观念及政府与社会关系,为防止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被俘获现象,使公共政策最大限度体现公平和正义,从公共政策运行的环境超系统分析,必须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优化公共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人权利为基础、以民间组织为主要特征的现代公民社会逐渐兴起,从而推动着公共政策制定过程逐步发生与其相适应的范式转移。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公共政策制定将呈现出从个人参与到集团参与、从政府垄断政策制定权到政府与社会合作、从政府统合政策问题建构到多元利益博弈、从方案规划和抉择中的政府单向运作到主张对话与讨论的决策模型、从政府内部合法化到以公众认可作为政策合法化基础等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